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莉莉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我們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人樂于接觸事物、認識某事物,并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意識傾向。它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開闊眼界,激勵學生用心去鉆研、學習,提高學習質量。為此,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下列辦法來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
(一)以疑激趣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時,教師因勢利導,激起他們自學的欲望和興趣,然后再指導學生釋疑。如《飛奪瀘定橋》一文,教師引導學生注意敵人說的“飛過來吧”的“飛”和題目的中的“飛”,使學生對兩個“飛”字的含義產生疑問。經過聯系具體環境,反復閱讀課文,學生終于能感悟到兩個“飛”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這樣就能激起學生自學、鉆研的興趣,使他們懂得在閱讀課文時,能善于捕捉出中心的詞句,并反復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
(二)以境引趣
教師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所講的境界中,引起他們自學的興趣。在教學《林海》《桂林山水》等文章時,充分利用掛圖、幻燈片,再現書中所寫的情境,播放配樂課文錄音,讓學生從具體、鮮明的畫面和生動、形象的語文描述中,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三)以讀生趣
讓學生反復組讀課文,以讀激情,使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去自學課文。如教《再見了,親人》一文,采用“以讀激情、語音傳情”的知情合一的教學方法,并配合采用“范讀誘發情思”、“多讀激發情思”等方法,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情感,使他們帶著最佳的自學心境 ,品詞品句、理解課文內容,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師生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學生自主學習討論
針對這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與學生一起制定教學計劃,以使學生明確學習的中心任務。這有利于教師找準閱讀教學的切入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學生自主創新學習
要求學生注重在“我是怎樣尋找這個結論”的過程中,展示思維過程、探索過程的獨特性、層次性和創造性,表現出超越自我、超越別人的意識和能力,體現一定的獨特方法,呈現自主發展的趨勢。
(二)個體自主探究
學生根據自學提綱,主動學習,邊讀邊想,邊圈邊注,對問題進行分析與比較,聯系與歸納,達到解疑的目的。
(三)小組相互探討
在個體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小組相互質疑問難,以達到敢于質疑、敢于辯論、敢于“挑戰”的目的,從而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和發展。
(四)集體相互交流
首先,各小組交流答題要點和規律性知識。然后,對難點進行集體攻關,解惑釋疑。學生通過學習和小組討論,交流感受,發現問題,在探索中解決問題。通過這一方法,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適時地把“鑰匙”—自學的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手執鑰匙,去打開語文知識的大門,讀懂各類文字。
有的課文各段內容的寫作方法相似,就精講一段,啟發學生用學到的方法自學其他各段。如《蛇與莊稼》一文的教學,先精講第一段,讓學生了解蛇與莊稼的關系。接著讓學生運用分析“蛇與莊稼”關系的方法自學第二段,教師適當加以點撥,讓學生弄清楚苗與苜蓿之間的復雜關系。最后放手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獨立自學第三段。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課外閱讀學得的知識,進行練習。通過訓練,學生對某事物相互聯系的規律已初步掌握,同時通過這樣指導,他們的自學能力又有了較大提高。
四、注重組讀,加深理解,師生共同進行教學評價
組讀,是閱讀教學最經常的訓練。語文教學中組讀指導是重點,像一些寫景的文章,文筆細膩、語言流暢,很適宜采用以讀為主的方法進行教學。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和實踐能力,而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按照多個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要著重培養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預習和復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和檢查作業的習慣,看書報和聽廣播的習慣,勤動筆的習慣”。
任何習慣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教學中應堅持引導學生在語文園地里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做到習慣成自然。此外,還經常表揚有良好自學習慣的學生,讓他們介紹自己的學習經驗,使其他學生有學習榜樣,從而促進他們良好自學習慣的形成。
六、教會學生在閱讀中想像
小學語文教材中,可用于培養學生觀察、想象能力的內容很多,教師要善于發掘,精心指導。
七、教給學生在閱讀中置疑
“學貴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問,學生便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與各課能力去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積極探索、活躍思維和培養求知興趣。學《“你們想錯了”》一課,在上課時就直接提出學習任務板書課題:這節課我們準備共同學習課文《“你們想錯了”》。然后提出學習要求:讀了課題,你們想到哪些問題?課題為什么要加引號?這句話是誰說的?他們想錯了什么?為什么想錯了?我把其中的幾個問題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讀課文,找出答案。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上來了,急著想知道答案,興趣盎然地讀起課文來。慢慢地 ,學生在以后的課堂中便經常質疑,課堂中也時常閃爍著他們思維的火花。
八、讓學生在閱讀中活動
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讓他們自主地學習,應授之以“漁”,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因此,開展“講故事”“讀書競賽”“手抄報”“知識競賽”“比賽查閱資料”“詩歌朗誦比賽”等課外活動,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讓學生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激發閱讀的興趣和閱讀熱情。這種效果肯定比任何說教都有效。還可以變換講故事的形式,老師講,學生講,師生、學生之間比賽講。這樣,學生有了自主的發言權,就會千方百計地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感人……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劑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催化劑。讓講述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讓聽者在其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感受到閱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