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韡
幼兒老師的工作簡單說就是看孩子,這一般都是大眾眼里我們幼師在做的事情。其實我們是在照顧、培養孩子,照顧是細致到孩子每時每刻的身體健康狀況,而培養這個面就非常廣泛了,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培養良好行為的養成。我們對孩子的培養教育并不是僅限于課堂上,這也是我們與其他中小學老師不一樣的地方,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教育是滲透在生活的點滴中,玩中學,寓教于樂,從而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隨著時間推移,很多老師看重理論知識和對學歷高的追求,卻并不把理論聯系實際,出現了不尊重孩子的生理需求的情況,有的老師為了好管理,對孩子進行統一行動統一規劃的模式,每一天都必須按照同樣的時間同樣的模式進行。這也是因為老師總是把自己的位置擺的很高,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換位思考,而孩子對我們老師更多的是崇拜和榜樣,對他們而言,老師說的做的一定都是對的。而正因為我們處在這樣的位置上,所以才會常常忽視孩子真正需要和真正想要的,總是把我們大人的想法和做法強加到他們的身上,而忘記他們只是孩子。
幼兒園的教育是養成教育,良好習慣的養成很重要,而我們老師工作的依據就是《綱要》。《綱要》上指出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個人生活衛生習慣和愛護公共衛生習慣。這一點對于剛入園的孩子來說特別重要,尤其今年我接的就是剛入園孩子的班級,在安撫他們心情的同時,也要灌輸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既然要養成就必須要讓孩子喜歡,只有他們真正感興趣了,一切才會有動力,因此,對于我而言,一切生活皆課程。比如洗手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那白色的泡泡是小小清潔工,它們會把我們手上的細菌通通趕跑,但是需要小朋友通過搓手來幫助它,然后用兒歌的形式教給孩子正確的洗手方式——七步洗手法,這樣把洗手當成樂趣,孩子們就會主動去做了。再比如吃飯,孩子最不喜歡的就是吃菜了,可以告訴他們,黑黑的木耳好像滑溜溜的果凍一樣可口,而紅紅的胡蘿卜可是小兔子的最愛,細細品嘗可以感覺到里面是甜絲絲的。通過這樣話語來激發孩子對蔬菜的興趣,自己主動去探索其中的味道。
教師的言行在幼兒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的言行能夠塑造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是老師的影子,換句話說,老師是孩子的榜樣。有時候從一個孩子的表現就能看出他是哪個老師教的,老師一些不經意的動作往往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比如蹺二郎腿,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在自然不過的動作了,我們并沒有放在心上,只是習慣性的做了這個動作,而這個所謂不經意的習慣,往往很有可能在瞬間就被孩子模仿去了,他們分不出好與壞,只是單純模仿老師的行為,所以這就需要老師在自己的言行上做出表率,隨時發現并更正自己的行為,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老師沖動的語言會影響到自己與孩子的心情,試想一個孩子本來想幫助班級收拾玩具,結果不小心弄巧成拙,引來你不明就里的批評,那這個孩子會是什么樣的心情,以后還會不會再想幫助班里做好事了。再或者,孩子畫了一幅他最滿意的作品,興致勃勃的拿到老師面前,希望老師能與他一起分享這份成功的喜悅,但是老師在忙顧不上,可能只是隨口夸一句不錯或著挺好,這個時候孩子會怎樣,他得不到那種分享的喜悅,可能就連最初成功時的那種愉悅的心情也不存在了,或者他還會認為以后不管他怎樣表現,老師都不會在意他。就因為老師的語言,而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消極,這可能會對他一生產生影響。
我們幼兒老師每天要面對很多的孩子,他們當中有的淘氣、有的沉穩、有的聰明、有的可愛,而對于我們老師,肯定在心里都有喜歡的那幾個,這就需要我們將那種偏愛放在心底,去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孩子,讓他們知道,他們在老師心里的位置是同等的,他們分享老師給予的愛也是同等的。不要讓孩子們認為老師只愛那幾個孩子,心里充滿了失落,這樣對孩子以后心里積極向上的發展很不利。既然來到這個大家庭,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寶貝,就算他們淘氣不聽話,也是他們個性的一個表現,我們不要壓著他們,嘗試用愛去感化他們,讓他們知道老師的愛很重要,不能因為自己的淘氣而失去老師對自己的愛,有了這樣的想法,他們在做什么事情的時候都會有所考慮,老師也不會因為他們的表現而頭疼,特別的孩子有特別的優點和閃光點,我們要愛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感受到老師的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善于發現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生活就是一個大課堂,我們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培養孩子自主自律自立自理的能力。同時我們要重視家長工作,做好家園共育,幫助孩子共同成長。
每一個學期的開始,我們都要將一些教育細節滲透在生活活動中,在關愛孩子的同時,制定規則,然后實施規則,堅持規則,最后形成規則,組織好日常生活活動的基本流程,幫助引導孩子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受益終生,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