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
國家教育部明確指出:要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雙減”政策的出臺,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廣大人民群眾追求優質教育的熱切期盼。那么,“雙減”政策下如何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呢?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在初中語文作業有效性方面進行了如下探索:
一、語文有效作業應注重設計目的性
作為課堂教學延伸的語文作業,必須科學、具體、合理地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既把握初中學生的認知情況,又兼顧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只有這樣語文作業才有的放矢。
其次,有效語文作業設計還需要教師有謀劃全局意識,制訂層級目標。我們要根據學生實際與所學內容,制訂學期作業目標、月期作業目標、星期作業目標、課時作業目標等。課時作業要遵循“目標小而明確,題量少而精要”的原則設題,減輕學生和教師的負擔。
二、語文有效作業注重形式多樣化
(一)口頭性作業
1.朗讀、背誦
布置作業時,教師可以從課文中抽取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段落、語句,讓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誦,在反復吟詠中品味。
2.講故事比賽
小說、戲劇,特別是一些名著等,故事性都很強,我們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情節進行復述,進行講故事比賽。
3.課本劇展演
我們可以選取一些情節性強的文章,讓學生將它編成課本劇,然后在全班交流、表演,看誰編的有趣味、有意義,看誰演得逼真,有感染力。在實踐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把握。
4.記者招待會
會提問的人才是懂得學習的人,我在《荒島余生》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召開主題為“訪荒島英雄魯濱遜”的記者招待會,學生自由設問,自由采訪。在實踐參與中,學生把握重點,融入思考,收獲良多。
(二)知識性作業
力爭讓知識性作業變成學生的自覺和享受。如學習《孔乙己》前,我請學生小組合作,填寫《孔乙己履歷表》(內容包括姓名、籍貫、年齡、出生年月、學歷、身體狀況、特長、工作單位、家庭成員、主要社會關系、工作生活簡歷、主要成績、主要優點、主要缺點、總體評價等),以一“表”帶動全文預習,學生興趣濃厚。
專題性的集體作業合作完成。如每班成立一個編輯小組,再將編輯任務落實到每一個人身上,采用學生手抄的形式,隨編隨收,一個學期下來,每個主題的書都編了一百多頁,學生完成得興趣盎然。
(三)研究性作業
新課改一直在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努力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如在學習《孔乙已》《范進中舉》后,我布置給學生一道研究性問題:造成孔乙己和范進悲劇的根源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古代的科舉考試和現在的升學考試?因為貼近學生實際,引發了學生深層探討。
(四)創新性作業
作業的創新性應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流暢性、靈活性和應變性,優化思維的創造性品質。如《變色龍》中結尾寫道:“‘我早晚要收拾你!’奧楚蔑洛夫向他恐嚇說,裹緊大衣,接著穿過市場的廣場徑自走了。”如果這時將軍的哥哥來了,奧楚蔑洛夫會怎樣?請以《將軍哥哥的馬車來了》為題,口頭做一個片斷描寫。字數在250左右。
這道寫作題既有統攝性,學生要把課文中現有材料統攝起來,對人物言行進行分析推測;又有系統性,可縱向、橫向、逆向不同方向展開,產生思維的連動;學生從中得出許多的猜想和想象,有利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和發揮創造力。
三、有效語文作業注重布置有層次
要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就必須采取作業分層的策略。
在教學中,我一般把作業分成“三星”,“一星”題為每位同學必做題;“二星”題是提高題,班上后10%左右的學生不作要求;“三星”題為選做題,供有興趣的,學有余力的同學討論。總之一個目的,就是讓每個同學都能從中得到成功的體驗,讓能力突出的同學有“炫耀”的機會。
如,《沁園春 雪》的作業布置如下:
一星級:按課文格式抄寫一遍,并背誦。
二星級: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詩人筆下的北國雪景圖,并談談你的感受。
三星級:朗讀《減字木蘭花 廣昌路上》,指出它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情與景是怎樣交融的。以“沁園春”為詞牌,填一首詞。
星級作業讓學生有了自主選擇權,學生表現出了很高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很多學生都主動選擇高等級的作業來完成。有的學困生還完成多項作業來爭取高分。
四、語文有效作業注重內容開放性
課程標準中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語文作業要有助于學生提高對語文的興趣,拓展語文學習的外延。
如學完《小石潭記》,我讓學生結合課文的語句,給小石潭設計景點名稱和廣告語;學完毛澤東的《新聞兩則》,我讓學生嘗試寫兩則班級新聞稿。
我指導學生編寫專題詩集,如古詩詞中的離情別緒、古詩詞中的春天、古詩詞中風花雪月等等。為詩集起一個別致的名字,為每一首詩詞作一題解或點評,裝訂成冊,體會“編書”的樂趣,又接受了美的洗禮。
初中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他們對生活的理解正在不斷深入,有時欣喜,有時迷惘,有時失落,他們希望別人傾聽心聲。所以語文作業可以結合學生的個人生活。如學完《爸爸的花兒落了》,學生對文章中“我們是多么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么怕呢”感到回味無窮,引發了他們對成長的思考,我順勢布置了一篇小作文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
總之,對于義務教育學校的教師而言,要確立“以生為本,新穎多樣,學以致用”的語文作業觀,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尊重,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感染;要不折不扣落實“雙減”政策精神,通過有效語文作業設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學生的生命在作業里得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