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偉
科技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源,加強科技倫理治理是科技事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堅持依法依規開展科技倫理治理工作,加快推進科技倫理治理法律制度建設。從治理層面確立“依法依規”的要求,對于建立健全符合我國國情的科技倫理體系,為全球科技倫理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科技倫理是開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科技活動需要遵循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是促進科技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國科技創新快速發展,面臨的科技倫理挑戰日益增多,科技倫理治理已難以適應科技創新發展的現實需要。控制風險、規避損失,就要牢牢守住科技倫理底線,堅持創新發展與風險防范的良性互動、法治建設與體制健全的協同推進,不斷推動科技向善、造福人類。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陸續制定頒布了生物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加強了科技倫理治理,在構建和完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強化科技倫理治理,要準確把握科技倫理問題的本質和關鍵,為防范技術的逐利濫用找到道德和法律約束,進一步細化相關法律規范和倫理審查規則,堅決守住科技活動不侵害人類福祉和個體生命權利的底線。進一步完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才能更及時、有效應對科技創新帶來的倫理挑戰。
法治是科技倫理治理的保障,也是強化科技倫理審查和監管的依據。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制度,使科技倫理治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嚴格執法、違法必究。
更好引導科技向善,規范創新行為,是為了確保科技創新活動始終沿著正確路徑前行。提高科技倫理治理法治化水平,有助于為科技活動劃定邊界,同時也有利于推動負責任的創新。切實完善法治約束、強化倫理監管、細化審查規則、規范科研活動,提升科技倫理治理能力,定能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助力,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