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方方,唐陽國,方治山,何寶祥,杜玉蘭
(1.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廣西南寧 530005;2.廣西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廣西南寧 530005;3.廣西畜牧研究所,廣西南寧 530001)
奶水牛分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生理活動,從此開始泌乳,奶水牛在此后數周內經歷物質代謝的巨大挑戰。雖然奶水牛分娩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標動態變化研究已有少量報道(劉明江等,2011;杜玉蘭等,2010;韋志堅等,2010),而瘦素(LEP)和氧化/抗氧化指標動態變化的報道較少(BAN-TOKUDA等,2006),因此,為了積累奶水牛分娩前后健康檢查或疾病診斷資料開展以下試驗。
1.1 試驗動物 試驗選擇南寧市某規模化奶水牛養殖場預產期前1~2周的11頭摩拉水牛,3~11歲,2~6胎次,由相同飼養員在半開放式牛舍和圍欄運動場內飼養,每天喂飼料2次、擠奶2次,自由飲水,保持牛舍干凈、衛生環境良好。飼料使用干奶期過渡料和產后全價料。
血樣采集:采血從分娩前1周開始[(產前7±3)d]到產后6周,每周1次,共采8次。清晨采食前保定,尾靜脈采血,血樣置于盛有肝素鋰抗凝劑的10 mL試管內,分離血漿,分裝EP管密封,-80℃低溫冰箱保存,試驗結束后立即檢測。
1.2 檢測試劑盒與方法 牛LEP檢測試劑盒購自武漢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方法為ELISA法。總抗氧化能力(CAT)、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總抗氧化能力(TAC)和丙二醛(MDA)檢測試劑盒均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各指標檢測方法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3 統計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SPSS軟件19.0進行方差分析,用一般線性模型重復測量法分析各周間的差異顯著性,用Excel作圖顯示動態變化曲線;采用Pearson法分析被檢指標間的相關性。P<0.05表示組間差異顯著,P<0.01表示組間差異極顯著。
2.1 平均值檢測 LEP、CAT、GPX、SOD、TAC和MDA的檢測結果見表1,包括極小值、極大值、平均值、標準差和變異系數。

表1 奶水牛產前1周至產后6周LEP等指標的血漿含量(n=88)
2.2 動態變化 由圖1可知,LEP從產前1周到產后2周內出現1次波峰,然后出現次波峰;TAC從產前1周到產后3周出現1次波峰,然后出現次波峰(圖1A)。MDA與CAT先降后升,低谷分別出現在產后1周和產后3周;產后5周分別接近或達到峰值(圖1B)。GPX的變化似“U”型,低谷在產后3周,而SOD的變化與TAC的相似(圖1C)。日產奶量在產后2周內迅速上升,此后上升幅度很小,漸趨于穩定,見圖1D。各指標的血漿水平在時間點之間均有顯著差異。

圖1 奶水牛分娩前后各指標血漿水平(11頭)
2.3 相關性 本試驗88份血樣中未發現LEP與其他指標間有顯著相關性。在其余指標中,SODTAC(r=0.332,P < 0.002)、CAT-GPX(r=0.370,P < 0.000)間存在正相關,MDA-SOD(r=-0.363,P<0.001)間存在負相關。
LEP是一種主要由脂肪細胞分泌的多肽類激素,具有調節能量分配、采食,影響繁殖、免疫等多種功能,檢測血漿LEP水平具有諸多臨床意義。本試驗檢測了11頭奶水牛分娩前后的血漿LEP水平,發現其平均值(1.26 ng/mL)接近以前水牛的報道值(2.14 ng/mL)(杜玉蘭等,2012),但遠低于另一報道的血清水平(5.14~25.24 ng/mL)(李恭賀等,2011)。國外對水牛的報道較少,Ban-Tokuda(2007)報道,血漿水平在2~ 25 ng/mL之間(BAN-TOKUDA 等,2006)。
試驗發現,體況較差的奶牛產后早期LEP水平也會出現與體況不一致的升高(“虛高”),它并不代表此時奶牛的脂肪量突然增加,而可能是一種促進脂肪動員的緊急信號,此期LEP水平異常升高,將促進體脂動員,導致采食量下降,發生酮?。℉EB等,2018)。但水牛分娩前后血漿LEP水平的動態檢測尚未見到報道。本試驗報道了奶水牛分娩前后血漿LEP的變化特點,發現其在分娩前1周至產后6周內略呈下降趨勢,期間出現2次較大波動(“虛高”)。根據研究經驗看,這些波峰可能是體內能量急缺的信號,要求此時體脂急速動員,以保持體內能量平衡。我們曾做過水牛分娩前后血脂(韋志堅等,2010)、血糖與酮體等指標的動態檢測,結果發現,奶水牛產后1周時血糖水平最低(杜玉蘭等,2010),結合本試驗產奶量變化認為水牛產后2周內能量急缺。
在本試驗檢測的氧化與抗氧化指標中,MDA作為脂質過氧化產物,其水平在產后1周最低(圖1B),此后開始升高,這可能與奶水牛啟動泌乳、促進體脂動員、非酯化脂肪酸(NEFA)氧化、過氧化產物積累有關。在廣西奶水牛產后主要脂類指標的動態監測中發現,血漿NEFA水平分娩當天開始下降,產后1周時最低,然后波浪式上升至產后第7周達頂峰,之后下降(杜玉蘭等,2012),此時的血脂低水平可能與MDA低有關。此外,是否是奶水牛啟動泌乳時首先消耗血液中的NEFA,待其降低后再進行體脂動員,這種情況有待繼續研究。試驗期間,TAC、GPX、SOD和CAT血漿水平均在產后3周達最低值,之后逐漸升高,說明產后3周內機體儲存的抗氧化酶等被急劇消耗,然后經過機體適應性調節、產后采食量增加,此后抗氧化水平逐漸升高。本試驗表明,奶水牛產后3周時抗氧化水平最低,提示此時的抗病力最弱,我們推測此時間點在不同水牛群也許有遲有早,也應該是水牛產后的共同特征,有待以后繼續研究。
本試驗未發現LEP與其他指標間有顯著相關性,Pradeep(2016)發現,水牛精漿中LEP與MDA水平呈正相關,也未發現LEP與抗氧化指標的相關性。本試驗發現,奶水牛血漿SOD與MDA負相關,與TAC正相關,也在我們預想之中。CAT與GPX間存在顯著正相關,因為它們均屬抗氧化酶,以不同機理擔負著抗氧化功能,反應出它們之間的聯系比較緊密;SOD與TAC聯系的更緊密也說明抗氧化酶SOD活性越高,機體總抗氧化能力就越強,這也符合一般共識。該試驗提示,奶水牛分娩后隨著泌乳、代謝改變,氧化與抗氧化物質處在動態博弈中,增加抗氧化能力,提供合成這些抗氧化酶的營養物質十分必要。
本試驗動態檢測了奶水牛分娩前后血漿LEP和部分氧化、抗氧化指標水平,發現其動態變化特征和部分指標間的相關性,這些檢測數據對判斷奶水牛產后健康狀況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也為奶水牛分娩和產后能量代謝研究、產后飼養管理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