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奇珂
自小聽過一句話:“上善若水。”柔和善,是水在我心中留下了的美好印象。在我看來,水是至柔的,在至柔的水世界里,最至柔的當屬露珠無疑。
我總會在孟夏草木生長的時節里看見露珠,晶瑩,剔透。那時的天還不怎么熱,只初初感受到夏的微弱呼吸。清晨,不需怎么用心,只消站在撩人的陽光下,往那一叢叢綠中看去,便有閃爍的露珠,倏然而入。晚上,露珠們想必會變成一顆顆星子,否則為什么會叫“星河”呢?一定是成千上萬顆露珠聚集成河,緩緩流淌。白天,它們則回到大地深處休息,想必是為晚上“星河欲轉千帆舞”的狂歡積聚力量吧!
若你走近點,低眉端詳,會發現那一顆顆顫動的露珠,微小的凸面上映照著天空、樹木,還有你和遠方。世間的一切,人眼所看不到的世界,目光還未觸及到的,都被露珠溫柔地包容在內。世界在露珠這里,變成了顛倒的微觀圖像。
這小小的圖像,這小小的世界,想必也同樣有另一個如此的世界,以“露珠內的露珠”存在。那一定是又一個神妙的世界。在那個世界里,生命在仰望漫天星辰時,會不會意識到燦爛星河里有無數露珠呢?星河外,它們是否知道,還有一個與所在露珠一般無二的世界呢?
一滴滴露珠無時無刻不在運動。無論內外,變幻多端,如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提出的世界的本原——原子。在露珠內外一定有著我們無從把握的,但同時卻又溫柔地變幻著,在陽光下永不停息地變幻著的色彩。
可能是一個小時,甚至只要幾分鐘,露珠便會連同它小小的世界一起消失在我們的目光里。我們身邊的人,還有我們自己,也有一天會和眼前的露珠一般,倏然而逝。那一顆顆消逝的露珠去了哪里呢?
也許化為了它曾經自己也容納過的一個原子,在世界游蕩,從一顆“露珠”奔赴到另一顆“露珠”;也許會重新成為一顆露珠,如它的前生一般;也許會成為輕盈的乳白色的霧,厚重的透亮的冰,飄飛的冷白色的雪。無盡的輪回,成為雨水,淚水,血水,甚至是一棵老樹體內充盈著的汁液,永遠都秉持它所放不下的“柔”。
在無窮盡的往昔里,也許在這個世界也還只是一個原子時,它便被孕育。或者在別的露珠中映照另一個宇宙,另一個曾經存在過,現在也同樣存在的世界。但即便時光飛逝,這樣的原子,它依舊會構成我們的宇宙。即便在這個宇宙從時間的虛空中消逝,原子們仍會以不可思議的方式,重新聚攏在一起,成為新的露珠。在某個世界的清晨,映出十個太陽的壯美與悲涼,以及瘋狂。
愛爾蘭裔日本作家小泉八云曾在他的《一滴露珠》中這樣說道:“人格,個性,那些都只是夢中見到的幻影。唯有生命是永無止境的,能夠在世間所看到的,只是這個生命的顫動。太陽、月亮、星辰、大地、天空、海洋、心靈、人類、空間、時間——這一切的一切,皆是影子。影子會出現,影子也會消失。只是這些影子的造物主,今后還會永遠地制造下去。”
世界應當不存在虛無。無論從前還是今后,我們都將永遠存在著。我們的影子,也將永恒地被創造與消失,如露珠般不朽,如露珠般溫柔,如露珠般晶瑩,如露珠般透亮,如露珠般潔凈……
(指導老師:楊華賢 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