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軍
摘? 要:閱讀能使學生開闊眼界,使他們了解世界。閱讀整本書,既是教育課程標準的要求,又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效率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清楚所閱讀文本的總體內容和具體內容。本文著重介紹了幫助學生細讀整本書的方法,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辦法,希望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整本書。
關鍵詞:快樂閱讀;整本書;閱讀教育;對策
一、選讀整本書的教育
(一)將學生偏好作為主要標準
總體上進行閱讀教育,旨在使學生能讀得開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類型有小說、語言、散文等,整體而言,書本不過是經典的中國文學。所以,需要選擇有亮點的書本,引起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推薦閱讀內容。讀整本書,學生可達到理解人物的效果。因此,教師在選書前,一定要讀完,才能推薦。
(二)從課本中挑選
閱讀教育的發(fā)展,就是要向學生推薦與課程相關的書籍。而且,整本書也可以通過擴充文章的內容來閱讀。比方說,學完《板球屋》這篇文章,教師就可以根據本文為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科技作品《昆蟲》。
二、閱讀教育策略研究
(一)制定閱讀計劃
因為學生年齡較小,教師可設置一本書,每日閱讀時間及頁數,并規(guī)定所著內容的正確性與合理性,以保證學生閱讀水平亦能大大提高,可養(yǎng)成每日閱讀之習慣。
(二)詳細閱讀作者簡介、前言
許多文學作品都有前言和序,前言和序簡單地介紹了作品的總體風格和總體內容,告訴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要注意什么感受。教師要讓學生認真閱讀前言,就能獲得整本書的明確指導,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避免盲目閱讀。與此同時,一整本書有許多很好的片段,因此,學生要更多地運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若閱讀到有趣的事的時候,一定要記下這本書的文字,使其升華。這樣閱讀這一概念可被視為一種真正的閱讀。
(三)指導學生分階段讀整本書
教師要在學生閱讀之前,注重激發(fā)學生對閱讀整本書的興趣,了解學生的閱讀主題,提供一定的輔助閱讀條件,使學生的閱讀更加有目的。通過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對文章內容進行了粗略的調整,使學生能夠聚在一起,并進行討論,形成討論要點,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到課文,提高閱讀水平。學生閱讀完書之后,教師又要組織閱讀交流活動,讓學生能有一個完整的閱讀體驗,分享閱讀知識,讓學生有與他人不同的視角,引導學生全面閱讀,避免中途放棄,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以年齡特征為依據進行指導
教師可以給學生進行示范。若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必須在一定時間內放手讓學生自由閱讀。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可以提高他們對閱讀的興趣。教師可為學生設計一份綜合性閱讀指導報告。在此基礎上,學生可歸納作品主要內容,從不同視角考察人物,以把握作品的閱讀方法。教師還可以問一些比較具體的問題,引導他們探究閱讀。
三、充實閱讀活動
(一)各種形式的閱讀報告
教師在教學的同時,也要根據學生閱讀的內容,組織“古詩朗誦會”“故事比賽”“閱讀體驗會”等活動。整體而言,這可以保證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認真細致地投入。此外,因為每個學生在面對同樣的文學作品時,個人的閱讀體驗會有所不同,所以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平臺來展示閱讀結果,例如預定在黑板上的區(qū)域。學生在閱讀時,可以通過手寫的文件、筆記等,來記錄自己的閱讀成果。
(二)以發(fā)散的思維創(chuàng)造故事
學生想象非常豐富,許多思想沒有約束。因此,教師在閱讀教育過程中,一定要認真理解各種字詞人物、故事情節(jié),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在這一點上,可以請學生繼續(xù)或者模仿這個故事,嘗試創(chuàng)造一個故事。例如在閱讀了《愛情教育》《寶葫蘆是秘密》等作品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故事情節(jié),并讓學生再和大家講一次。幫助學生再一次進行閱讀內容的概括,提高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
四、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
(一)從“學生基礎”入手,找出適合學齡階段的閱讀書籍
教師要重視閱讀的趣味性與重要性,基于此進行選書。教師選的書籍,一定要有閱讀的意義,還要有趣味性。教師在具體的閱讀書籍選擇上,一定要注重“含義”與“經典”。此外,選書要適應學生學齡特征。如教材《讀好書》所設計的內容,介紹民間故事,有助于學生通過閱讀文章,了解故事的情感與意義,能讓學生對民間故事產生共鳴。教師要挑選出適合學生的民間故事讀物,列出學生可選擇的書籍的目錄,使學生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書籍,使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結合課外閱讀內容,從“教材”入手
課外閱讀教學應與教材內容保持一致。教師要選擇符合教材要求的閱讀材料,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在課外閱讀的基礎上,結合教材說明,實施綜合性教育。這是一個由學生自主閱讀、教師引導閱讀、課后閱讀解答相結合的過程。比如在課堂上,教師要對單元內容進行分析,清楚教材內容,讓學生逐字逐句閱讀課文,這是課堂教學的目的。在教學結束后,將課外閱讀與閱讀指導結合起來加強學生的理解。
五、幫助學生細讀,培養(yǎng)其核心素養(yǎng)
(一)班內共同閱讀與課外自讀組合
具體地說,由于課外閱讀整個過程是一段較長的時間,因此學生在課外閱讀時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教師可將課堂外自讀與課堂內共同閱讀結合在一起。為了幫助學生完成閱讀任務,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一起閱讀。要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就必須要學生掌握閱讀理解的技巧,清楚地把握閱讀,讓學生認識到閱讀的真正含義,感受閱讀的快樂,并自覺地進行閱讀,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為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語言,將閱讀與寫作練習相結合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現與注入。讀寫相輔相成,不可分離。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讀寫結合。寫作是閱讀積累。唯有天天閱讀積累,才能寫出好文章,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若要提高文章表達能力,就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整體能力。閱讀對于語文課程來說很重要,教師應幫助學生學會如何運用閱讀促進寫作,結合學習方法進行閱讀。
(三)培養(yǎng)良好閱讀品質
良好閱讀品質的培養(yǎng)是整個閱讀活動的重要目標。要使學生自主閱讀,教師必然要有引導和實踐相結合的目的。先用《閱讀指南》的方式,確定閱讀時間、閱讀情況、閱讀任務、閱讀方法、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使學生了解情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習慣。教師還要為課堂中的閱讀交流開辟了一條道路,特別要注意設計閱讀題目。利用問題指導,整理出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角色的形象,評估書中所提到的角色,從內容到語言,從整體到部分,對角色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對閱讀的內容理解得更深刻,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六、結語
總而言之,閱讀是小學語文教育中所有的基本要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已經成為重要的內容。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探索教學策略,改變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現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整本書閱讀。引導學生快樂閱讀,讓學生學會更多的閱讀方法與技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責任編輯:淳? 潔)
參考文獻:
[1] 王莉君. 小學語文教學中整本書閱讀策略的探究[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6):287-288.
[2] 顧梓瑜. 核心素養(yǎng)引領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J]. 文學教育(下),2021(05):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