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在這種形勢下,相關部門就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在各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過程中,群眾文化工作者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提升群眾文化工作者的能力與素質。
一、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支柱。文化館通過組織群眾文化工作者創作優秀的藝術作品,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可以表達和諧社會的理想,宣傳構建和諧社會的主張,能使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使人與人之間增進交流,從而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
(二)有利于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
從目前在全國各城市及鄉鎮村莊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來看,涉及音樂、舞蹈、美術等多個方面,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人民群眾接觸新事物、接受新思想提供了一條便捷的途徑,在弘揚愛國主義、構建法治社會等方面是有重要影響的。一些地區的群眾文化活動已經形成了品牌效應,通過編排各種類型的文藝作品,將黨的方針政策巧妙地融入,寓教于樂,起到了提高人民群眾思想道德修養的作用。
(三)有利于增強群眾的身體素質
社會的飛速發展使人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網絡和手機的普及使人們普遍成為“低頭族”,身體素質日益下降。群眾文化活動種類繁多、主題多樣且形式自由,例如,廣場舞、合唱、民間美術、健身操等活動,滿足了不同群體的多樣化需求,可以吸引人們放下手機,參與到各式各樣的活動中,在豐富業余生活的同時開展體育鍛煉,從而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例如,某地區文化館組織上到七十歲的老年人、下到六七歲的小朋友,在閑暇時間參與練太極拳等群眾文化活動,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也促進了這一非遺項目的傳承與發展,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
(四)有利于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精神文化需求愈加凸顯。這既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體現。因此,群眾文化活動作為基層文化館組織的面向全體大眾的活動在現階段有效地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群眾的精神需求。
二、當前群眾文化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及應對建議
(一)相關部門對群眾文化工作不夠重視
一些地區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觀念較為落后,沒有對群眾文化工作提起應有的重視,而只是將其作為一項與經濟建設無關的任務,從而缺乏一些必要的制度建設,使群眾文化活動的最終成效較低。
群眾文化建設的開展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推進,相關部門一定要將群眾文化當作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要從思想上真正重視,從行動上真正踐行,從根本上解決群眾文化工作的態度問題。
(二)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資金不足
一些地方相關部門對群眾文化活動經費的調配不夠合理,舉辦群眾文化活動的經費不夠充足,所以使得一些本該舉辦的群眾文化活動無法正常開展,從而難以滿足當地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個別地方群眾文化活動是靠群眾與社會力量開展的,由于資金不足導致活動設施、內容等吸引力不夠,長此以往,群眾會逐漸喪失對群眾文化活動的熱情,影響群眾文化建設的開展質量。
群眾文化的繁榮發展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相關部門應積極協調,加大群眾文化資金的投入力度,確保群眾文化活動設施及時更新與維護,文化器材及時到位,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基本的保證。
(三)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與內容單一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群眾的整體素質逐漸得到提升,對精神文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根據一些地區的現實情況來看,基層文化館在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主要是以歌唱、舞蹈等活動項目為主,缺乏全民參與性,而且舉辦的活動形式比較單一,導致當地群眾的新鮮感和參與的積極性降低。例如,某鄉鎮相關部門組織了一項一年一度的歌唱比賽,但是由于當地的常住人口比較穩定,外來遷入的人較少,有能力并且有意愿去參加歌唱比賽的人在舉辦比賽的前幾年已經參加過,他們對多次參加這種比賽也沒有很大興趣,所以隨著舉辦屆數的不斷增加,報名參加歌唱比賽的人數越來越少,到最后竟然因為人數不足以開展一場比賽而取消了這屆歌唱比賽的舉辦。再比如,某城市的科技館經常會聯合相關部門不定時地在少年宮舉辦一些科技展覽,這本來是一項值得稱贊的群眾文化活動。在舉辦的前幾次,經常會有家長帶著孩子來參加科技展。在展覽的過程中,大眾尤其是正處于求知欲旺盛階段的青少年學習到了一些科學知識,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還能夠在展覽中結識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是一項有百利而無一害的群眾文化活動。但是,由于科技館不重視及時引進一些新的設施設備,在多年的科技展中重復同樣的科普知識,反復利用同樣的設施設備,導致大眾對科技展的舉辦從開始的熱情洋溢到最后的萬分失望,逐漸對這類文化活動喪失了信心,到最后竟然出現了參加科技展的人寥寥無幾的場面,這對在大眾中推進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發揮群眾文化活動的作用是具有不利影響的。
為了解決群眾文化活動參與度不高的問題,相關部門以及群眾文化工作者應該不斷對活動的舉辦內容與形式進行融合創新,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內涵。首先,群眾文化工作者要認真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了解群眾喜愛的文化活動形式,迎合大眾的需求舉辦群眾文化活動。其次,群眾文化工作者可針對不同群體開展有特色的文化活動。比如,可以組織針對廣大女性群體的廣場舞比賽,針對廣大男性群體的象棋比賽,等等。多種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形式既能夠激發群眾參與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還能保證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從而很好地發揮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作用。最后,相關部門可以選擇與當地的社會力量合作,設置一定的獎勵,通過多種方式吸引當地群眾參與活動的熱情,從而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與此同時,這樣的活動能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知名度,發揮群眾文化活動的影響力。
(四)群眾文化工作者水平參差不齊
目前,由于地區差異、崗位編制、人員待遇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群眾文化工作者素質參差不齊,甚至經濟不發達地區基層公共文化機構專職人員數量嚴重不足、隊伍不穩定,這些都影響了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成效。各地應積極出臺相關舉措,大力引進專業人才,保證人員待遇,提高群眾文化工作者的專業水平,以有效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三、提升群眾文化工作者能力的相關策略
從實踐中可以看出,群眾文化工作者的專業素質與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成功有著密切的聯系,高素質的群眾文化工作者對舉辦高效的群眾文化活動起著重要作用。所以,相關部門要重視對群眾文化工作者專業素質的培養力度,提高群眾文化工作者的工作能力。
(一)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提高思想認識
要想提高舉辦群眾文化活動的成效,相關部門以及群眾文化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摒棄落后的傳統觀念,更新自身對群眾文化活動的認識。新時期,伴隨我國社會大發展、思想觀念得到解放的現實條件,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在這種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者要摒棄以往的觀念,提高思想認識,將群眾作為群眾文化工作的主體,關注群眾的現實需求,傾聽群眾的心聲,經過積極調研打造群眾滿意的文化藝術活動,真正踐行“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
(二)定期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完善考核機制
1.“請進來”
主管部門應該定期對群眾文化工作者開展專業技能的培訓,比方說舞蹈課、樂器課等多種形式的專業訓練,如果經費充足、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請教相關專家對群眾文化工作者進行更加專業的培訓與指導,提高群眾文化工作者的專業技能和水平,提升創新意識,從而保證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質量。例如,昌江黎族自治縣文化館組織各鎮街文化站、莊戶劇團和文化站點等的文藝愛好者和文化工作者百余人參加培訓,對全縣基層群眾文化工作者的政治修養、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走出去”
在實踐中,為了把群眾文化工作做得更專業、更有影響力,全方位地提升群眾文化工作者的能力,相關部門可以派遣優秀群眾文化工作者到先進地區的文化館進行考查和學習,加強與兄弟單位的溝通合作,最大限度地提升群眾文化工作者的能力與素質。例如,自貢市文化館一直十分重視與其他地市的文化交流,與多個兄弟文化館共同開展過美術作品交流創作和展出活動。在展示了不同地區獨有的藝術風格的同時,群眾文化工作者之間也形成了良好的交流與學習模式。
(三)提升文化素養,堅持終身學習
要想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質量,文化工作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群眾文化工作者除了錘煉專業技能,平時還要廣泛涉獵多方面的文化知識,提高自身文學、藝術素養等,通過不斷的學習創作出來的群眾文藝作品才能滿足新形勢下群眾多樣的文化需求,從而不斷提升群眾文化工作水平。群眾文藝作品要與時俱進才能受到群眾的歡迎,這就要求群眾文化工作者樹立終身學習意識,通過不斷學習新知識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同時勇于創新,不斷將其運用到實踐中,提高群眾文藝作品的內涵。
(四)提高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密切聯系群眾
相關群眾文化工作者要善于聯系當地群眾,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把自己當做連接人民群眾和相關活動的紐帶,開展符合大眾期待的群眾文化活動,在實際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使群眾文化活動滿足不同群體不同層次的精神需要。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背景下群眾的人文素養普遍提高,審美能力顯著提升,對包括文藝作品在內的精神文化產品的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注重性情陶冶、精神升華,這些都表明人們對群眾文化活動的要求不斷提高。而與之共存的是當前群眾文化工作還面臨著一系列問題,需要群眾文化工作者不斷夯實專業基礎,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學習進步,敢于創新,創作出積極向上的優秀群眾文藝作品,打造精品群眾文化活動。根據本文的分析可知,群眾文化工作者的工作能力直接影響著群眾文化工作的實際效果,在當前需求多元化背景下,群眾文化工作的組織與實施需要群眾文化工作者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為了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就需要群眾文化工作者提高思想認識,樹立終身學習意識,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加強溝通與組織能力,以便更好地在群眾文化工作中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阿斯艷木·艾則孜.淺析群眾文化工作者的能力提升對策[J].魅力中國,2020(37):336.
[2]盛開峰.淺談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發展的現狀及策略[J].參花,2020(1):148.
[3]王麗莉.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策劃方法探析[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8(6):297.
[4]季星池.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的分析[J].藝術評鑒,2016(13):187-188+160.
(作者簡介:陳順子,女,本科,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群眾藝術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理論)
(責任編輯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