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以良 譚必武 張莉 徐龍
“咚咚咚!咚咚咚!”5月6日下午4點半,吉首市寨陽小學響起陣陣鼓聲。提膝、扭腰、甩袖、敲鼓,參加苗鼓舞課后服務興趣班的學生舞姿翩翩,行云流水的動作伴隨整齊劃一的鼓點,為學校注入了全新活力。
寨陽小學位于吉首西郊,學生多為苗族。校長張利萍告訴記者,在落實“雙減”的過程中,學校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將苗鼓、苗歌等民族特色搬入校園,讓學生從小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強對家鄉的自豪感。
“和寨陽小學一樣,民族特色為吉首各校開展‘雙減、服務學生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奔资薪腆w局黨委書記、局長張俊生介紹,吉首全市共有50多所中小學,在校學生中少數民族學生接近90%,主要以苗族和土家族為主?!半p減”以來,各校立足少數民族聚居地優勢深挖“源頭活水”,融合地方民族文化元素,優化課后服務、豐富特色課程,在校園刮起陣陣“民族風”。
民族文化潤童心
悠悠萬溶江畔、古色古香的乾州古城內,吉首市乾城小學安靜地坐落于此。下午4點半,一首輕快的苗歌將校園喚醒,師生一天中最期待的課后服務精彩上演。
操場上,湘西花燈戲興趣班的學生手拿舞蹈扇閃亮登場,男女學生相對而立、邊唱邊舞,惟妙惟肖的戲劇表演引來圍觀師生陣陣驚嘆;活動室里,“打溜子”興趣小組也不甘落后,敲鑼打鈸節奏明快、互相配合,本地非遺傳承老師不時上前糾正動作;校外不遠的乾州古城展演中心,苗鼓興趣小組一招一式毫不松懈,古城專業的苗鼓表演者正手把手示范教學……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學校開設了多種民族特色課程,同時聘請非遺傳承人入校指導,以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滿足青少年多樣化發展?!鼻切W黨總支副書記、吉首市花燈非遺文化傳承人滕明光介紹,各類興趣活動的開展,校園內涌現了一大批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小小傳承人”。
“我的外公和媽媽都會唱花燈戲,我從小就對花燈戲充滿興趣。它的服飾很特別,腔調很好聽,有時插入幾句方言,很好玩?!彼哪昙? 班學生向梓涵得知學校開設花燈戲課程后,內向的她主動申請報名。去年寒假參加學校展演活動的經歷讓她更加自信,“我想將這門技藝學習好,展示給更多人看?!?/p>
和乾城小學一樣,吉首市第三小學也從湘西花燈戲中找到了開展特色課后服務的靈感。不同的是,學校聯合當地非遺文化傳承人、文化館和歌舞團等,依據花燈戲的韻律和動作,大膽創新融入體育和運動元素,精心改編出獨具特色的花燈操,既保留了花燈戲的傳統韻味,又增添了一絲蓬勃的朝氣。
“無論是戲曲還是體操,都跳出了民族風情,增強了身體素質,更多的是加深對家鄉文化的情感?!毙iL楊志芳說道。
鑼鼓陣陣、歌舞聲聲,極具民族特色的活動已成為吉首市各學校課后服務中的“標配”。按照“一校一品”的工作要求,各校將民族文化與課后服務相結合,引入民間藝人、開設特色課程、培養文化傳承人,讓民族文化聲聲入耳、生生入心。
“瑪汝”課堂展風采
落實“雙減”政策,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是關鍵。在吉首,不少學校從本土文化與民族特色中找到了提質課堂的新思路。
“復雜崎嶇的山地對湘西人民有哪些影響?特殊氣候條件下,我們家鄉產出了哪些特色美食?”5月7日,吉首市第一初級中學初二9班的地理課十分熱鬧,幾個簡短的提問將身邊的地理資源與課本知識緊密結合,學生通過討論、自學、搶答、展示等環節,鞏固新知,學以致用。
這是學?!艾斎辍钡乩碚n堂現場?!啊斎晔敲缯Z‘很好,美好的意思?!睂W校校長姚茂盛解釋道,“瑪汝”課堂是學校以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為特色開展的校本研修項目,通過將民族特色文化滲透進課堂、創設民族生活情景、編制特色課堂練習等方式,讓學生在感受家鄉文化魅力的同時,提升學習力和課堂參與度,讓“教”與“學”釋放最大熱情。
家鄉的泡菜走進了生物課堂、矮寨大橋還能“化身”各種數學公式、小時候的游戲成為了體育課的運動項目……來自土家族的學生劉城佑發現,增添了民族元素和家鄉文化的課堂原來如此趣味盎然。
“‘瑪汝課堂就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老師充分挖掘本土文化、民族特色,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學校教科室主任石慧介紹,目前,從地理到英語、從數學到體育,各學科已經形成了統一的教學情境創設、統一的課堂教學模板和統一的教師培訓模式。
“以課堂為抓手,以活動為載體,將民族文化教學制度化、規范化和常態化……作為學校特色研修項目,‘瑪汝課堂研修成果的運用,形成了一批可操作、可復制的教學經驗,讓老師在‘雙減背景下提質課堂‘有跡可循?!币γ⒏嬖V記者,學校教研組還多次深入吉首雙塘、馬頸坳等地,進行教研交流、送教下鄉活動,幫助鄉村學校結合自身特色構建校本課程,以進一步落實“減負增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A3B93697-2C79-4EA8-819B-FC64AE0A7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