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英 張琳 譚冰玲

摘要:目的:探討產后延續護理干預對產婦產后抑郁癥發病率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收集142例產婦的臨床資料,其中有71例產婦接受的是常規護理,其余71例產婦接受的是產后延續護理干預措施,對兩組產婦產后的抑郁癥發病率以及生活質量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產婦的產后抑郁癥發生率、自我護理合格率、健康知識掌握合格率以及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結論:在產婦分娩后對其實施產后延續護理干預,能夠延長護理時間,最大程度上改善產婦的情緒,降低產后抑郁癥發病率,并且改善產婦的生活質量,具有現實推廣價值。
關鍵詞:產后延續護理干預;抑郁癥;發病率;生活質量
在產婦產后的并發癥中,產后抑郁癥是常見的一種,危害較大。分析產后抑郁癥發病的原因,主要與產婦的情感、壓力、周圍環境以及產婦的意識等關系密切,產婦會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社交障礙,在臨床上則具體表現為焦慮、失眠以及抑郁等,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產后抑郁癥需要正確的引導,才能降低其發病率,進而改善產后的生活質量。筆者對產后延續護理干預應用在產婦產后護理中的效果進行分析,分析產婦產后抑郁癥的發病率以及生活質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照組的71例產婦,年齡區間為22歲~38歲,平均(28.03±3.51)歲;觀察組的的71例產婦,年齡區間為23歲~39歲,平均(28.86±3.22)歲。同時,在選擇產婦資料時,注意產婦沒有精神疾病史,未合并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并且沒有聾、啞、失明的產婦。對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未見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對產婦實施常規護理: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保持熱情、學習、和藹的態度,按常規告知產婦和家屬一些產后的注意事項,包括休息、飲食以及母乳喂養等,并且適當的疏導產婦的負面心理。
觀察組對產婦實施產后延續護理:第一,護理人員注意與產婦積極溝通,了解產婦的家庭情況,如果家屬對產婦的關心不足,護理人員要主動與家屬溝通,盡量使家屬能夠抽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心產婦;鼓勵產婦積極與朋友溝通,預防焦慮等不良情緒。在溝通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注意自己的態度要和藹,要關心產婦。第二,加強環境護理。詢問產婦的夜間休息情況,周圍是否出現噪音等,如果產婦夜間休息質量不佳,可以建議產婦改善自家的隔音效果,或者暫時住在其他地方,以便減輕噪音影響。還要告知產婦不能熬夜,如果新生兒夜間有喝奶需求,可以是丈夫、其他家屬或者月嫂幫忙,保證有舒適、安靜的休息環境。第三,加強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與產婦之間進行一對一的交流,聆聽產婦的心聲,了解產婦的需求,雙方建立和諧的關系,做好產婦負面情緒的疏導工作,鼓勵產婦積極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盡量避免產婦出現焦慮等負面情緒。第四,加強飲食干預。在傳統的觀念中,產婦分娩后需要大補,以便滿足哺乳需求,但是如果產婦攝取的熱量過多就會轉化為脂肪,影響產婦產后康復,并且肥胖會增加傷口感染風險,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風向。因此,需要根據產婦出院前的體重指數進行指導,計算每天需要的能量,合理配比纖維素、蛋白質等營養物質,保證產婦飲食健康。第五,乳房護理。護理人員需要以產婦的文化水平為基礎,采取簡單易懂的方式介紹母嬰健康的相關知識,接受呵護乳房的措施,包括預防乳腺炎的方法、預防溢奶和乳頭皸裂的方法等,并且介紹輔食的類型以及母乳喂養的正確方法等;對于產婦還需要告知傷口的清理方法,避免產婦出院后護理方法不正確誘發嚴重后果;觀察惡露排除情況和傷口的恢復情況,利用合適的措施幫助產婦快速排除惡露。第六,指導產婦新生兒的護理方法。護理人員需要熱情的介紹新生兒的喂養方法、被動操訓練方法、撫觸方法,并且告知眼睛、洗澡、臍部以及臀部的護理方法等,降低新生兒發生常見病的風險。
1.3臨床觀察指標
首先,觀察兩組產婦的產后抑郁癥發生率、自我護理合格率、健康知識掌握合格率。其次,比較兩組產婦的生活質量,即情感職能、生理功能、睡眠質量以及精神健康。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3討論
分娩是一個特殊的生理過程,產婦的社會角色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心理上會承受較大的壓力,加上是內分泌也會發生變化,生理因素的改變也會增加產婦抑郁的可能性。(1)心理壓力加大也是產婦產后發生抑郁癥的主要原因之一。產婦對分娩的擔憂、恐懼,使其承擔者很大的心理壓力,(2)生理上的因素主要是因為產婦分娩后內分泌不平衡所導致。胎盤類固醇在臨產前達到峰值,此時產婦情緒很好,而分娩后會迅速下降,此時產婦情緒比較抑郁,尤其是產后24h產婦體內的內分泌環境發生很大變化,發生內分泌失調。同時,家族遺傳因素也會增加產婦產后抑郁風險。主要是家族有精神疾病史,尤其是有抑郁癥病史,產婦產后分娩的風險很高,尤其是有的人會把分娩形容的很痛苦、很危險;加上產婦對新生兒健康的擔憂,個別家庭對性別的期盼等,都會增加產婦的心理壓力。產婦對自身角色的不適應也會導致心理壓力增加。(3)歷史因素也是一個方面。這一點主要針對非第一胎產婦,特別是接觸過死胎死嬰的產婦,會產生極大的精神壓力,精神緊張過度,產后極容易情緒低落。(4)家庭成員的言行也是導致產婦產后抑郁的一個重要因素,丈夫的行為和語言影響最大,加上有的家庭有著重男輕女的思想、家庭經濟條件不佳等,都會影響產婦產后的心情。因此,需要對加強產婦產后延續護理,使得產婦在出院后也能夠實施高效的自我護理,保證自身健康和新生兒健康,降低產后抑郁癥發生的風險,進而改善生活質量。
產后延續護理干預是以提高產婦和家屬的護理能力、增加其護理認知為主,使產婦在出院后也能夠接受比較科學的護理,保持良好的情緒,減低產后抑郁癥發生率,并且科學的護理能夠改善產婦產后的生活質量,是一種高效且科學的護理措施。在本文的研究中,觀察組產婦的產后延續護理干預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充分證明該方法的實用性。因此,可將其積極的應用在產婦產后的護理工作中,改善產后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董晗瓊,葉萌,姜金霞,王文靜. 醫院開展產褥期延續護理的研究進展[J]. 護理學雜志,2019,34(05):18-21.
[2]王培紅,梁靜,程湘瑋,王曉麗,羅麗波. 基于時機理論的持續性護理預防產后抑郁癥研究[J]. 護理學雜志,2019,34(0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