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浩 李天毅
4月22日,“俄羅斯+中亞”第五次外長會以視頻方式舉行。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這五個中亞國家外長共同強調在阿富汗問題上開展合作,以防止恐怖極端勢力向中亞蔓延,共同努力確保中亞和平穩定。與會各方也同意加強糧食、網絡、生物安全、貿易等領域的合作。此次會議在俄烏沖突愈演愈烈、大國在中亞地區博弈更趨白熱化的背景下舉行,反映出新形勢下俄對中亞國家政策的新考量,同時折射出中亞國家對俄心態的新變化。
俄烏沖突爆發后,美西方對俄羅斯發起前所未有的全面制裁,不僅使俄經濟面臨困難,也殃及中亞各國經濟。世界銀行4月10日發布的報告預計,今年歐亞地區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將總體萎縮4.1%,而在俄烏沖突爆發前,世行對該地區經濟增長率的預估是3%。
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中亞國家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吉爾吉斯斯坦索姆貶幅達15%,通脹率升至18%。哈薩克斯坦堅戈貶幅14%,通脹率升至9.4%。受美西方對俄、白制裁影響,中亞地區供應鏈、產業鏈、物流鏈面臨重構。此外,美歐央行加息加劇資金從中亞地區抽逃。
長期以來,中亞國家在俄有大量勞動移民,多數國家經濟都對來自俄的僑匯有較大倚重。隨著俄經濟發展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陡增,中亞國家在俄勞務移民不得不大批返鄉,僑匯收入驟降。美西方還迫使中亞國家減少或暫停與俄經濟合作項目,對中亞國家經濟而言是雪上加霜。
出于自身利益考慮,中亞國家總體上對俄烏沖突保持“中立”立場。3月1日,哈總統托卡耶夫表示,如有需要,哈愿成為俄烏沖突調解人,并為雙方解決問題提供談判場地。3月2日,聯合國大會舉行緊急特別會議,就烏克蘭等國提交的要求俄撤軍決議草案進行表決,哈、吉、塔投棄權票,烏(茲別克斯坦)、土缺席投票。3月21日,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在與俄總統普京通電話時表示,對俄方立場和行動表示理解。同時,烏茲別克斯坦禁止該國在俄移民加入俄軍赴烏克蘭作戰。3月28日,哈副外長瓦西連科對德國媒體表示,歡迎因戰爭撤出俄羅斯的公司將生產轉移到哈,并稱哈不想站在“新鐵幕”后面。在“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和“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地位問題上,烏、哈兩國均表示不予承認。土庫曼斯坦官方迄今未就俄烏沖突發表任何聲明。
爭奪中亞一直是美遏俄、弱俄戰略的重要舉措。俄烏沖突爆發后,美趁俄忙于西線戰事無暇東顧之機,加大向中亞滲透,欲開辟新的反俄陣線,使俄“后院”起火。2月28日,在俄烏沖突正酣之際,美發起并舉行了美國與中亞五國外長線上會晤,提出美軍事基地或中轉基地返回中亞地區的意愿。4月初,美國副國務卿烏茲拉·澤雅訪哈,稱美方今后愿繼續向哈“民主化進程”提供支持。
歐盟積極與美配合在中亞挖俄墻角。3月10日,歐盟和烏茲別克斯坦啟動實施了“2021~2027年擴大合作指導綱要”。根據該綱要,歐盟于2021~2024年向烏提供8300萬歐元無償援助。
日本也對中亞加強外交攻勢。4月15日,日本外相林芳正與中亞五國外長召開視頻會議。4月29日,林芳正出訪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期間,林芳正譴責了俄羅斯,敦促到訪國對俄采取與美歐日同步的制裁措施。
俄一直視中亞為其傳統勢力范圍以及南部邊界安全的屏障和戰略緩沖帶,對美西方加緊對中亞滲透以及部分中亞國家對俄態度悄然生變洞若觀火,沒有等閑視之。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一直積極運籌,提升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簡稱“集安組織”)和歐亞經濟聯盟作用,借此拉緊與中亞國家的合作紐帶。3月5日,俄外長拉夫羅夫提出繼續加強集安組織框架內的合作以維護中亞和平穩定。3月,俄推動歐亞經濟聯盟通過了34項措施,以保證成員國間貿易往來,積極應對美西方制裁。俄目的很明確,就是不容外部勢力介入中亞事務,向中亞國家明示絕不容忍其勢力范圍內國家以任何方式“去俄化”。
從發展趨勢上看,盡管在美西方全面制裁打壓下,俄經略中亞地區面臨的困難顯著增多,但俄的主導地位難以被撼動。
首先,中亞國家離不開俄的安全保護。從冷戰后30年中亞國家的發展歷程看,該地區之所以能保持基本穩定,俄及其主導的集安組織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亞除烏、哈兩國軍事實力相對較強外,其他三國國防能力都比較薄弱。目前中亞地區安全隱患重重,外部面臨恐怖主義襲擾危險,內部社會問題突出,極端勢力本土化趨勢加劇,各國對俄安全保障作用的需求是在繼續上升而非下降。

2022年4月22日,哈薩克斯坦副總理兼外長特列烏別爾季對俄羅斯進行工作訪問,與俄外長拉夫羅夫舉行會晤,并以視頻方式出席“俄羅斯+中亞”第五次外長會。
其次,對于中亞國家來說,俄仍是重要的鄰國和經貿合作伙伴,中亞在經濟上對俄依附性很難改變。俄對中亞國家勞動移民具有強大的吸納能力,是中亞國家商品主要的銷售市場,還具有交通和能源優勢,這些都是中亞國家不得不考慮的因素。中亞國家一直致力于實現區域內一體化,但由于五國之間經濟結構相似,加之獨立后發展差距拉大,彼此還存在邊界、領土、民族等矛盾,中亞區域合作的成效很難彰顯。目前,俄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仍在中亞區域合作進程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2021年,盡管新冠疫情肆虐,歐亞經濟聯盟內部貨物貿易額仍取得了同比增長31.9%的不俗成績。
第三,中亞國家對美疑慮甚深。美迄今仍非中亞國家主要貿易伙伴,在地區安全事務中發揮的作用無法與俄相提并論。美式“民主”與中亞國家自身的傳統民族文化難以兼容。先后經歷三次革命、有中亞“民主島”之稱的吉爾吉斯斯坦滑向“顏色革命”陷阱這一事例充分說明,中亞國家照搬西方制度是行不通的。目前,美國竭力挑撥中亞國家與俄關系,俄定會加大戰略反制。美滲透中亞的能力和手段有限,不可能取代俄成為中亞主導者,中亞國家也不會輕易放棄多維平衡的外交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