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0月20日,河南省第三家省實驗室黃河實驗室揭牌儀式在黃河實驗室“模型黃河”試驗基地舉行。黃河實驗室建設目標為:聚焦重大國家戰略需求,全面提升黃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加速推進流域區域高質量發展,整合一批重大科學科研共享基礎設施,匯聚一批全球頂尖的研發團隊,打造世界一流的基礎和應用基礎學科群,取得一批引領性原創重大科研成果,攻克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建設與國際接軌的高水平、開放性、充滿活力的新型研發機構,爭創黃河國家重點實驗室及黃河國家實驗室。
黃河實驗室牽頭組建單位為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鄭州大學。參建單位包括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鄭州輕工業大學、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河南省氣象局、黃河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院、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河南黃河河務局、黃河水利委員會信息中心、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等優勢院所高校、龍頭企業。一起來看鄭州大學、河南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鄭州輕工業大學參建黃河實驗室的自身優勢和任務。
鄭州大學
鄭州大學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信息科學與工程、歷史學、機械工程、化工能源等學科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工程安全與防災、中原歷史文化等為河南省優勢特色學科。籌建黃河實驗室,是鄭州大學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奮力踐行“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征程上彰顯科技擔當的重大舉措,是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前瞻性謀劃。
鄭州大學將立足學校區位優勢,主動擔當作為,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基礎、科技需求和關鍵問題,強化組織規劃、匯集創新資源、加強平臺建設,積極融入黃河國家重大戰略,為保護母親河、打造幸福河貢獻鄭大力量。
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依托工程安全與防災、中原歷史文化等國家一流建設學科,以黃河實驗室為統領,布局黃河流域水災變防控實驗室、黃河流域高性能地理計算模擬研究中心、黃河水生態科學實驗場、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中心、黃河文化及文獻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有力支撐河南省黃河實驗室體系。
河南大學
“黃河學”交叉學科優勢:河南大學歷來重視與黃河相關的研究,以地理學、考古學、生物學、生態學、歷史學、信息科學等多學科為支撐,積極推動跨學科、跨領域交叉研究,提出了“黃河學”學科概念,形成了以“黃河學”交叉學科為基礎的本碩博一體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黃河研究高端平臺優勢:建設了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黃河中下游數字地理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黃河下游科學數據中心等近20個以黃河及相關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國家級和省部級平臺。學校擁有用于生態地理建模、資源環境分析、作物種質改良創制、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服務于黃河研究的軟硬件設施。
研究優勢:聚焦“流域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等科學任務和構建黃河大腦相關工作,通過生物學和生態學基礎學科戰略布局和關鍵節點的前移,找到適于區域特色的科技優勢,持續開展黃河流域科學數據共享,構建了集數據服務與知識服務于一體的黃河流域數據共享云服務平臺,建立黃河流域基礎地理及生態環境、經濟發展等專題數據庫,在多尺度時空統計模型方法領域居國際領先地位,時空大數據、中華文明探源、環境變化與文明演進等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產生了一系列高質量研究成果,學術積淀深厚。先后舉辦了十三期“黃河學高層論壇”,初步形成了“黃河學”交叉學科的基本架構和本碩博一體化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優勢: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擁有黃河流域水資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水環境模擬與治理重點實驗室等26個省部級以上研究平臺,現有科研用房及試驗場地46870m2,大型儀器設備218臺(套),設備總值3.05億元。其中,水環境模擬與治理實驗室、水利水運與治河實驗室和農業高效用水實驗室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水資源利用與水環境模擬、水力學與河工模型、農業安全用水的實驗平臺。
學校在黃河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黃河流域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黃河流域水環境和水生態演化機理與調控、黃河流域智慧監管等領域方面取得大量優勢成果。例如,承擔了“那曲流域水源解析及氣候變化的響應”“黃河河口濕地生態水文過程耦合作用機理及模擬方法研究”等近百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承擔了“京津冀水足跡核算、虛擬水流通及其驅動與調控”“京津冀區域水循環健康監測與評價”等多項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承擔了“糧食主產區地下水實時評價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水利部“948”項目。
任務:堅持政產學研用融合發展,圍繞流域水資源——水生態承載力與高質量發展的平衡機制等關鍵科學問題開展協同攻關,凝聚和培育流域發展戰略、水沙科學、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工程安全研究國際領軍人才,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和具有黃河特色的優勢領域取得一批原創性科學成果,促進流域水科學基礎研究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應用研究融通發展,構筑對外開放且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流域協同創新科研高地,為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發揮智庫作用,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咨詢建議;主動對接重大治黃項目,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域的解決方案;服務流域發展,為治黃事業提供技術人才支撐。
鄭州輕工業大學
優勢:鄭州輕工業大學建有河南省在環境保護領域唯一的省級協同創新中心——環境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以及河南省大數據分析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公共安全數據融合與智能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部級平臺。近年,在新型科研平臺的建設與管理、機制體制的改革與創新、高層次人才團隊匯聚與建設、重大關鍵科學問題的解決與創新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主持完成了國家重大水專項、生態環境部“一市一策”等國家、省部級重大項目,取得了“賈魯河流域生態修復示范化工程”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學校在水環境與生態修復、河道凈化與水資源保護、大數據分析與數字孿生、公共安全數據智能服務等研究領域與黃河實驗室的六大主要科研任務高度契合,將對黃河實驗室提供“科學—技術—產業—應用”的全鏈條支撐。
任務:機制創新方面。鄭州輕工業大學作為2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的牽頭建設單位,在“跨地區、跨部門、跨學科、跨領域”的新型科研平臺和創新團隊的建設和管理上,構建了科學靈活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模式,探索出了具有輕大特色的協同創新新模式,將為黃河實驗室在機制體制及運行管理、人事管理及人才引進、科研管理及資源配置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科學任務方面。鄭州輕工業大學將參與黃河實驗室“綜合治理研究中心”“智慧黃河研究中心”的建設,聚焦流域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大數據模型及“水—沙—碳—能”等關鍵要素,承擔“黃河中下游濕地生態系統碳氮硫循環的驅動因子及機制、黃河中游流域典型污染物降解、遷移轉化機理、黃河流域水沙調控對其下游生態系統變化的驅動機制”等科學任務,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和具有黃河特色的優勢領域取得一批原創性科學成果。
責編:應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