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工商會的一項研究顯示,巴黎及近郊三省的咖啡館數量從2002年的1907家下降到現在的1410家,即在20年里減少了40%。而咖啡館被認為是法式生活藝術的一種象征。
降幅最大的是巴黎十六區,20年間減少了68%,緊隨其后的是巴黎十九區和八區。該研究作者認為,咖啡館減少有多重原因,“在過去20年里,該行業與快餐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在咖啡館數量減少的同時,快餐店數量正在增加”。此外,這也與巴黎人消費習慣的變化有關。自2000年實施每周35小時工作制以來,午休時間縮短,而咖啡館未能適應消費者對于外賣的需求,新冠疫情則進一步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
法國業界還專門成立協會,在2019年和2021年兩次嘗試向法國文化部提交申請,希望將露天咖啡館和小酒館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該協會計劃在今年重新提交申請,法國總統馬克龍對此也表示支持。

世界氣象組織(WMO)和印度氣象部門持續對印度將在5月面臨的高溫發出預警。據印度氣象局預測,屆時印度北部和西部地區的氣溫可能高達50攝氏度,對作物和工業活動產生不利影響,這一讀數已經接近印度122年來最高水平。
由于印度約75%的電力來自煤電,電力消耗增加使印度近期因煤炭短缺而遭受電力危機。據悉,印度鐵路公司已取消753趟客運列車服務,以便在電力危機期間為煤炭運輸騰出空間。然而,目前在全印173家燃煤火電廠中,至少有108家煤炭庫存量告急。電力短缺之下,以印度西北部拉賈斯坦邦為例,其工廠和農村地區每天停電4小時緩解用電壓力。
據悉,巴基斯坦也出現了類似程度的高溫。巴基斯坦氣象部門表示,在該國的大部分地區,白天的溫度可能比正常溫度高5~8攝氏度。該部門警告說,在一些山區,異常的高溫會加速冰雪融化,并可能在脆弱地區引發冰湖潰決導致的洪水或山洪暴發。

為提振疲軟的旅游市場,意大利宣布羅馬斗獸場首次向公眾開放已修復的角斗士隧道,希望吸引游客前來羅馬旅行。
據報道,羅馬斗獸場一部分隧道于2021年6月正式修復完工,該隧道包含房間和通道等,曾是競技表演前角斗士和猛獸的容身之處。據了解,在參觀新開放的角斗士隧道時,客人可獲得斗獸場的全程導覽,從后臺地下室到瓦拉迪爾露臺(Valadier Terrace),人們可以探索角斗士曾經與猛獸作戰前的準備,進行一次深刻體驗。該項目將于2024年完成最后階段,修復畫廊和照明系統,以及增加一個新的游客中心。
羅馬斗獸場是意大利最熱門的旅游景點之一,它原名為弗拉維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建于公元72~80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征之一。1980年羅馬斗獸場作為羅馬歷史中心的一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近期,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發表的一篇評估爬行動物滅絕風險的生態學論文稱,研究人員對全球一萬多種爬行動物進行了一次全面評估,發現超過21%的物種存在滅絕風險。
論文介紹稱,此前研究人員已經對鳥、哺乳動物、兩棲動物開展了全面的滅絕風險評估,但對爬行動物的全面評估一直空白。論文作者在10196個評估物種中,發現至少有1829個(占比21%)物種存在滅絕風險。其中,鱷魚和烏龜屬于最容易滅絕的物種,分別有57.9%和50.0%的物種處于瀕危狀態。
論文指出,農業、伐木、城市建設、入侵物種等因素都會對爬行動物的生存構成威脅。雖然此前曾有預測認為,干旱環境下的爬行動物最容易瀕危,但此次研究人員發現,在森林居住的物種面臨的生存風險更大,這也許是因為森林環境中的爬行動物更容易暴露在特定的危險之中。

近期,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發表行星科學論文稱,基于來自格陵蘭冰蓋的數據,科研人員認為木星衛星“木衛二”上可能存在很淺的液態水。
該論文介紹,根據“旅行者號”和“伽利略號”探測器到訪“木衛二”所采集的數據,該衛星在一個厚度達20千米~30千米的冰殼下面可能存在一個液態水海洋。理解這個冰殼的結構和變化過程,對于認識“木衛二”形成的地球物理過程非常重要。
論文作者在對該衛星上一種名為“雙脊”(指近乎對稱的一對山脊,側面有淺淺的低谷)的地表地貌進行研究后發現,這種地貌幾乎分布在“木衛二”的每個區域。與此同時,研究者在格陵蘭西北部的冰蓋中發現了一個相似的雙脊,其幾何結構和“木衛二”上的雙脊一樣。為了解格陵蘭雙脊的形成過程,研究人員利用地表高程和雷達探測數據,發現它是在冰蓋內一個很淺的水體經過重新凍結、加壓、斷裂的一連串過程之后形成。

5月3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2022年歐洲區域肥胖報告》指出,在歐洲地區,超重和肥胖已達到“流行病”的程度,影響著歐洲近59%的成年人和1/3的兒童。除美洲以外,歐洲肥胖率高于世界任何其他地區。
據法聯社報道,在過去50年間歐洲超重率飆升38%,而在2006~2016年僅僅十年間便上升21%。人們普遍認為,肥胖和超重源于不健康的飲食以及身體活動不足,但世衛強調,其原因遠比這兩者的組合更加復雜。報告稱,歐洲的現代化環境便是一個重要驅動因素,高度數字化的社會從各方面導致肥胖率上升。世衛報告中舉例稱,不健康食品在互聯網上針對兒童的營銷,以及越發普及的網絡游戲,與歐洲超重和肥胖的趨勢之間都有聯系。同時,新冠疫情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消極影響或將在未來幾年內愈發明顯。
為解決歐洲的肥胖和超重問題,世衛組織呼吁歐洲政治高層采取措施,包括對含糖飲料征收“糖稅”、補貼健康食品、停止對兒童推銷不健康食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