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貴龍
(山西壽陽段王煤業集團有限公司 段王礦,山西 晉中 045400)
在煤礦生產實踐中,由于受煤層賦存條件限制,大量巷道需布置下山掘進巷道。下山巷道因斷層等地質構造產生的裂隙帶產生的涌水不能自行流出,而是流向掘進工作面形成積水。下山巷道掘進時,積水不僅帶來繁重的輔助工作[1],而且會惡化工作面的作業環境,嚴重影響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隨著采掘活動不斷向深遠處延伸,地質條件逐漸變得越來越復雜[2-3],斷層和陷落柱等地質構造產生的積水對掘進的影響越來越大,巷道下山掘進將變得越來越困難,嚴重影響了礦井采掘接替和安全高效生產。本文對巷道下山掘進巷道積水治理,不僅可以提高煤礦掘進單進水平、減輕工人勞動強度,還有益提高巷道文明生產,保障施工安全。
積水對巷道支護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加劇巷道底鼓和導致冒頂事故,積水對頂板安全的影響十分明顯[4]。
斷層是煤礦巷道掘進過程中最常見的不良地質現象,受斷層影響巷道頂板圍巖較為破碎,涌水量較大[5]。斷層及其破碎帶本身圍巖強度就很差,再加上斷層處裂隙水不斷的涌出,對巷道底板不斷的沖刷,極易造成膨脹性軟巖吸水膨脹性,最終形成嚴重的底鼓。在錨網支護巷道,底鼓容易造成兩幫煤巖體受擠壓,加速巷道支護破壞。拱棚支護的巷道底板長期浸水,易導致底板松軟,使棚腿不能扎在穩固的底板巖石上,易導致倒棚造成頂板事故。段王礦090508 軌道巷工作面發生一起頂板事故,主要原因是巷道底板長期大量浸水,頂板長期淋水,導致棚腿不能扎在穩定底板中,頂板懸吊錨索生銹破斷,最終錨索斷裂,倒棚造成冒頂事故。因此,特別是軟巖巷道,要減少頂底板變形,首要的任務就是防治水,防止圍巖的風化潮解,盡量減小圍巖的吸水膨脹性變形壓力。
涌水對下山掘進施工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落煤和裝煤2 個生產環節。
由于受重力的作用,巷道積水始終向掘進工作面。少量的涌水即可對掘進工作造成重大影響。
炮掘巷道施工時,按設計要求打孔裝藥是良好爆破效果的前提之一。由于下山掘進工作面巖體易受積水浸泡,煤體、巖體易變松軟,會帶來鉆眼施工難鉆到位,炮孔易塌孔,鉆出的炮孔吹孔吹不干凈,炸藥不容易安裝到位等問題[6],其中處于工作面最下方底眼受影響最大,易導致爆破施工質量差,巷道成型差,經常需要人工臥底、甚至二次爆破,帶來繁重的輔助生產任務。
機掘巷道施工時,巷道底板經過涌水沖刷,履帶與巷道底板之間摩擦系數會降低,再加下山掘進,掘進機后退會更困難,需要不斷人工在掘進機履帶下墊煤或者墊道木增大摩擦阻力,嚴重影響了掘進效率,還增加了工人勞動強度。積水和截割落下的煤或者巖石混合在一起,易形成稀煤泥,掘進機耙爪、及刮板運輸機很難耙裝稀煤,嚴重影響裝載效率。稀煤泥轉運到皮帶輸送機后,皮帶輸送機滾筒易打滑,造成皮帶跑偏,灑煤等情況,導致運載量嚴重下降,增大皮帶運輸機維護工作量。
因此,煤礦下山掘進必須先治理積水,否則無法開展掘進工作。
下山掘進積水問題治理不好,巷道的積水會漫流至工作面。積水與巷道底板散落的煤巖混合,極易造成巷道大范圍稀煤泥。皮帶輸送機由于長期帶水運行,運輸過程易灑稀煤,稀煤從儲帶倉處積聚并在巷道漫流,嚴重影響工人作業環境。
根據煤礦防治水要求,山西礦區復雜地質水文條件礦井要求采用φ100 mm 排水管,配合潛水泵排水,潛水泵距離迎頭不得超過20 m。在生產過程中,應用排水潛水泵直接抽迎頭積水存在諸多的問題:①潛水泵及其開關笨重,移動較為困難,工人移泵勞動強度大,耗時多,影響掘進生產;②迎頭積水含煤泥多,容易造成潛水泵堵塞,導致電機燒毀;③迎頭淋水較多,作業環境惡劣,長時間淋水浸泡有可能導致水泵及開關漏電,造成安全事故;④水泵頻繁啟動,迎頭積水量小的情況下水泵容易吸空,造成水泵設備加速損壞;⑤隨著掘進工作面的延伸,每個班都需要續接排水管,耗費大量人工,嚴重影響掘進效率。
為了減少迎頭抽水對掘進工作的影響,對排水系統進行優化。
掘進工作面在φ100 mm 排水管的末端接1 根20 m 的φ100 m 軟膠管,軟膠管另一端和潛水泵連接。由于膠管可以在一定程度彎曲,因此可以掘進頭每延伸20 m,只需接一次排水管。做一個1.2 m×1.5 m×1.2 m 的移動水箱,把潛水泵安放在水箱內。在掘進工作面積水區,用氣泵把積水抽到水箱內,積水經過沉淀,待水箱裝滿水后,再啟動潛水泵把水箱的水通過排水管排出。雖然氣泵排水能力較小,揚程較低,但由于氣泵體積和重量較小,移動輕便,故障率較潛水泵低,因此能較好的適應掘進工作面惡劣的工作環境。積水從迎頭排到水箱,再經過水箱沉淀,安放在水箱潛水泵可以一次排放大量較為潔凈的水,避免了吸煤泥導致堵泵、燒泵,改善了潛水泵的工作環境。同時減少了潛水泵啟動次數,降低了了設備損壞。在段王礦區實踐應用表明,該改進型排水系統排水效果較好,掘進迎頭能迅速排出積水,且占用較少的人工,大幅減少了積水對下山掘進的不利影響。排水系統如圖1所示。

圖1 掘進工作面排水系統示意Fig.1 Excavation face drainage system
后路巷道出水多發生在頂底板上,如果不治理,積水會沿著巷道漫流,沖刷巷道,最終流向掘進工作面。目前,煤礦下山多采用鋪設PVC 水槽方式,把水排到迎頭。該方法在實際應用中水槽排水存在水沖刷底板后,會帶來煤泥造成淤堵,水槽對煤泥的排放效果不好。在出水點多、且分散的情況下,水槽排水收集效果非常不理想,易導致巷道漫流。
充分利用水的重力作用,用φ50 mm 膠管配合沉淀池代替水槽排水,具體如圖2 所示。

圖2 膠管排水設施布置示意Fig.2 Hose drainage facilities layout
在巷道出水點附近做一沉淀池,沉淀池的位置要低于出水點,使用一段φ50 mm 膠管把出水點的涌水引流到沉淀池,沉淀池可以用廢舊油桶制成。為了防止堵管,積水經過沉淀凈化后,再用φ50 mm 膠管排放至巷道臨時水窩,臨時水窩收集積水并沉淀,用潛水泵經過φ100 mm 排水管泵出。經在該礦軌道下山等巷道的實踐應用證明,利用膠管排水可以克服水槽排水效果差的缺點、占用維護人工較多的缺點,實現了巷道清潔,維護工作量較少。
(1) 在下山掘進巷道中,巷道積水加劇巷道變形,易造成巷道支護失效,降低掘進效率帶來嚴重安全隱患,在掘進生產實踐中必須積極治理。
(2) 巷道掘進工作面積水,采用風泵配合移動水箱,再用潛水泵和膠管接力排水的方式,可以降低移泵工作量,減少設備損壞,降低工人勞動強度、實現較好的排水效果。
(3) 后路巷道圍巖多處涌水的情況下,采用膠管排水代替水槽排水,可以取得更好的排水效果、大幅改善巷道文明生產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