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 閆娟 蔣強軍
摘要:就業指導類課程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一門重要必修課和一門注重實踐的綜合課程,教師要依據課程思政的理念,結合學生成長需要,深度挖掘就業指導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巧妙地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于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活動全過程。本文在闡述就業指導課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幫助學生調整就業觀念、提高心理素質、培養優良品質等意義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對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師資隊伍等就業指導課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徑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就業指導類課程 思政元素 路徑
“課程思政”要求高校將育人的目標貫穿到各門各類課程教學中。高校就業指導課是公共課,旨在幫助大學生積極應對求職、就業、創業中的問題,同樣需要將育人的目標貫穿始終。
目前,就業指導課程還沒有完全達到“課程思政”的效果。這主要表現在:一是過于注重實用。該課程的目的是幫助大學生就業創業,以此為導向展開教學,在育人方面有所忽視,價值引領上重視不夠。二是課程內容設置上存在缺陷,思政元素挖掘較少。大部分課堂教學也未根據“課程思政”的目標轉變灌輸式教學方法,未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一、就業指導課融入思政元素的意義
其一,調整就業觀念。高校就業指導課,雖然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就業創業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大學生尚處于價值觀建立階段,非常容易受社會上一些不良就業傾向的影響,存在部分學生不顧客觀實際,就業愿望高的現象。如部分大學生片面追求“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還有一些家庭條件好的大學生,在家人的鼓勵下,采取緩就業甚至不就業的態度,去全力考研考編考公。大學生在進行職業選擇時往往更多考慮個人的發展,而對社會的需求考慮得比較少。在就業指導課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在傳授實用性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調整就業觀念,將自身發展同社會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
其二,提高心理素質。現在的大學生成長環境較為優越,很多還是獨生子女,心理素質較差,心理穩定度不夠。這在就業上表現為多種心理偏差:有的自卑,缺少競爭勇氣;有的自負,好高騖遠;有的過于依賴學校來落實就業單位;有的從眾心理重,就業看身邊同學,一邊模仿,一邊攀比,定位不準。凡此種種,導致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困難重重,反過來又引起更多的情緒問題。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心理調適,從容面對就業過程。
其三,培養優良品質。高校就業指導課,也肩負著教育大學生提升職業道德,培養優良品質的重要任務。當前,部分大學生成長于優越環境中,艱苦奮斗的精神較為欠缺,就業后不愿踏踏實實做事,愛崗敬業的意識不強;部分大學生長期處于應試教育氛圍,沉迷于題海,就業后團結協作的意識不強,創新精神不足;有些大學生受不良風氣影響,誠實守信方面做得不夠。在就業指導課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促進大學生職業道德的養成,培養其優良的思想道德品質、團結合作精神等。
二、就業指導課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徑
首先,挖掘思政元素。
在就業指導課中,要推進思政元素與就業創業指導的有機融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尋找其與就業指導課程的契合點,對大學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職業素質教育、道德法制教育等等。把思政實踐中零散的、活生生的“思政元素”梳理成系統的、有溫度的“思政故事”。在“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教學中,可以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例,引導大學生們“仰望星空”;同時,也可以校友從小處做起,最后成就一番事業的例子,正確評估自身實力與就業環境,克服就業過程中的焦慮浮躁情緒,引導大學生們“腳踏實地”。在“職業素質養成”章節中,可結合新冠肺炎疫情,講解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提高大學生對工業強國的認識;同時,還可以陳薇研發新冠疫苗為例,重點培育大學生求實創新、愛崗敬業的工匠精神。
其次,創新教學方法。灌輸式教學在就業指導實務上可能差強人意。但是,如果想要貫徹課程思政的要求,將思政元素帶入課堂、融入教學,使其入腦入心,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效果一定大打折扣。因此,教學方法要創新。一是案例式教學。案例對象既可以是新聞人物,也可以是杰出校友;既可以是專家學者,也可以普通勞動者。只要他們的事跡能傳遞出能量,展現奉獻、敬業、創新、務實等正向職業價值觀,能以榜樣的作用引導廣大學子,那么就可以在講解相關章節時引用。二是加強互動教學。可以多采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模擬招聘等需要大學生直接參與的教學方式,使大學生身臨其境感。教師要高度關注大學生們在小組討論中的言語、角色扮演中的舉止、模擬招聘中的表現,敏銳地抓住學生在其中暴露出的就業理念的偏離、價值觀的偏向、就業心理的偏差,結合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理論,開展個案的價值引導、心理疏導。再從個案引申,舉一反三,將思政元素順其自然融入課堂,發揮價值引領作用。三是注重課外實踐環節教學。就業指導課教師可以增設一些課外實踐環節,比如參觀考察、職業體驗等,增強學生對職場環境的認知。可以帶領學生參觀一些窗口單位,感受工作人員細致、耐心的工作態度;也可以參觀一些制造業車間,感受認真、嚴謹的工匠精神;或者直接去頂崗體驗部分崗位,在實踐中培育職場所需優良品質,提升綜合素質。
再次,培養師資隊伍。就業指導課教師的思政意識,對“課程思政”的認同感和使命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程思政”在就業指導課中貫徹實施的效果。一是要提高認識。目前,部分教師認識還不到位,甚至認為就業指導課就是將就業政策宣傳到位,面試技巧講解到位,對育人目標了解不夠,認識不深。因此,要提高教師育人意識。二是要提高教學能力。加強思政課、就業指導課教師之間的交流;組織經常性的培訓活動,或者組織集體備課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教師逐步提高課內課外互動實踐教學的把握引導能力,利用新技術、新媒體開展現代化教學的能力。比如,教師可利用互聯網,發布就業成功案例、面試經驗、杰出人物訪談等,或利用新型的教學軟件如學習通、云課堂等線上平臺,增強互動,調動大學生參與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張慧勤,劉小飛.課程思政理念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探析[J].科技咨詢,2020(30):110114.
[2]黃玉鳳.“課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改革路徑探析[J].海峽科學,2020(8):9193.
[3]甄曉東,白銀,羅娜.“課程思政”理念下就業指導課教學路徑的探索與實踐[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20(5):6769.
責任編輯:黃大燦
本文系安徽工商職業學院2020年“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項目“大學生職業規劃與發展——就業與創業指導”(項目號:2020KCSZ18)和安徽省教育廳2020年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重點項目“‘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改革的路徑研究——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例”(項目號:2020szjyxm016)階段性研究成果。9662AB48-F1CC-4F9C-AD31-4A74CA88EA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