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產學”協同育人,是指政府、產業、大學、科研院所等多個主體,基于自身與合作方的利益訴求,通過共建共管平臺、基地等混生組織,在知識交換、轉化、創新過程中,共同培養社會急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隨著我國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模式轉型升級,社會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趨強烈。為此,近年國家層面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校地合作、產教融合、政產學多方協同育人逐漸成為高等教育改革和人力資源開發的一種制度性安排——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委印發的《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提出,“創新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培養模式”;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2017年發布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進一步強調,“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實行產學研用協同育人”;2019年《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指出,“打造產教融合重大平臺載體”,“建立健全行業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校企合作育人、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
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響應上述國家號召,近年,商丘師范學院傳媒學院著力探索政產學協同育人模式,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
專業工作室(1+1)N模式,打造協同育人“引力平臺”
商丘師范學院傳媒學院著力探索、構建了專業工作室(1+1)N模式,其中的“1+1”即一個專業根據自身特色和發展方向,先期建設一個工作室平臺,在共同利益基礎上尋求與企事業單位合作,雙方共同運作一項有影響力的項目;“1+1”領跑,新的合作項目接踵而至,“N”的倍數效應不斷放大。
學院各專業教學系主動順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結合專業實踐教學,與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共建共管專業工作室,共同運作真實性項目,打造跨界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引力平臺”。在服務地方的過程中求支持、求發展,走出一條政產學同頻共振、合作共贏、抱團取暖、融合發展的道路。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與商丘市委宣傳部、商丘日報社等單位合作,共建共管智樸影視工作室,共同組建高水平師生創作團隊,聯合拍攝制作了《游商丘古都城,讀華夏文明史》8集專題片,市委及市委宣傳部領導給予高度評價,市財政撥款50萬元予以扶持。2020年7月,歷經三年精心打磨,大氣磅礴、美輪美奐的8集專題片正式發布,在各大視頻平臺產生了裂變式傳播效應。在拍攝過程中,30余名專業教師和業界導師、100余名學生共同參與解說詞起草、翻譯、配音、拍攝、剪輯、調色與后期包裝,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近年,智樸影視工作室還策劃并撰寫了《老家河南,出彩中原》11集專題片解說詞與拍攝腳本,并嘗試拍攝了第一集《“三皇五帝”時期的中原不老傳奇》,受到河南省委宣傳部的充分認可。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與市委宣傳部、商丘電視臺、“商丘好人”聯誼會合作,共建共管“好人之聲”朗誦藝術團,利用專業匯演的機會,先后舉辦了“商丘好人”“商之頌”“老家河南、出彩中原”大型誦讀會,對“商丘好人”精神、商丘文化、中原文化進行了深入挖掘和詮釋。廣播電視學專業(新媒體方向)與校黨委宣傳部聯合成立應天驕子融媒體中心,主辦的“應天驕子”微信公眾號、微博圍繞“商師故事”“商師TA說”“商師光影”三大主題,創作了“四季商師”等一系列優秀視頻、圖文作品,組織制作了一系列人物專訪。廣告學(網絡新媒體)專業與商丘市企業家協會、張弓老酒酒業集團,共建共管靈感新媒體工作室,成功為20多家地方知名企業進行了新媒體營銷策劃。
專業工作室(1+1)N模式,重在專業實踐教學、重在學生技能培養、重在專業特色打造、重在提升社會服務能力,有效破解了“校熱企不熱”問題,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近年,各個工作室的核心成員獲省部級以上比賽獎勵200余項,成功運營6家文化傳媒類公司。專業工作室(1+1)N對“四個重在”的堅守,清晰勾勒出政產學多方協同育人的鮮明輪廓,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孵化器”、高層次應用型教學科研成果的“策源地”。
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實現跨越式發展
面對城市競爭力偏弱、辦學資源相對匱乏等困難,商丘師范學院傳媒學院緊緊抓住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機遇,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在激烈競爭中搶占先機,實現了彎道超車、跨越式發展。
通過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凝練辦學特色。在辦學過程中,商丘師范學院傳媒學院圍繞專業發展方向和特長,與合作單位共建共管專業工作室(平臺、基地),組建高水平專業教師和業界導師團隊,開設工作坊課程,運作有影響力的項目,凝練專業特色,強化專業實踐教學,提升服務社會能力。通過打破學科專業壁壘,突出辦學優勢,依托原有教學科研平臺,聯合政府部門、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組建高水平協同創新、協同育人平臺,圍繞地方急需的戰略性產業、新興產業,打造科研和人才培養高地。
尋求政產學多方共同利益關切點和興奮點。為從根本上解決產教融合“校熱企不熱”問題,商丘師范學院傳媒學院緊緊扣住利益多贏的“命脈”,在政府、企業共同利益關切點和興奮點上尋求合作。商丘師范學院傳媒學院的《游商丘古都城,讀華夏文明史》8集專題片、“商丘好人”“商之頌”“老家河南,出彩中原”大型誦讀會等項目都是圍繞地方文化品牌、道德品牌建設需求來做的;“應天驕子”微信公眾號和微博,是圍繞學校對外宣傳需求來做的;靈感新媒體工作室是圍繞企業營銷策劃需求來做的。實踐證明,只有合作項目是政府、企業、學校所需要的,對方才能向你拋來“橄欖枝”。
健全政產學多方協同育人激勵約束機制。正如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所說,打造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平臺,就是要“打造跨界創新要素‘引力平臺……將各參與主體之間的競爭關系轉化為互利共贏的共生關系,實現更高維度的利益最大化”。政產學實際上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只有形成共同體,才會有相近價值、共同目標,才能協調行動。尤其是政府作為規則的制定者,要出臺協同育人的引導性政策,發揮政策的杠桿作用,尤其是企業參與后財政獎補、稅收減免、金融信貸等扶持措施;要運用財政資助等方式,牽頭搭建一批協同育人平臺;要結合有關法律法規的修訂,明確政府、企業、大學、科研機構參與實施協同育人的權利與義務,規范各合作方的職責。
基金項目:河南省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2021JGLX093);河南省教育廳教育綜合改革重點項目(2019-067);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認定基地項目(2019-070);河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項目(2019-175)。
作者簡介:冉祥華,商丘師范學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新聞傳播、文藝美學、影視文化和紀錄片創作。
責編:沐 陽F4885CA0-1B75-4953-BEAF-70CA38595B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