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朝軍
課后服務是指學校在正常上課時間之后開展的輔導服務工作,主要目的是指導學生完成作業,發展學生興趣特長。這樣既能有效實現因材施教,完善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又能有針對性地開發學生興趣愛好、培養特長,形成全面發展加個性凸顯的完備的教育引導效應,是一件意義深遠且凸顯教育情懷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
但從目前部分基層學校和師生的情況來看,課后服務的開展面臨著諸多考驗和矛盾難題,個別地方尤其是基層學校面臨著教師埋怨、家長抱怨、群體不滿、質量不優、機械簡單等問題。原本是裨益多多的課后服務,為何在實施過程中卻遭遇諸多矛盾和尷尬呢?如何精準施策,提供更有質量的課后服務呢?
首要解決落實到位問題。雖然大部分學校都認識到課后服務在落實“雙減”中的重大意義以及對學生健康成長和解決家長家庭教育難題的重要作用,但仍有部分學校認識和落實不到位,反而出現了五個不正確的“為了”——為了收費,為了解決教師補助,為了給補課提供空間,為了緩解原來的早晚自習壓力,為了提高班子成員的補助待遇……課后服務的功能和作用不僅僅體現在用服務解決學生作業、特長培養和全面發展以及家長“三點半帶娃難題”,更是促使學校借助課后服務擔負起教育的應有之責,把學校應該管的管起來,管理好,管到位。
聚焦解決內容呈現問題。在課后服務制度設計中,內容呈現主要集中為兩大塊,即作業輔導和不帶補課性質的教育延伸;聚焦于學生特長培養、全面發展和素養提升的社團文體活動。作業輔導容易設計和落實,部分學校的社團活動課卻缺乏深層次的開發與完善。最佳結合方式則是學生和家長結合實際采取“訂單式”選擇,這就需要學校緊扣課程開發與設計做文章,呈現給學生興趣盎然、成效可期的課后服務。
有效解決服務師資問題。目前中小學師資配備雖然基本達標,但普遍存在專業師資缺乏,尤其是體音美專業師資緊缺現象。如果單單閉環式提供課后服務師資,難免陷入作業輔導教師好找,專業引領師資緊缺的冷熱不均困境。這就要求學校和校長必須采取智慧式、發散式思維解決課后服務師資問題。一方面要做到教師自愿雙向選擇,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校與校之間“走教”、學校與社會之間“擇優”的方式緩解師資壓力。同時,學校和教育部門要堅持嚴把關、嚴篩選的備案審核機制,選聘優秀人才進入課后服務供給隊伍。
科學解決質量評價問題。課后服務不是圖熱鬧的服務供給,也不是圖新穎的片段改革,更不是學校管理的碎片化完善,而應該成為“雙減”落地的科學保障和長效機制支撐。這就需要科學的評價機制來維持和規范。各級各類學校不僅需要在服務供給和管理上體現“一校一案”,更要制定完備的考核評價機制。教育部門要督促指導,充分發揮社會、學校、家庭、教師、學生的評價參與與互動作用,建立科學、精準的考核評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