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了解急診科男護士在災害救援培訓課程中的優勢,探討不同科室護士在災害培訓課程完成后各項指標的差異情況。方法 將全市各醫院80名研究對象分為4組,每組20人。A組為急診科男護士組;B組為急診科女護士組;C組為其他科室女護士組;D組為其他科室男護士組。結果 A組心理應激評估與體能評估均高于其他幾組,(P<0.05)。結論 急診科男護士在災害救援綜合表現要優于其他護士,可作為重點培訓和儲備的急救護理人才,從而有助于提升我國災害救援的護理水平。
關鍵詞:急診科;男護士;災害護理;救援培訓;
災害已經成為了當代社會無法避免的夢靨,尤其是自然災害導致的群體事件。災害救援的水平決定著可挽救多少生命,從根本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故提升災害救援的水平就顯得至關重要。隨著災害救援要求的提升,災害救援中護理人員的作用也愈發重要。如今,護理事業不在只是女性的擇業選擇,有多個國家有注冊的男護士比例相對較高,全球男護士的數量也是逐年增加。據統計,截止到2018年我國注冊的護士總數達到4098630,男護士占2.3%[1],相對于女護士的注冊數量而言差距甚遠。隨著醫療救援能力的提升,護士在災害救援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而且越來越多的實踐表明[3],男護士代替女護士在災害救援中有明顯的優勢。急診科在各醫院都承擔著院前急救和急危重癥病人救治與分診,急診科的工作狀態和應激能力都要強于其他科室。現階段,我國正是處在災害護理救援工作急需發展的時期,培訓和儲備優秀的護理急救人員則是發展的基石。此次,全方位的評估急診科男護士與其他護士的差異,為后續研究奠定良好基礎條件。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我市醫院的20名急診科男護士,20名急診科女護士,20名其他科室女護士,20名其他科室男護士。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見表1.
1.2 研究方法 在理論、心理、體能、模擬實踐培訓后基礎知識采用客觀題目答卷測評,包括100道單項選擇題;心理方面采用心理彈性問卷[5],利用問卷的25個項目評估個體在面臨困難或處于逆境時的應對能力,分別有堅韌性、恢復力量和樂觀性三個維度。體能測試采用抗眩暈、力量、身體機能、柔韌性、有氧耐力成績來評估;災害救援模擬救援檢測采用5人組考核,依據預先制定好的評分標準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最終轉換到百分制。
1.3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所得數據均錄入SPSS20.0軟件包分析處理。組間差異進行χ2檢驗,均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理應激評估 詳見表1。
2.2 體能評估詳見表3。
3 討論
通過本研究的數據可知,在理論學習上,急診科男護士在與其他護士之間未見差異,災害救援理論課程接受程度急診科男護士并沒有表現出明顯優勢。在心理應激上,除在危險環境中和逆境中的樂觀性與其他科室男護士未見差異,其余在心理彈性總分,恢復力量,堅韌性方面均表現出明顯差異。在體能評估上,除在力量上與其他科室男護士未見差異,在抗眩暈、力量、身體機能、柔韌性、有氧耐力均與其他組有明顯差異。最終,在模擬考核上急診科男護士成績與其他護士有著明顯的優勢。綜上可知,急診科男護士在災害救援培訓上具有較強的順應性和較高接納能力,由此可以推斷急診科男護士在日常接診和護理工作中鍛煉出了有別于急診科女護士及其他科室護士的能力,提高了急診科男護士在災害救援培訓中的順應性,使急診科男護士在災害救援模擬實踐中有更優異的表現。
但是我國男護士就業現狀并不理想。目前,我國許多省對男護士尚未有明確統計,但從各個醫院了解的情況來看,在我國128萬護士隊伍中,男性比重遠遠達不到1%。除此之外,男護士就業后的離職率居高不下,我國若從護理教育、執業認知度、從業后執業歸屬感和榮譽感上加以提升,促進更多的優秀的男大學生參與護理工作中來,并積極選擇在急診科就業,結合災害救援課程培訓可有效的提升我國災害救援護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姚秀鈺,程艮,楊磊.我國男護士執業現狀和職業認知的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20,20(08):1232-1235.
[2] 李宗浩,金輝.創建發展中國醫學救援護理學[J].中國護理管理,2009,9(05):14-18.
[3] 汶川地震外科救治工作專家座談會紀要[J].中華外科雜志,2008(24):1848-1852.
作者簡介:鄒金艷,性別:女,籍貫:湖北省十堰市,出生年月:1989.12.09,學歷:本科,職稱:主管護師,工作單位:十堰市太和醫院,研究方向:護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