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
設計綜合性學習《走近辛棄疾》的教學,教師要立足教材尋找拓展點,整合教材巧妙融通,才能使學生獲取更多的語文知識和信息,讓他們在收集整理、互助學習、分享體驗中不斷地被激發和喚醒,從而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可以力爭突破以下幾方面:
1.以教材為源,有效整合。教師可從《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詞眼“愁”入手,了解辛棄疾的生平,意氣風發的少年和壯志難酬的一生。以這首詞為拓展的原點,為學生打開探究詞人及其作品的一扇窗戶,讓學生饒有趣味地遨游在知識的海洋。對于有效地拓展來說,教師可以把教材內外辛棄疾的相關作品進行整體優化、有效重組。如從這首詞拓展到同類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學習,從“壯”字入手,本詞處處都可體現壯,學生自助探究,賞析并讀出其壯(誦讀是重點),體會作者由雄壯到悲壯再到壯志未酬的感情。有效促進了資源優勢互補,潤物無聲地引導讓學生自主發現,讓學生在合作中逐步提升,充分發揮了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
2.以成長為軸,縱向延伸。這節課的設計要有兩條線:一條是以探究詞人和詞作而展開的學習之路;一條則是以幫助學生建構系統知識網絡的成長之路。這兩條線相互交融,同生共長。如教師在介紹辛棄疾的生平經歷時,通過以詞解人,順著學生的發現去引導,讓他們了解不同時期的辛棄疾,初步感受辛棄疾不同時期的作品。這樣的梳理和引導,使學生頭腦中對詞人及其作品形成了清晰的路線,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以探究為翼,內化運用。作為一節綜合性學習,其實也是一節拓展課,教師在課堂內外都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探究、去發現。從課前的準備,到課內小組合作的探究學習,教師要始終堅持以生為本,從學生的現狀出發,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可以設計“學以致用小習題”,從收獲和拓展兩方面布置作業,能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成長需求,為他們提供切實可操作的學習支點,讓每個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會遷移運用,積累并豐富語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我們常說知人論世,這節綜合性學習課通過讀其詩來悟其人。提起辛棄疾,都說他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的英雄,這節課通過引導學生以教材為源,輔以探究羽翼,幫助學生真正了解了辛棄疾這位由雄壯到悲壯再到壯志未酬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