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選擇未來人生發展方向的關鍵時期。中學生涯發展教育對高中階段的選課、人生目標的制定等等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學的生涯發展教育指導工作的意義是重大的。
所謂學生生涯教育,是指運用系統方法指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把學業與個人興趣愛好有機融合,有意識地發掘學習潛能與專業特長,規劃未來人生方向的發展性教育活動。
高中生涯教育是高中學生發展指導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意義就是通過生涯教育,讓學生對自己的興趣和長處有清晰的認識,知道自己是“誰”、要成為“誰”、知道自己在哪里、未來要去哪里。學生在了解社會、自己、職業中,可以把自己在校的學習和未來的生涯發展聯系起來,目標更明確,視野更開闊,使之成為激發學生潛能、自覺進行自我管理的有效工具。
現實中,人們常混淆職業教育與生涯教育,將兩者等同,認為它們只是針對大學生開展的教育;還有人將生涯教育等同于高考志愿填報指導,認為平時學習了也沒用,等高考結束后再關注也不遲。這些錯誤的認知導致很多學校和老師對生涯教育不重視。近年來,我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取得很大進步,但是普通高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當前,我國有關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研究還是停留在理論研究上,還存在理論研究本土化程度不夠等問題,而具體的實踐研究還非常少。
從功能發揮的角度來看,生涯教育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以家長為支撐。高中生涯教育離不開父母的參與,在學生的生涯發展中,家庭作為重要的力量不容忽視,是高中生涯教育的支持途徑。學校應該與家庭和社區一起,形成合力,喚醒學生生涯發展意識,挖掘最佳潛能優勢結構,讓學生結合自身各種因素和未來社會發展趨勢,科學確立適合發展的核心目標,制定行動方案,在解決各類問題過程中發展自我、實現自我。作為一線班主任,怎樣在高中生涯教育中發揮家長支持系統的作用,值得我們去思考。下面,我來談談我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把家長請進來,搭建平臺,攜手教育
(一)家長參與班級的管理,參加學校的活動,價值引領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家長的生活習慣、為人處世的方法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因此,作為班主任,要鼓勵家長走進校園,積極參與班級的管理,參加學校和班級的活動,發揮家長的榜樣作用,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時刻把個人的價值觀與社會的需要緊密結合,才能讓他們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斷實現自我價值,從而獲得職業幸福。
2015年下學期期中考試后,為了加強班級晚自習的管理,也為了讓家長更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我大膽地開展了一個名為“家長協管晚修”的活動。由于我們學校的學生分散在廣州市各個區的各個鎮街,路途比較遙遠,因此我采用了先在家長會上發倡議書,再讓家長自愿報名參加的方式。在家長會上,我跟家長明確了要求:參與“家長協管晚修”活動必須跟自己小孩溝通好,不能讓孩子覺得你不信任他才參加活動,從而產生抵觸的情緒。我原以為只有本鎮的學生家長會參與這個活動,而且人數也應該不會太多。但是報名的結果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家長都非常支持我開展的這一個活動。總共有10位家長報名參加活動,而且都是外鎮的家長,有一個甚至是來自番禺區石樓鎮的家長。這個活動持續了差不多半個學期,收到較好的效果。其中有兩個家長還當場分別給我寫了一封長長的信,談他的活動感受。在之后的教育中,我又在另一個班級組織了一次這樣的協管晚修活動。在活動中,我還當場給家長頒發證書,拍照留念,對家長的付出給予了肯定,強化了對學生的教育效果。
家長通過協管晚修,體會到了孩子學習的不易;孩子看到家長大老遠過來參與班級管理,體會到了父母對自己學習的關心和用心,從而精神抖擻,學習更有斗志。除此以外,從家長參與班級管理的行動中,學生更看到了父母對學校教育的重視和對班級管理的認同,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價值示范引領。它告訴了學生,關心和重視學生的教育是對的,與學校協同教育是對的,所以自己努力學習、遵守學校規章制度也是對的。
除了家長協管晚修,我還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的義賣活動。到目前為止,我們學校組織了兩屆義賣活動,我們班參與活動的家長人數每次都是所有班級中最多的,而且義賣所得的善款也排在學校的前列。義賣過程中,家長們忙碌的身影和因為不斷吼叫而嘶啞的叫賣聲,會感染孩子們,讓他們也跟著一起不斷地推銷我們義賣的商品。當經過不懈努力終于成功賣出所有義賣商品后,他們懂得了賺錢的不易;當他們的勞動成果(義賣活動所得的善款)真正幫助了有需要的人時,他們體會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以及義賣活動的真正意義。這其實也體現了家長的榜樣作用和價值觀的引領。
還有,我們班每次段考后都會組織班級的頒獎活動,對段考成績好的、進步的、行為表現好的同學進行頒獎。活動經費是班級家委籌集的。每次頒獎活動都能給孩子們心靈上帶來一次很大的鼓勵和沖擊。因為頒獎的是家長,頒獎的對象是學習成績好的、進步的、行為表現好的同學,孩子們懂得家長認同什么,他就會向那個方向去努力。所以,在接下來的周記中大部分同學寫的都是對獲獎同學的艷羨和繼續努力的決心。
(二)家長走進課堂,開展職業分享,現身說法
作為班主任,班會課是我們的主陣地。在開展生涯教育中,我們也可以依托家長資源,開設“家長課堂”,讓家長以社會職業工作者的角色,講述自己的職業生涯故事,讓學生了解當今的就業形勢和市場,從而樹立人生的目標和方向;也可以讓家長進行職業分享,為孩子介紹自身職業的工作性質、內容、特點等等,從而使他們對不同職業有更多的了解。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為了讓學生樹立更遠大的人生目標和方向,除了找往屆的學生給我班的學生分享他們的學習和工作經歷以外,我還請了六位家長來分享他們的學習和工作經歷以及感受。在線上班會課上,我把六位家長的信做成了幻燈片,讓他們的孩子念出來(孩子事先并不知情),然后提問孩子的感受。李賢宇媽媽從“珍惜”和“勤奮與吃苦”兩方面來談自己從錯失讀高中的機會到招待所打工再到自己做生意的經歷;曹婉婷媽媽則是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輟學打工,然后靠著堅強的意志才獲得現在的小有成就;黃泳天爸爸因為早戀痛失升學機會,輾轉換了幾個行業并通過自身的不斷學習才有了今天的生活……六位家長,六種不同的人生,他們人生經歷中的每一幕都在告訴孩子們:珍惜、勤奮、能吃苦、勤勞、堅強、堅持、終身學習是成功的必備品質,也是優秀的職業素養;而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人生,所以選擇很重要,人生目標很重要,人生規劃很重要,現在努力學習更重要。
當然,在班會課上,我們還可以讓家長參與到主題活動中去。記得工作室開展的主題班會活動中,我就提議張雅琴老師在“愛相隨——青春期與父母的溝通”主題班會上請家長走進課堂談感受,建議吳飛老師在“激發潛能,沖刺高考”主題班會上現場連線家長給學生鼓勁。我們甚至可以請家長進行職業分享,為孩子介紹自身職業的工作性質、內容、特點等等,讓學生了解不同職業的特點和要求。
通過家長的親身經歷分享或者親自參與課堂,不但能讓孩子們更了解自己的父母,給他們以更多的鼓勵,還能讓他們明白,只有從小培養優秀的職業素養和良好的職業能力,才能適應當今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從而使他們樹立更符合自己實際的人生目標并付諸行動。
(三)開展主題家長會活動,讓家長和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
家長會是學校與家長聯系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整合家庭教育力量的催化劑。雖然現在有很多現代化的溝通方式,但是面對面的家長會還是不可或缺的,因為面對面的交談或者親身參與活動體驗的教育效果是其它方式不可比擬的。
主題家長會是指班級基于教育目標或教育理念,組織家長、學生、教師圍繞某個共同關注或要解決的問題,在一系列的主題活動中相互交流、溝通的一種家長會組織形式。
開展“高中生涯教育”主題家長會非常有必要且有意義。近幾年,我開展了三次“感恩教育”和兩次“愛的教育”的主題家長會,每次都根據學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形式,效果相當不錯。我還開展了“我為什么要逼你讀書”等建立學習目標的主題家長會。2019年4月14日的“戀愛談什么”主題家長會更是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家長紛紛在朋友圈里表示,上了一節不一樣的愛情課。學生在家長的心得中也獲得了很多深刻的感受。這些主題家長會其實就是圍繞生涯教育中的理想教育、職業素養、家庭觀和愛情觀等方面開展的,它讓家長跟孩子一起說出各自對問題的看法,互相分享心得和感受,使溝通更暢順,彼此更理解,親子關系更融洽,從而促進良好家庭關系的建立。而在互動的過程中,孩子更愿意接受到來自父母輩的影響,從而建立起更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以上這些主題家長會,大部分是針對生涯教育中的理想教育、價值觀教育和職業素養方面開展的。其實,“高中生涯教育”主題家長會可以讓家長跟學生一起做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然后再根據自己選擇的島嶼分組討論,讓家長和學生更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并清楚這些興趣愛好的職業取向;可以讓家長和孩子分別完成學生的“性格葡萄圖紙”,讓學生了解“我心目中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自己”,再進行MBTI職業性格測試,從而更了解自己性格的職業取向;也可以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我的職業探索單”,并制定個人職業規劃書,培養學生做事要有計劃、有目的的思維方式,給學生樹立職業目標,增強學習的動力;還可以請幾個從事不同職業的家長在家長會上接受不同職業取向的同學的采訪……
“高中生涯教育”的主題家長會能讓家長積極關注孩子的生涯發展,做好生涯榜樣,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引導孩子參與社會實踐、關注各種生涯資訊,在涉及孩子重大生涯選擇的時候尊重孩子的意見,避免以個人好惡影響孩子的選擇。
二、把學生帶出去,參觀體驗,實地考察
班主任可以在入學的時候給家長發放一份調查表,內容是“您的工作中需要什么特殊才能?您的工作中是否應用到某種技能?您能否為我們提供學生參觀您所在的單位的機會?希望我的學生能有機會聽您分享您的職場經驗……”以了解班級擁有什么樣的家長資源,然后再根據家長交上來的調查表去制定實地考察的方案,分批帶領學生到家長的工作單位參觀和體驗。
組織學生集體參觀企業,可以讓學生與企業專家開展座談會,面對面交流,讓學生了解企業的文化和運作模式以及市場的競爭等相關信息;可以帶學生參觀企業的生產流水線并了解產品的研發、生產以及營銷等過程;還可以讓學生進行當場的職業體驗,并進行互動交流,分享他們的體驗感受……這些參觀體驗可以讓學生懂得如何定位自己、如何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把自己培養成為企業所需的人才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如何面對困難與戰勝困難等,從而幫助他們規劃自己的職場人生。
如果我們有當大學老師的家長資源,我們還可以通過家長的力量聯系他們所在的職業學院或者綜合大學,組織家長和學生一起去參觀體驗。參觀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先請大學方對學校進行整體介紹,包括辦學理念和特色等;然后就某一個學院做詳細介紹,包括專業設置、專業特點以及就業前景等,接著進行座談會,讓大學方與學生、家長就生涯規劃方面作交流;最后在大學方的帶領下,家長和學生到各院系進行參觀體驗。這樣的參觀體驗活動能讓學生對各種專業有更多的直觀感性認知,讓學生更深入了解專業的特點和前景,了解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及其工作內容、工作方式、工作環境和任職資質等,從而使他們有更清晰的專業和職業目標。這為學生以后的高考志愿填報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另外,在聯系、組織實地考察的過程中,學生能親歷家長進行溝通協調和制定活動方案的全過程,耳濡目染,溝通協調能力肯定會得到大大的提高,同時也讓他們學會了如何制定參觀活動方案,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帶學生外出,一定要征得學校和外出學生家長的同意,在方案中還要有應急預案,預防突發事故的發生。
綜上所述,借助家長的支持系統,通過家校合作的模式,能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發揮家長的榜樣作用,使學生的自我認識、專業認識、職業認識和職業素養得到提高,目標意識和規劃意識得到培養,從而推動生涯教育的開展。
【本文是劉順宜工作室研究成果之一,也是2020年度廣東省中小學德育課題《“高中生涯教育”下主題家長會的設計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0ZXDY012)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