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那仁滿都拉
摘要:現代社會關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傳統的醫學觀點,不僅軀體、生理健康,還應該精神、心理健康。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在校中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每一位中學生都可能成為未來的作家、藝術家、科學家,這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積極掌握當代中學生的心理特征、現狀及成因,并制定相應的對策,幫助中學生解決在學習、情感、個性、意志等方面所面臨的普遍性的心理問題,促使他們擁有更加健康的心理,具備更加完美的人格,以迎接明天更加嚴峻的挑戰。
關鍵詞:人際關系;心理健康;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現代經濟的飛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壓力的增大,對人心理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21世紀,又是一個競爭十分激烈的社會,每個人都想取得成功,而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是否具有健康的成功心理,但健康成功的心理是通過從小培養出來的。幾年來,隨著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不斷增多,考試焦慮、社交恐怖、人際交往障礙、性心理障礙等導致自殺、離家出走、犯罪等事件的頻繁出現,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重視。特別是現在,我們面對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學習困難、情緒不穩、孤獨膽小、懼怕挫折、缺乏毅力,進而存在著懶惰、怯懦、自私等缺點。這就要求學校教育應充分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方法,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通過多種形式及途徑,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和人格魅力,引導學生掌握“自我意識、自我激勵、情緒控制、人際交往、承受挫折”的基本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充分運用學校教育資源,通過激勵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生活和交往中能以積極的心態、滿腔的熱忱、平和的心理做好自己該做的每一件事情,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所以培養中小學生健康的成功心理不僅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責任,更是當務之急的工作。怎樣培養中小學生健康的成功心理呢?
一、創設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良好的環境直接塑造著學生的心理素質,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創設良好環境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必要途徑。
1.聯系學生的心理實際,編寫系統的校本課程。
實踐證明,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學生的思想實際不可能完全相同。如何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是有效培養學生主體意識的關鍵。為了系統的引導學生進行人格的自我評價,情緒的自我調節,性格的自我塑造,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從事學習、生活和交往,研究及編寫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課程,既能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心理知識教育又能開展心理素質培養,是值得倡導的現代教育研究課題。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無論是物理的,還是人文的,對人的心態有很大影響。生活和學習在整潔、衛生、綠化、美化的校園,能使人心情舒暢、愉悅;教室里張貼的科學巨匠畫像,能激發人積極向上、奮發進取;文明禮貌語言的使用,能營造和諧融洽的人際氛圍;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校園廣播、壁報,能使學生汲取更多的營養。反之,生活在一個惡劣的、充滿視覺聽覺上污染的環境,必然使人厭惡、焦慮、煩燥、緊張不安,甚至會導致行為上的偏差。所以為了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充分利用校園文化的積極影響是很有必要的。
二、 開展各項心育活動,提高學生心理品質
現在的學生遇到的心理問題都有其共同特點,主要有:1、學習問題,包括學習困難,成績落后,考試焦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2、人際交往問題,包括人際關系問題,異性交往問題和家庭關系問題。由于自身的某些原因,性格上或是沒有掌握好人際交往技巧,和同學之間相處不和諧,要么關系冷淡,凡人不理,要么關系緊張,劍拔弩張。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獨生子女從小養成的自我中心的心理,別人都要圍著自己轉,沒有學習和別人交往的技巧,容易和人發生沖突或交往不當。異性交往似乎是青春期階段學生和教師的永恒話題,現在也是一樣的備受學生關注。家庭中和父母的關系也越來越多的被學生們提出,認為父母不了解自己,干涉自己太多,從一系列的由于父母監管過嚴,孩子殺父母的事件中我們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更多的探討家庭教育存在的弊端。3、自信心、自制力、情緒控制等問題,這些應該算是一些常見問題,是學生們成長的一部分,反映出他們更多的關注自己,感受自己,渴望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質。針對這些共同的心理特點,教育工作者應改變以往工作總結式的班會特點,逐漸滲透心理輔導內容,以學生關心的心理問題為主題,互相探討。
三、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輔導
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輔導是團體咨詢在學校教育的擴展,它可以是以講座的形式面對全校或某個年級的學生進行輔導,也可以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是以班級授課制為組織形式進行的,有利于列入學校教育工作安排,有利于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它面對的是絕大多數心理健康的學生,可以根據學生學習與生活實際,有計劃地安排教育內容,就心理健康的知識及學生中可能出現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進行指導,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又能有效地有針對性地解決一些現實問題,維護學生的健康心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具有上述優勢,所以它成了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主要途徑。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不同于其它學科課程,它不是心理學的教學,掌握心理學的有關名詞概念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總之,中小學生正處在自我教育力量逐漸增強,他人教育力量作用逐漸減弱的“換檔”關鍵期。抓緊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他們健康的成功心理,使他們具有健康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對待生活積極主動,樂觀向上,自尊、自信、自律、自強,不怕困難和挫折,具有適應各種生活環境的能力,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天職。
參考文獻
[1]陳光磊.《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中學生心理健康面面觀》.
[2]鄭雪.《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3]馬斯洛.《變態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