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義波




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始建于1933年,是河南省唯一一所特大型中央企業(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舉辦的高等職業院校,也是華中地區重要的高素質能源電力人才培養搖籃。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職責使命,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新時代“兩越”匠心培養能源革命踐行者、美好生活服務者,辦人民滿意的電力職業教育,打造了電力特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專創融合1163”模式(圍繞“電力工匠”這一目標、“專創融合”這一主線、突出思政育人“三向引領”、改革實踐“三方驅動”、教賽合練“三元支撐”、雙創實踐“三優空間”、能力培育“三條路徑”、導向服務“三向賦能”),不斷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得到了能源電力等各類用人單位的高度認可,2021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96.96%,在全省名列前茅,教育部就業反饋綜合評價為A級,入選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典型案例學校、河南省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南省首批學徒制試點示范校,榮獲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職業教育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先進集體、“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狀”,高質量發展碩果及經驗被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頻道(CCTV13)、《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河南日報》等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宣傳推廣。
緊扣“電力工匠”,突出思政育人“三向引領”
學校圍繞“電力工匠”,把做好思想引領放在首位,強化思政育人“導向”“靶向”“定向”的“三向引領”作用。
明晰思政育人“導向”。立足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定位和大國工匠能力素質要求,落實“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確立政治站位、價值取向、品格心智、職業素養4個方面的教育目標,按照“德育為先、學生為本、協同聯動、多元育人”的教育原則,設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通過課程思政等8項措施,立體培養“工作干得好、一線留得住、基層離不開,業界都認可”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精準思政育人“靶向”。推進思政課創新,形成理論教學“專題講授+思考”、實踐教學“行走課堂+踐行”、考試考核“過程開放+網絡”的教學體系。推動課程思政建設,構建包含“專業發展與創新思維”等教學模塊,讓價值引導在課程設計和課堂教學中如鹽在水、潤物無聲。統籌規劃素質教育課堂,形成大學生素質提升教育、課外活動、校園文化“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把學校大課堂同企業大學堂、社會大講堂結合起來,構建“以思政課程為核心,一二三課堂結合,四種教育貫穿”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把準思政育人“定向”。創新“分階段、全融入、協同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分階段設計不同的教育重點,一年級以核心價值觀教育為重點,提高學生政治站位;二年級重點進行勞動教育,培養價值取向正、道德品質優、專業技能精的時代新人;三年級以培養創新思維,傳承工匠精神為重點,全面提升職業素養。從培養體系、工作機制、“三教”改革、“崗課賽證”、育人團隊、實訓基地、考核模式等方面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協同學校、企業、家庭多方共同承擔育人責任。
緊圍“專創融合”,改革實踐“三方驅動”
學校貫徹落實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相關文件精神和部署要求,突出“專創融合”這一重點,從頂層設計、資源構建、教學實施三個方位驅動,深入探索實踐。
“頂層”引領實踐。學校成立創新創業學院,出臺了《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建設與專業深度融合、與社會有機銜接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創新思維課程、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課程等9門課程為基礎的雙創教育課程群,推動“專創融合”的“四個一”計劃要求融入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動態完善形成與社會互動、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方案。
“專業”構建資源。學校強化專業課程創新創業模塊,挖掘和充實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把企業的技術專家、勞動模范納入教育教學團隊,把課堂設在生產服務一線,把工匠精神熏陶養成貫穿教育教學實習實訓全過程,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浸潤創新創業教育,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專業覆蓋率100%,課程內容與專業吻合度大于80%,構建了具有電力特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課堂”分類教學。充分實施“分層互動”教學模式,在“能力分層”基礎上強化職業精神培育效能,引入企業“績效合約”理念,同班級各分組確立績效合約,分類實施“三個一工程”:掌握一項專業技能、跟蹤一個現場項目、初創一個創業計劃,同時對接“1+X”證書及校企融合項目。
緊貼“崗課賽證”,教賽合練“三元支撐”
學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和實踐中,始終聚焦創新引領這一支撐能力建設,著力組建創新教師團隊、學生實驗班、競賽項目組,深化教賽結合、以賽促教。
打造“首席創新官”。學校依托專業技能名師工作室,掛牌建設了5個“首席創新官”領導的創新創業團隊,探索構建了“平臺+導師”的創新組織和育人體系,由“首席創新官”帶動學生共同開展科技創新、創新創業活動,加強創新創業教材建設和典型案例發掘,開展專業輔導、實施創新引領,高度契合企業崗位能力需求,第三方調查顯示,畢業生職業期待吻合度為81.92%,專業相關度為89.21%。
組建“實驗精英班”。學校以思維活躍、創新意識、主動學習為觀測重點,通過心理測試、問卷調查等方式完善人像刻畫,組織2個跨學院、跨專業的創新實驗班。探索實施模塊化教學,打造“一年能力入門、兩年職業定位、三年專項提升、五年跟蹤發展”的全過程高技能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目前2個實驗班學生成績及格率100%,創新活動參與率100%,成績加權平均分分別高于對照班級3分、7分,良好率分別高于對照班級4個百分點、13個百分點。
創新“競賽細胞元”。“首席創新官”引領學生以學院為主體、以專創課程為載體、以分專業創新實踐和創業訓練社團為單元,組建競賽項目組,組織開展小制作、小發明、小創造、小論文、小實踐等“五小”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創新創業競賽活動,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實操能力、適應能力、創新能力。“配網多功能操作桿”等一大批優秀創新項目脫穎而出,獲得“互聯網+”國賽銅獎3項、省賽一等獎13項,“挑戰杯”國賽銀獎1項、省賽特等獎1項,“發明杯”國賽一等獎5項等優異成績。
緊抓“人才資源”,雙創實戰“三優空間”
學校統籌開發校內資源,落實平臺建設這一保障,利用并發揮創業基地、技創中心、跨界學習中心等空間的服務功能,強化服務創新創業實踐。
創設基地“孵化空間”。建成1個集實訓教學、創新研發、創業孵化于一體的創新創業基地,用于創業指導服務和創業實踐扶持,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政策宣傳、信息咨詢、活動交流、項目申報、企業注冊、資源對接等服務。與企業共建創新創業基地3個,推動省大學生就業創業綜合服務基地孵化器與學校共建河南省電力特色校園雙創載體,著力構建電創“1+X”網格化雙創孵化體系。
開放共享“技創空間”。學校建設有電力5G移動互聯網、電力大數據與區塊鏈、智能多微網控制、綜合能源應用實驗室等應用技術創新中心,建成河南省電廠節能環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鄭州市電力能效智能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市廳級科研平臺7個,面向全校學生開放,共享共用人才、儀器、設備等優勢資源,助力開展各類科技創新、創業項目等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拓展跨界“學習空間”。依托學校智慧教室,立足“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國家級教學資源庫”等各級各類教學資源庫應用,利用跨界學習中心資源和場地,依托學術科技類活動,采用云端模式,實施混合式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把課堂開在現場、線上、社團、活動中,積極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有效拓展了創新創業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和空間。
緊盯“雙元育人”,能力培育“三條路徑”
學校大力推進工學結合、產學研對接,實施“雙元育人”這一路徑,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企業辦學示范、產教融合示范、國際教育示范建設中,培養學生核心競爭力。
深入推進校企合作。學校牽頭成立河南電力職業教育集團,牽頭組建河南省能源動力與材料職業教育集團,加強“行—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創新形成校企專業共建、課程共擔、教材共編、師資共享、基地共用的“五共一體”“雙元”育人模式,構建完成“底層通用、中層共享、高階分立、模塊互選”的課程體系,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120余門、教材近20種,接受頂崗實習學生近千人,企業錄用頂崗實習畢業生比例為69.28%,達成了校企合作、互融共贏。
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學校成立河南電力中小微企業服務中心,與企業共建了一批技術技能協同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品設計中心、工藝技術開發中心等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共享資源,開展中小型企業技術創新協作,開展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專利申報、成果轉化推廣,協助企業解決實際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和工藝問題,助推產業發展。同時,“企業+學校”雙導師助力學生技術技能培養,通過企業遠程視頻教學解決生產現場“難深入”的問題。
打造國際教育平臺。學校探索“引進、創新、輸出”的國際教育發展模式,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和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要求,牽頭成立全國“一帶一路”沿線電力絲路學院聯盟,參與企業、高校40余家,搭建了國內外院校與“走出去”企業的校企合作平臺。成立中尼、中巴電力絲路學院,招收境外留學生147人,承辦“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利用“一帶一路”國家留學生在校學習時間,依托“職業主題”“家人主題”“生活主題”“游學主題”等七個主題,加強學生國際交流能力培養,拓寬學生國際視野。
緊跟“創新驅動”,社會服務“三方賦能”
學校堅決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堅定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這一導向,持續拓展行業主陣地、輻射新領域、服務新戰略等就業市場,提升支撐和服務能力。
聚集行業主陣地。學校始終堅持以電力能源行業就業市場為主陣地,傳統優勢合作伙伴有電力、熱力、燃氣、新能源等發供電企業200余家,其中世界或中國500強及上市公司等優質企業超過60家。聯合舉辦“中廣核班”“河南城發班”“新奧能源班”,與上海康恒環境、湖北宜化集團、勝利油田等開展“卓越工程師2+1”聯合培養,大力培養符合行業需求的創新創業人才。電力能源行業吸納錄用了學校57%以上的畢業生,能源電力類專業近85%的畢業生入職國有企業,整體行業聚集度80%以上,主干專業達到99.78%。
延伸輻射新領域。立足電力行業,輻射交通、新能源、公共事業、裝備制造等領域的大型企事業單位,學校積極構建覆蓋大電力行業的就業市場,進一步拓寬畢業生就業領域。準確把握“互聯網+”浪潮,吸引相關行業用人單位來校招聘,教育引導畢業生面向新興行業就業。近2年,“互聯網+”服務行業來校招聘用人單位300多家,占來校招聘單位總數的20%。
積極服務新戰略。積極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面向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等重點領域,面向新經濟、新業態產生的新就業形態,合理布局京津冀、大灣區、海南自貿區等重點地域,加強與重點行業大型企業之間的聯系,通過校友及兄弟院校、中介機構、行業協會等渠道聯絡相關單位來校招聘,近2年簽約400多名畢業生。
沐浴著現代化河南建設的春風,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將始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努力打造更高質量、更具活力、更有影響力的電力特色創新創業教育成功范式,早日建成全國知名的示范性產教融合型職業院校和電力特色鮮明的高水平高等職業院校,為服務現代化河南建設、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系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
責編:向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