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民悅
摘? 要: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組織中,教師不僅需要借助音樂知識幫助學生拓展眼界,也需要借助舞蹈藝術的展示豐富學生的音樂課堂參與體驗。經過教師的教育引導和學生的積極參與,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通過音樂課堂上的學習和舞蹈藝術欣賞感受到藝術活動的參與樂趣、實現舞蹈技巧的準確把握和綜合藝術素養的逐步完善。本文首先分析舞蹈藝術與音樂教育結合的意義,隨后從欣賞、學習和創編三個維度,來闡述舞蹈藝術與音樂教育結合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舞蹈律動;音樂與舞蹈;素質教育
一、舞蹈藝術與音樂教育結合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
無論是單純的舞蹈教育、還是單一的音樂教育,往往都只能給予學生單薄化的藝術感受。如果教師將舞蹈藝術與音樂教育相結合,則能夠借助同等的教育時間給予學生雙重的藝術沖擊感,這種沖擊感能夠帶給學生情感、態度和認知上的深刻體驗,有效喚醒學生的潛能,激發起學生課堂參與的興趣與熱情,更為自覺、主動地展開舞蹈和藝術的學習。
(二)提升課堂藝術教育效果
音樂與舞蹈藝術相融合將幫助學生在音樂藝術的欣賞中收獲舞蹈藝術的洗禮、促使學生在舞蹈藝術觀察的同時耳畔流淌著音樂藝術作品。經過音樂與舞蹈的結合,學生將從視覺、聽覺上獲得藝術享受,也能夠在課堂的體驗和參與中借助舞蹈更深入地理解音樂作品、借助音樂作品更好地把握舞蹈藝術的情感與韻律,而學生的這種高質量、高效率的學習,能夠直接促進課堂藝術教育效果的優化和提升,展現出其應有的價值和效用。
(三)完善學生藝術素養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借助音樂與舞蹈藝術的結合實施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藝術教學時間內完成音樂藝術的了解、實現舞蹈藝術的參與。經過音樂與舞蹈的有效結合,教師將針對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促使學生在藝術結合的體驗中掌握音樂知識與舞蹈知識、建立音樂藝術歌唱和舞蹈藝術舞動能力。最終,學生將在課堂體驗中完成綜合素養的完善,也能逐步實現核心素養的發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二、舞蹈藝術與音樂教育結合的實踐
(一)舞蹈與音樂藝術欣賞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實現舞蹈與音樂藝術的欣賞教學,這樣才能夠借助音樂與舞蹈藝術的共同展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領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音樂藝術作品的欣賞和舞蹈藝術作品的審美體驗。在課堂上,學生將結合教師的引領完成音樂藝術的感知,也將伴隨著音樂作品觀察舞蹈藝術、完成舞蹈藝術審美體驗。
例如在學習“雁群飛”這部分藝術知識的時候,教師為了拓展學生的藝術眼界,幫助學生建立課堂參與興趣,就通過蒙古族舞蹈“鴻雁”的藝術展示在課堂上進行藝術表演。在藝術展示實踐中,教師使用多媒體資源播放音樂作品“鴻雁”。當蒙古族悠揚的馬頭琴響起后,穿著蒙古族傳統服裝的教師翩翩起舞。在教師的舞蹈演繹中,學生伴隨著“鴻雁”這首樂曲的欣賞聆聽到蒙古族舞蹈特有的藝術特點,看到了教師在舞蹈藝術展示中的優美舞姿、看到了教師在藝術演繹中進行柔肩、聳肩、彈肩、甩肩、抖肩、旋轉的舞蹈藝術表現技巧。一曲舞畢,學生紛紛鼓掌、對于教師在課堂上展示的舞蹈與音樂藝術作品表示了贊賞。經過舞蹈與音樂藝術的欣賞,學生不僅領略到蒙古族音樂藝術的特點,也直觀看到了蒙古族舞蹈藝術的魅力和技巧特征。更為重要的是,學生還在課堂上建立了舞蹈與音樂藝術的學習興趣、對于蒙古族藝術產生了強烈的學習和參與主動性。舞蹈和音樂藝術的同步欣賞將給予學生更豐富的藝術體驗、幫助學生建立課堂參與積極性、促使學生憑借課堂上的參與興趣更主動地投入后續的藝術訓練和學習中。
(二)舞蹈與音樂藝術學習
當學生建立了課堂參與的興趣之后,教師就借助舞蹈與音樂藝術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在課堂上,教師不僅需要借助音樂藝術訓練學生的聲樂藝術表現能力,也需要借助舞蹈藝術動作的講述引領學生參與到藝術訓練過程中。經過教師的教育引導和學生的積極參與,每一位學生都將憑借音樂課堂上的舞蹈和音樂藝術學習完成藝術表現能力的建立和提升。在音樂與舞蹈藝術的學習中,學生將逐步掌握歌唱方法和舞蹈技巧,且能夠以良好的音樂與舞蹈協調力完成藝術的展示。
例如在學習“雁群飛”這首音樂和舞蹈作品的時候,教師借助“雁群飛”音樂樂曲的播放請學生觀察,幫助學生了解這首樂曲六個樂句中的基本內容。接著,教師借助逐個樂句的藝術演示對學生進行范唱,鼓勵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掌握各個樂句的藝術表現方法。當學生掌握每一個樂句的歌唱方法之后,教師詢問大家是否了解大雁怎么飛?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有的學生表示大雁會排成“一字型”“人字形”;有的學生表示大雁是十分遵守規則的動物,能夠井然有序地排隊飛舞;還有的學生干脆借助肢體語言進行展示,揮動手臂模仿出大雁飛舞的動作。接著,教師順利結合學生的積極參與引領學生參與“雁群飛”的舞蹈動作學習。在教學中,教師一邊演唱各個樂句、一邊為學生演示對應的舞蹈動作——幫助學生在藝術學習中進一步強化音樂歌唱的強化和舞蹈動作的全面掌握。經過課堂上的持續練習,每一位學生都完成了“雁群飛”音樂歌唱方法和舞蹈動作技巧的全面掌握。
(三)舞蹈與音樂藝術創編
當學生完成了音樂作品的掌握之后,教師可以憑借舞蹈與音樂藝術的創編引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音樂藝術的學習和舞蹈藝術的創編不僅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藝術參與積極性,也是對素質教育教學要求的積極踐行——教師可以通過舞蹈與音樂藝術的創編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使學生在課堂體驗中完成音樂藝術的展示和舞蹈動作的創造性發揮。具體來說,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想象,使他們能夠結合所學知識、自身經驗,來進行舞蹈和音樂的創造、改編,實現創新與創造。
例如當教師引領學生完成了“雁群飛”歌曲演唱和基本舞蹈動作的掌握之后,教師詢問學生是否能夠創造出更有趣、更符合音樂特色的“雁群飛”舞蹈作品?結合教師的啟發,學生的創造興趣被顯著激發,主動結合各個樂句的觀察投入舞蹈動作的創編。在課堂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互動溝通的形式嘗試完成舞蹈動作的創編。在藝術演繹中,教師發現每一個小組都能夠結合樂曲“雁群飛”的演唱演繹出屬于本小組的舞蹈作品:有的學生在舞蹈中加入了蒙古族舞蹈的經典動作“柔肩、抖肩”等內容;有的小組嘗試結合歌曲的歌詞在“晴天高”樂句中用手比劃出大太陽的動作、在“相親相愛不分離”樂句演唱時,小組其他成員輕輕抱在一起……每一個小組都結合音樂作品的詳細理解和感受完成了舞蹈藝術的創編,且在愉快的課堂體驗中完成了音樂藝術表現能力的提升和舞蹈藝術創編能力的強化。最終,學生在課堂上達成了音樂與舞蹈藝術素養的同步完善。
綜上所述,小學教師為了提升舞蹈教育的實施效率,需要將舞蹈與音樂藝術相結合,打造豐富的課堂藝術體驗。經過教師的教育引導和學生的積極參與,每一位學生都將憑借音樂與舞蹈藝術的結合實現藝術知識的掌握、藝術表現能力的提升和綜合素養的逐步完善。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不能僅僅依靠舞蹈、音樂單一的知識內容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也需要借助舞蹈與音樂的結合給予學生更為豐富的藝術體驗。久而久之,學生將實現藝術表現力的提升和綜合藝術素養的逐步完善。
(責任編輯:羅? 欣)
參考文獻:
[1] 李鳳蓮. 讓舞蹈融入小學音樂課堂的重要意義[N]. 白銀日報,2020-08-08(003).
[2] 陳悅寧. 舞蹈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重要性探討[J]. 北方音樂,2020(14):223-224.
[3] 謝迪嘉. 小學音樂教學中舞蹈元素融入的現狀調查與研究[D]. 南寧:廣西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