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紅香
摘要: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并且初中是學生求學生涯中一個重要的承上啟下階段,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應做好正確和有效的教學工作,用靈活變通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主動學習能力。本文將從三方面說明老師怎樣對學生作出恰當的指導,培養學生主體地位,革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主體地位;有效引導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應試教育”是目前我國的主要教育方式,這種標準化的教育方法,確實提高了國民平均知識水平,但同時也會限制學生的發展,因為其做的是共性的事情,無法因材施教,無法達到到讓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因此初中語文教學在這種教育方式的壓力之下,學生教師都以提高語文試卷分數,進入優秀高中為己任。為了應付考試,教師負責將課本知識全盤脫出,并不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其是否能夠接收;學生則只是將課本知識囫圇吞棗,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師生之間缺乏溝通交流,導致教師無法對學生做到有效引導。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這種教育方式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所以改變傳統教學方式非常重要。
一、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所謂發揮主體,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中占據主導地位。要突破以往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收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躍起來,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以往的的教學模式中,課堂節奏把握在老師手中,老師傳授知識,講解考點,而學生則要記好筆記,全盤接受,消化知識。這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只是簡單的記住,不能合理的去利用這些知識,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老師要進行正確的引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例如,進行分組教學。在課前讓學生自主預習,小組成員一起探討文章的主旨與思想內容,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每個小組派出一位代表來講述本組成員探討的內容,之后要讓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評價,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最后老師要進行總體的評價與鼓勵,對于正確的觀點要進行重點表揚,對于錯誤的觀點也要給予尊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完成文章內容的講解之后,可以將文章內容設置成為題目,讓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提問,這樣學生為了集體的榮譽,會變被動為主動,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學習知識,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這種的教學方式改革之后,課堂教學氛圍會生動活潑起來,學生學習趣味也會大大提高,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會更加和諧。這種的引導方法容易被學員接受,同時這也不會弱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育方法已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所以教師需要改變固有的教學模式,發展創新,用新穎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這一文章時,教師不應只是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分析考點、背誦文章,這樣學生在枯燥的學習環境中,會容易產生心理疲勞,降低了教學質量。教師在這篇文章教學時,可以先向學生介紹文章的創作背景,這是老舍先生在倫敦教學六年之后,回到祖國創作的文章。英國的霧氣使老舍先生印象深刻,來到濟南后,不同的氣候讓老舍先生有不同的感受,于是將濟南冬天的特色描述出來。所以教師在進行這一文章的教學時,也可以通過播放濟南冬天的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冬天的濟南。這樣將視頻與教學結合在一起,可以讓學生更加深的理解文章內容。
由于學習環境與學習能力的不同,每位學生對同一文章的理解也就不同,教師針對這種情況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要根據每位學生的學習水平,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在寫作文時,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寫作習慣,有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好,在寫作文時,簡單明了,直奔主題,但是語言的優美性有所欠缺;而有的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突出,但在描述文章主題思想時會有所欠缺,老師針對學生這些特性,老師應進行有效的引導,讓學生正確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對不同問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解決方式:如邏輯好的同學要豐富自己的詞匯量,美化自己的文字語言;文采好的同學要訓練自己的條理性,準確把握創作主旨。然后讓不同問題的同學加強交流,分型學習心得,意識到不足之處,這樣雙方就可以共同進步,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三、轉換師生角色
所謂轉換角色,就是學生老師轉換身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充當老師的角色,為大家講解知識點,老師則傾聽學生的看法與見解。教學模式改變之后,課堂氣氛就會活躍起來。因為學生要負責向大家講解知識,所以就需要提前預習課文,并且還要熟悉知識點,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有重要作用。而老師轉換身份變為傾聽者,則可以意識到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所在,針對不同的情況對學生進行不同的指導,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有助于在日后找到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
例如在語文課堂教學時,不再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收學習知識,可以突破這種固有的思維,換成學生提問,老師回答問題,然后雙方進行探討研究。這樣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也能意識到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自己的問題進行改正。教學方式改變之后,課堂氣氛就會活躍起來,不僅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也拉進了與學生之間地距離,使學生更加具有主導心態。
綜上所述,語文是學習生涯中極其重要的一門學科,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力、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幫助人與人進行溝通與交流,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語文學習,是教師責無旁貸的責任。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與時俱進,和學生進行平等親切的語言溝通,如此才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并幫助學生體會語文的特殊魅力。
參考文獻
[1]呂艷.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有效引導[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04):13-14+16.
[2]郭萍.掌握引導路徑? 駕馭精彩課堂——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引導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中),2018(01):63-65.
[3]俞萍蓉.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有效作為初探——由一個教學案例引發的思考[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管理),2013(1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