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賢忠
(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2021年3月,研究全民閱讀工作指導方針,著力培根鑄魂,深層次落實社會主義思想讀物的學習閱讀,……全方位進行黨史宣傳教育和推廣,……組織群眾能夠細致挖掘黨史、新中國史以及改革開放史等,不斷實現閱讀推廣的目標[1]。
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文化陣地,除了為高校提供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服務,還是青年大學生拓展知識、增長才干的第二課堂,同時在宣傳、推廣閱讀文化領域更是擔負著重要使命。因而,推廣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物與黨史重點出版物工作,可以說是高校圖書館當前研究與實踐的重要課題。這些思想讀物與出版物,嚴格意義上都屬于紅色閱讀范疇。因而,當前對高校圖書館“紅色閱讀”推廣策略的研究很有必要。
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在全國開展。新形勢下應該重視青少年教育的改進和完善,講好黨組織以及革命發展的故事,充分傳遞愛國主義情懷,使得紅色基因以及革命精神世代相傳[2]。黨史學習教育學習對象以廣大黨員干部為主,學習內容聚焦“四史”,理論較深,閱讀素養要求較高,這對于很多大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高的門檻。而高校圖書館對黨史、新中國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及革命題材文學作品等紅色書籍進行推廣,同時開展相關閱讀指導工作,可以說是高校向縱深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舉措。讓青年大學生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通過接觸、熟知、體悟紅色書籍中蘊含的精神食糧以及參與各種黨史知識推廣活動,厚植愛國情懷,傳承紅色基因,知史愛國,知史愛黨。
當代大學生大多數都是95后、00后,過著相對安寧、優裕的生活,而對革命先輩在中華民族危難時刻表現出的不屈不撓精神、浴血奮戰的斗志以及為革命理想不懼犧牲的勇氣,相對陌生。當前,他們正充分享受著信息技術帶來的各種便利,也被裹挾在各種思潮橫流中,急需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食糧來充實內心。
而紅色經典詮釋了一種永不磨滅的時代精神,它們所表達的對困境的無畏、對信念的堅守、對事業的無私獻身精神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3]。對紅色經典書籍進行推廣,即是對這種永不磨滅精神的傳承,對培養大學生的家國情懷,淬煉他們的奮發精神,以及樹立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校園文化是大學精神風貌的重要體現,也是社會價值觀念的反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因而健康向上、充滿正能量的校園文化對培育新時代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創造的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代表著中國人民的精神脊梁[4]。高校圖書館通過推廣紅色書籍,積極營造紅色文化氛圍,并把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能不斷豐富校園文化的精神內涵,同時也能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一種良好的文化環境。
紅色閱讀,顧名思義,是對紅色書籍的閱讀。紅色書籍是指體現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個歷史階段奮斗、建設全過程的各類題材的書籍,包括小說、詩歌、話劇、人物傳記等等[5]。根據這個定義,我們粗略地可以羅列出一些紅色書籍,比如《紅巖》《林海雪原》《紅旗譜》《長征》《解放戰爭》《錢學森傳》《鄧稼先傳》等等。
相對于其他書籍,這些紅色書籍很少上各類圖書排行榜,無論是網上電商圖書銷售平臺,還是各高校借閱排行榜,鮮有其蹤影;從各類專家擬定的經典書目來看,入選其中的也很少;在讀者那里,能隨口說出的紅色書籍也不多;有時一些革命題材的作品被改編成影視作品,還常常讓人吐槽。總體來說,作為代表革命傳統正能量的紅色書籍卻處在一種想讀卻很難精讀下去的尷尬現實境地。主要原因如下:
紅色書籍的題材大體上可以劃分為政治類、歷史類與文學類三種。政治類題材,內容相對嚴肅、深奧,多涉及國家方針、政策以及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的探討,閱讀相對枯燥;歷史類題材,多涉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等內容,因學校歷史課程中學習過,對歷史中的大小事情一般了解、熟悉,因而再次細讀的興趣不大。文學類題材,如《紅巖》《林海雪原》《保衛延安》等革命題材的小說,因其塑造的個別英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在當下大學生群體中還有一定的閱讀量,但與當前其他文學題材如懸疑、偵探、言情等小說相比,吸引力還遠遠不夠。
近年來,“經典閱讀”已經成為一種時尚,高校圖書館紛紛推出經典書單。但入選經典書單的紅色書籍相對較少或幾乎沒有,比如由名家選取的推薦書目《中國讀者理想藏書》《中國讀書大辭典》《中外推薦書目一百種》等,只有《紅旗譜》入選。當然,可能是編者考慮作品的時間積淀和可讀性等因素,但更為主要的還是紅色書籍的品種少,體量也不夠。在高校圖書館層面,特別是那些經典紅色書籍因出版年代較早,館內即使有收藏,也會因品相較舊而被下架;在出版市場層面,出版社即使推出紅色書籍的新版本,也因受讀者群體相對較小以及經濟效益等因素,減少印刷版次,而導致市面上可選擇的紅色書籍也少。因而,因紅色書籍總體上品種相對較少,導致高校圖書館在閱讀推廣層面深受影響,自然也影響讀者對這些書籍的關注度。
推廣“紅色閱讀”,首先要明確哪些是紅色書籍?紅色書籍的內涵及外延是什么?時間的邊界是怎樣?等等。比如,有學者認為紅色書籍一般指《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導下創作的文學作品[6]。而有學者則認為,從廣義上講,“紅色經典”文學指的是,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76年“文革”結束,題材偏向以革命歷史為內容的創作[7]。當然,還有學者認為馬列經典原作、偉人傳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物等也應該列入,等等。因大家觀點不一,高校圖書館在進行“紅色閱讀”推廣時,圍繞哪些書目應列入紅色書籍就會有諸多疑問,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推廣工作。
“紅色閱讀”要推廣開來,首先紅色書籍要有一定的數量;同時品種上要多、要豐富,才能在不同層次上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不僅要深度挖掘館內紅色資源,還要加大紅色資源的采購力度。但采購往往容易受經費限制。因而,加強與兄弟院校合作,充分利用聯盟優勢共建共享是很好的選擇。既能避免重復建設,又能提高圖書資源借閱率。同時,高校圖書館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優勢,積極與當地紅色文化館、革命遺址紀念館等聯合開展相關活動。紅色文化館、革命遺址紀念館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圖書館通過與其加強合作,把閱讀推廣工作從館內走向社會,這對擴大“紅色閱讀”的影響力有重要意義。
王余光教授在推廣“經典閱讀”時提出,高校圖書館應該設立經典閱覽室,形成融集中展示、閱讀指導、讀書沙龍、小規模研讀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經典閱讀空間[8]。“紅色閱讀”作為新時代提倡的一種類型閱讀形式,也需要打造這種獨立的閱讀空間。打破《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的傳統分法,以某一類型或主題文獻為排架方式,為讀者提供更高的文獻辨識度,同時還可以文獻集中陳列來塑造“紅色閱讀”的良好氛圍。除了集中陳列文獻,“紅色閱讀”空間還應設立小講壇進行宣講活動,比如邀請黨史專家或學者、革命先烈后人開展專題研討或講座。當然,也應該充分利用新技術,運用多媒體投影、VR、裸眼3D和抖音微視頻等展播打造沉浸式“紅色閱讀”體驗[9]。
目前,移動閱讀已是讀者進行閱讀活動的常態。高校圖書館也紛紛開展線上線下聯動服務。線下提供閱讀場景體驗、閱讀氛圍塑造,同時作為閱讀陣地,發揮實地場景空間優勢。而線上,則應充分利用新技術,擴展閱讀空間,以數字資源為抓手,為讀者的閱讀體驗做全方位的提升。比如,建設紅色閱讀數據庫資源,提供涵蓋專家訪談、名家講座、歷史影片、歷史影像、口述史等數字資源;開辟紅色閱讀文獻專欄,推出線上學習資源;利用三維數字掃描、AR、VR等技術組織線上參觀與圖書館開展合作的紅色文化館、革命遺址紀念館,等等。讓讀者在線上可以全方位體驗“紅色閱讀”帶來的視覺與聽覺盛宴。
高校圖書館在進行“紅色閱讀”推廣時,應根據本館紅色資源特點與優勢,因“館”制宜,積極打造“紅色閱讀”活動品牌。因為閱讀品牌效應,必然吸引更多讀者參與進來,有助于擴大活動影響力,同時也能助推閱讀活動不斷優化,朝著可持續方向發展,最終實現圖書館“品牌力”與用戶“獲得感”的雙贏局面。而閱讀推廣活動的品牌化運作,就是圍繞品牌的相關構成要素,對閱讀推廣品牌進行設計、定位、傳播和維系的過程[10]。首先,紅色閱讀品牌活動在品牌的名稱和標識設計上,要能彰顯內涵與特色,具有較高的辨識度,能給讀者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在品牌的目標定位上,要根據不同的用戶群體量身定制,確定活動的內容與功能;在品牌的傳播上,要結合當前移動閱讀的特點以及讀者的閱讀習慣,通過多渠道多層次進行有效傳播;在品牌維系上,則要對活動進行不斷完善、優化,同時還要不斷創新活動內容、活動形式,等等。
閱讀活動的策劃、組織與實施都需要專門的機構來推動,成立機構是活動正常開展的保證。“紅色閱讀”作為一種類型閱讀,更需要有專門的機構來進行推廣。首先,成立“紅色閱讀”推廣部。以黨史專家、思政學者、學科館員為核心成員,負責“紅色閱讀”推廣工作的長期規劃,以及講座報告、主題展覽、讀書沙龍等活動的前期策劃、宣傳,讓推廣工作能持續、有效推進。其次,培育“紅色閱讀”推廣人。因“紅色閱讀”重在傳承中國革命精神與宣傳時代主旋律,所以對推廣人的政治素養要求較高,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吸收思政教師、黨員干部、輔導員以及學生黨員等加入推廣人隊伍;除政治素養外,推廣人還需具備傳播閱讀理念、開展閱讀指導、提升讀者閱讀興趣等能力。第三,成立學生推廣社團。學生是活動的主體,也可以充當活動組織者。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一方面能增加活動推廣力量,另一方面也能擴大活動影響力。如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學生社團“紅星書社”,組織開展的“你選書,我買單,帶走你的紅色圖書”已成為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最具有影響力的紅色閱讀推廣活動。
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全國上下迅速興起一股“紅色閱讀”的熱潮,各類紅色書籍涌向市場,高校圖書館為開展“紅色閱讀”系列活動加急采購,一時紅色書籍鋪滿書架,這對提升大學生的精氣神有著積極意義。但學界關于紅色書籍內涵的界定,特別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定義紅色書籍?“紅色閱讀”活動推廣作為一種主題閱讀推廣,與傳統閱讀推廣如何區分?以及“紅色閱讀”活動品牌建設等問題,仍在不斷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