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立平
在我們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智力不盡相同的學生,有的學生學起來接受能力很快,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則很慢,我們老師往往會情不自禁地說:“某某學生聰明。”可是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也經常會有這樣的學生,他明明非常的聰明,智力很高,可是他的學習成績卻不咋地。實踐說明,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不僅取決于學生的智力水平的高低,還取決于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通常情況下,智力因素主要指思維力、想象力、理解力、記憶力等,而非智力因素則主要指動機、興趣、意志和性格等。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只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配合,學生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而我們大部分學生學習成績不好都是非智力因素在作祟,作為教師,在重視學生智力開展的同時,更要著力培養學生抑制困難的堅持性、良好的學習情感、頑強的學習意志和期盼成功的愿望,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而作為小學基礎學科的數學,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既是“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需要。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們提高教學成績的先決條件。那么,怎樣來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呢?依據《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發培養。
一,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各種感官處于活躍狀態,接收知識信息達到最佳效果。能很好地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主動地進行學習。同時,興趣又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獲取正確方法的基本動力。數學是一門比較枯燥、抽象、單調的學科,而小學生又具有好奇心強、注意力難以集中的特點,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我們老師不僅要善于和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還要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要善于利用故事、教學多媒體、教學游戲、幽默的教學語言等來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讓興趣擴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激發學生無限的學習動力,從而愛學,樂學,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例如,小學二年的數學課平均分,如果老師課堂采用一言堂的形式,學生是很難弄懂什么叫平均分的,如果把學生們組織起來做游戲,把他們的人數平均分成幾組,那么,利用數學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理解起來是很快,掌握起來也非常快。
二,培養學生強大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個人獲取成功的心理暗示也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基石。每個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發不斷進取的勇氣,不斷挖掘自身的潛力。我國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首要的是學會賞識孩子。”作為一個小學數學老師,信任、尊重、贊許和鼓勵是培養學生自信心的前提。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學生采取多表揚少批評,促進學生自信心的生成。在教學中,即便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我們也不能挖苦學生,而應該觀察、分析、了解學生,不斷為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才能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獲得無窮的動力,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三,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理想指的是一個人對未來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它與個人的愿望和顯示生活緊密相連。一個人理想越高,越不怕困難,動力也就越大,在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學困生學困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缺乏自信,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所以我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建立一個具體可行的奮斗目標,并且朝著這個目標去奮斗,一步一個腳印,先由小目標再到大目標,逐步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同時,我們還可以用一些數學名題與歷史故事,成語典故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獻身科學的理想。
四,磨練學生堅強的意志。
意志力是一個人非智力因素中最為重要的方面。在我們的數學習題練習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只要這個題目有一點點的難度,學生就會放棄思考,不愿挑戰自己。愛因斯坦說:“優秀的性格和鋼鐵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學更重要。”只有擁有堅強的意志的人,在苦難和誘惑面前才不會低頭或迷失方向,并且能自覺地戰勝困難、抵抗誘惑。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比較多,在家中倍受家長的呵護和疼愛,這也導致學生依賴性很強,在學習上不能吃苦,懶惰,拖拉,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老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身邊的人和事或名人故事來鼓勵學生以頑強的毅力克服種種困難,取得勝利。比如說,在我們數學中的一些應用題,學生有時候懶得思考,希望老師直接告訴他們做法,這個時候,我們要引導學生自己獨立思考,通過學生的冥思苦想,不僅能激發他們學習的樂趣,還能磨練學生堅強的意志。
五,在情感教育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情感教育的核心是一個“愛”字,培養學神的非智力因素,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正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情感的道德就變成了干枯、蒼白的語句,這語句只能培養偽君子。”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只有傾注了情感教育,在情感上引起了學生的共鳴,學生才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才能在身心上得到健全的發展,也才能在老師的幫助下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數學老師要從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通過情感教育,循循善誘,潛移默化,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我們還要巧妙地組織教學內容,發揮教學過程中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引導學生去愛父母、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國家,讓我們的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獲得健康和諧的發展。
總之,非智力因素是引導和促進學生學習、成長的一種驅動力,對孩子的智力和能力培養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培養一個人的非智力因素實質上是要改變某些人的個性特征,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培養入手,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努力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