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菁菁
(江蘇省如東縣大豫鎮兵房初級中學 226412)
早在2012年,我國教育部就頒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的計劃綱要,其中明確地指出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運用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革命性變化,有助于解決我國一直以來面臨的教學問題,幫助教師攻克教學困境.翻轉課堂作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產物,在具體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對傳統的教學結構、教學方式、教學環境、師生角色的翻轉,提倡教師擺脫應試教育思想的桎梏,能夠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基于網絡教育環境打破課堂教學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實現課前預習指導、課中知識講解、課后復習鞏固等全過程的教學模式創新,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與效益的提升.那么,如何實現翻轉課堂與數學教學的融合便成為了眾多初中數學教師關注的話題,也是本文的重點研究內容.
基于翻轉課堂下的數學教學,多以教學課件的運用為主,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再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學生們可以按照自己的知識吸收情況自由地調節進度,在任何地點學習,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選擇拓展哪方面的知識內容,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讓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喜好、知識積累情況以及學習能力,選擇是否需要繼續觀看教學視頻,同時也可以憑借翻轉課堂的優勢,隨時與同學、老師討論問題,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定學習步調.
在過去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交互機會較少,教師在課堂上因為缺乏先進技術的支撐,一方面需要完成本節課的知識講解任務,另一方面還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練習時間,從而導致教師的課堂交互時間緊張,多以教師問學生答的形式為主,生生交互的機會極少.而翻轉課堂則提倡多元主體的交互,如學生之間建立合作學習模式,小組內成員的交互,小組之間的交互,教師針對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情況指導,實現了師生的交互,學生與交互設備之間的交流,實現了人機交互.在生生交互、師生交互、人機交互模式下,教師的角色發生巨大的轉變,從知識的講解者變成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啟發者、共同學習者,提高了數學教學的交互頻率,可以促進學生在交互中強化學習意識,鍛煉學習能力.
翻轉課堂的提出及其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推動了學生學習方式以及教師教學方法的變革,想要更好地適應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改革,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從自身的改善開展,能夠緊跟教育信息化前進的步伐.首先,對于學生來說,翻轉課堂的實施促進了學生對自身學習行為、學習成效的反思,如,我是否學會了教師即將要講授的新知識點?能否獨自完成學習任務?是否找到了一種新的問題解決途徑或學習方法?教師的知識講解是否全面,我有沒有需要補充的知識?新舊知識是否得到了有效的鏈接?課下是否還需要重新觀看視頻資料?應該重點復習哪些知識點?等等,這些都是翻轉課堂對學生自身學習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其次,對于教師來講,翻轉課堂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要求教師具備足夠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能夠將教材資源與網絡資源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為學生呈現出一場資源豐富的視覺盛宴,以此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降低初中生對抽象數學知識點理解的難度.那么,就需要教師思考在翻轉課堂下如何提升數學課程設計的吸引力?如何從海量的網絡資源中選擇出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如何構建高效的、有意義的數學課堂等.由此可見,翻轉課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運用,對于教師與學生的發展均起到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課前的有效預習是保障學生課堂上能夠更好地吸收與記憶知識的必要前提,但是一直以來學生的課前預習學習都存在缺乏目的、預習流于形式、預習效果低等問題,教師也無法在課堂之外對每一個學生的預習學習給予指導.甚至,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教師所布置的預習任務就是:“同學們,明天要講數學書的第xx頁,回家要預習.”這樣很難提升初中生的預習學習興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前預習指導中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借助翻轉課堂的優勢實現“教”與“學”先后順序的翻轉,通過先學后教模式引領學生回顧知識,引出新知,帶領學生在預習中初步探索規律,對新知識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為初中生的數學預習學習指明了方向,也大大地提升了預習學習的效果.
以《不等式的的基本性質》一課的課前預習為例,教師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內容,制作了預習學習任務單,錄制了視頻資料,并布置了學生預習之后需要完成的作業,將這些內容上傳至班級群中,其中預習學習任務單主要有:(1)觀看視頻資料,結合課本中的內容,嘗試用自己的話說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質;(2)對比并分析“等式”與“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有哪些差異?(3)預習之后完成作業內容.預習學習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種,必做題為以下兩題:
1.判斷題,對的畫“√”,錯的畫“×”.
(1)不等式的兩邊同時乘以一個相同的整數,不等號的方向不會發生改變.( )
(2)若a大于b,則a+c
(3)如果a小于b,那么1-3a<1-3b.( )
2.填空題.
(1)若y-4<3,則y____5.
(2)若-y>-1,則y____-1.
選做題:
3.能力提升.
滿足-2x>-16的非負整數有哪些?說一說理由.
教師將課前制作好的課件以及學習任務布置給學生后,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地選擇學習的時間、地點與進程,將完成的學習任務上傳給老師,預習中遇到疑惑,也可以在QQ群、微信群內與同學討論,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預習學習興趣.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電腦采集數據,結合電腦給出的數據及時地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抓住學生預習中存在的問題,為針對性的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課中教學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的重中之重,在課前預習中學生已經基本地了解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有哪些,課堂教學需要做到的是升華學生對數學概念、定義、定理等知識點理解的深度,引領學生在推理與驗證中強化學習能力,在合作互動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學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建構完整的知識脈絡.對此,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實現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主體地位翻轉,為學生提供更多探索數學知識、發現數學規律的機會.
以“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等腰三角形”第二課時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提出的方式引領學生回憶舊知,查缺補漏,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等腰△ABC,如圖一所示,要求學生利用“三線合一”的性質證明此三角形為等腰三角形.學生1根據AD⊥BC這一條件,證明了此三角形為等腰三角形,學生2根據BD=CD、AB=AC的條件,推理出此三角形為等腰三角形,學生3利用AB=AC,且∠BAD=∠CAD,證明了三線合一,因此這個三角形為等腰三角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利用之前所學習的內容獨立完成了問題的解答,通過班級內學生的相互討論,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符號使用規范,幫助學生回憶并運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加深了知識的理解程度.接下來,教師組織推理證明活動,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等邊對等角的性質定理證明、“三線合一”的性質定理表述再證明的活動,合作學習的成員可以先嘗試畫出圖形,在練習本上梳理出已知的條件、定理,需要求證的內容,然后再共同完成證明的過程,教師可以在各個小組間觀察走動,當看到學生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可以給予適時地指導,以幫助初中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圖1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運用研究中,大多數學者都將研究的關注點放在了課前與課中環節中,而忽視了課后教學中的翻轉課堂落實,翻轉課堂雖然可以起到調整課內外時間的作用,但是并不能改變正常課程教學應有的流程,因此翻轉課堂在課后教學中的運用也是不可忽視的.翻轉課堂提倡在課后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學習需求,制定不同內容的微課,給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難度不同的作業任務,從而幫助初中生在課后學習中實現知識與能力的鞏固、提升.
總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實踐運用,是教育技術改革的必然趨勢,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能夠促進教師的教育觀念更新,引領初中生轉變學習的狀態,實現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積極地探索數學規律,實現課上與課下的自主學習,以助力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