鳳雷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歷史不容忘卻,而忘記歷史就等同于背叛。世界歷史長河波瀾壯闊,中 國歷史璀璨光輝,承載了無數輩人的喜怒哀樂,我們如今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學習歷史,是不可多得的幸運和機遇。以史為鑒,可知興替。所以,作為一 名歷史教師,我們更應該主動擔負起這樣一份責任和勇氣,在新時代的浪潮 之下,不斷學習歷史,鉆研歷史,推進教育改革創新發展。堅持以人為本育 人理念,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目標,培 養新時代社會主義新人,為祖國現代化教育事業奉獻出屬于我們的力量。
一、繼承優良傳統,弘揚優秀文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傳承上千年不曾間斷,是人類歷史文化 的重要寶藏。但在物質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正逐步淡 出人們的視野,甚至有許多的青少年不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千年文明不可 毀于一旦,所以加強歷史教育教學,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才有利于保護中 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并使之在國際舞臺上綻放屬于中國的光彩。
二、形成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在價值觀多元化發展的今天,只有大力加強青少年愛國主題教育活動, 才能避免某些外國文化滲透的不良影響。才能堅持正確的教學理念,堅守社 會主義辦學,保護國家安全。因為青少年時期正值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 觀發展的重要階段,只有加強正確的歷史教育,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 形成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三、學習歷史經驗,鍛煉社會實踐能力。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并不是所有的前進都要經歷跌倒。歷史長河的故事 如浩瀚星宇,只要愿意品讀和學習前人成功的經驗,可為后人的進步提供源 源不斷的解決方法和途徑。所以重視和加強歷史教育教學,能帶給學習雙方 不斷成長和進步的機會。
四、陶冶情操,推進素質教育。
歷史文化既沉斂深厚,也活潑有趣,學習歷史即可修身養性,還可排解 苦悶。同時也拓展了人生閱讀的深度和厚度,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這是 新時代下歷史教育教學的完美體現。學習不再是單一枯燥的單向行為,而變 成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相處,獨立思考,且相輔相成的共贏局面。
五、增強文化自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在如今激烈的綜合國力的競爭中,雖然經濟實力與科技實力是主要,但 不可否認,文化軟實力也越來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某 些大國對外輸出大量帶有自身色彩的影視作品和書籍,對他國意識形態造成 巨大影響。而我國上下五千年不曾間斷的優秀歷史文明,更應在競爭激烈的 當代舞臺上綻放,屬于它的光彩。因此,加強歷史教育教學,對于增強我國 文化自信,抵御不良思想的滲透,堅守社會主義陣營具有重要作用。才能在 集聚發展和變化的浪潮之中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 青年,為新時代祖國的偉大事業奉獻屬于青春的力量。
六、開拓視野,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通過引導學生對歷史問題進行分析和理解,不僅可以豐富和鍛煉其學習 能力,更是可以拓展學習視野,讓他們在真實的學習環境下了解到歷史學習 不再是單調枯燥的知識點,也不是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而是主動帶著興趣 閱讀,查閱相關資料,與老師同學分析討論等等這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途 徑,也在一定程度上極大的豐富了平常課本和課堂上缺少的課外知識,對于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念和分析歷史事件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歷史教育教學教會他們站在更廣闊的角度看待事物,不局限于唯一,不 迷信權威,鍛煉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共同探討學習的模式,更有利于 形成全面的歷史知識,從而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七、增強創新、合作意識,提升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初中歷史課程新標準的課程基本理念闡述中,其中一條明確規定了要 鼓勵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倡導教師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方式的創新, 使整體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話說“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從社會學 角度來看,人從出生開始就注定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任何人都不可能脫離 與他人和生活的聯系,事無巨細,都是在與他人合作交流之中完成的。而如 今更是一個這樣快速發展的時代,資源共享與合作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才 能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形成互利共贏的局面。并且在不斷的交流合作 之中,也能鍛煉團隊合作的溝通和協作能力,在友好積極的學習氛圍里完成 課程任務與目標。因此,歷史教育教學不僅僅是教育者單向輸出知識的行 為,而是在新時代教育要求的背景之下,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理念,使 整體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的重要課題。
銘記歷史,奮發圖強。周總理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中國近代歷 史是慘痛的記憶,鴉片戰爭、侵華戰爭等打破了國土的寧靜,中國被迫卷入 不平等的系列戰爭之中。十四年抗戰傷亡慘重,每每回顧和細讀這些史實, 心痛傷感撲面而來,因此更是深知,落后就要挨打,居安思危才能保持進 步。如今幸福美滿的生活不是憑空而來的,前人先輩們的壯烈犧牲不容忘 卻。所以加強歷史教育教學,才能讓新時代的青年了解歷史真相,在歷史學 習中明白其擔負的責任和應挺起的脊梁,在混淆的歷史現象下,看到中國革 命事實的真相。銘記歷史,自覺奮發圖強,擔負起復興中華的偉大中國夢,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優秀接班者和繼承人,將這偉大的事業烙上屬于青春的色 彩。
參考文獻
[1]胡曉霞. 淺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問題的設置[J]. 中國校外教育, 2015.
[2]李積梅. 淺談多媒體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J]. 中外交流, 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