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洪浪
(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廣西南寧,532100)
《電路CAD》是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它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讓學生掌握繪圖軟件的使用方法,了解電子線路原理圖和印刷電路板的設計方法,并初步具有電路和電路板設計能力,該課程為后續的專業課程的基礎,學好本課程有助于后續課程的學習[1]。
傳統的教學模式偏向于工具軟件操作,而忽視了實踐應用,由于缺乏企業產品開發的實踐能力,學生畢業后無法勝任工作崗位的要求。因而本文提出通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革,不僅使學生掌握軟件操作的技能,還提高學生相近學科的知識水平和職業技能[2]。在課程內容上從企業真實案例、學科競賽項目中精心挑選合適的項目案例,內容由淺入深,便于學生學習和理解。在綜合訓練環節融入《電子基礎技能訓練》的課程要求,培養學生電路設計、安裝、調試等綜合能力[3]。
《電路CAD》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原理圖的繪制、元器件的繪制、印制電路板的繪制、元器件封裝的繪制等[4],這些知識都需要學生在計算機的利用繪圖軟件操作,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要求較高。而且該課程為專業基礎課,很多專業課程都是在該課程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學習,所以可以將該課程融合到《電子基礎技能訓練》、《模擬電路技術》、《數字電路設計》、《單片機原理》等課程的教學當中進行綜合教學[5]。
很多高校把《電路CAD》和《電子基礎技能訓練》開課的時間定為大一上學期,這個時間段的學生剛剛從高中進入大學,未能完全適應大學生活,而且高中階段的計算機基礎不一樣,甚至簡單的計算機操作都不會,所以在授課時必須考慮大多數學生的接受能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積極引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按照課本內容的順序,填鴨式教學,導致學生興趣不高。而且大部分教材的配套教學資源有限,無法提供一個資源豐富的電路圖庫供學生參考學習。授課目的更重視繪圖軟件的使用,而忽略了崗位技能訓練,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6]。為了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通過走訪相關企業和調研高校,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線上視頻教學的優勢在于可以把知識點化的內容固化,可以重復播放和同步訓練,因而建設慕課和微課等視頻教學資源。慕課視頻時長為40 分鐘左右,用于講解項目教學的任務內容的具體操作步驟,以便學生復現課本任務的設計。微課視頻時長為3 分鐘左右,主要講解課本的知識點,包含教學內容的部分重點和難點,以便學生對知識點的復習與強化。但是對于需要領會和交互的學習內容,還是需要線下教學,當面與學生面對面溝通。充分發揮線上線下教學的優勢,可以讓學生合理利用課余時間,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習效率。
“項目驅動”就是將實踐項目融入教學內容中,讓學生在參與項目實踐的過程中學習,引導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不僅在項目實踐中學到知識和技能,而且還學會團結合作,在完成項目后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7,8]。利用“項目驅動”的教學模式,首先要確定好項目教學的目標,明確需要學習的項目化教學內容。本研究精選與工程實踐相關的項目作為教學內容,由淺入深極大地方便學生學習。
給學生授課的時候盡量使用真實的元器件和電路圖作為演示案例,這樣“虛實結合”的教學方式形象生動,學生直觀地看到實物,容易理解課程內容。比如講到原理圖庫和封裝庫時,使用實際的元器件演示給學生看,學生一看就知道原理圖庫和封裝庫之間的關系。講解PCB 的時候也可以拿現成的PCB 電路板演示給學生,讓學生知道電路板的各個層之間的關系、布線布局的要求。
將學生自主學習的優秀電路、學科競賽電路、行業企業典型案例等電路整合起來,建立一個具有實際使用價值的資源共享庫。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而且還能積累資源,共享優秀電路,為將來的專業課學習、學科競賽和就業工作做準備。
走訪和調研企業對電路設計人才的最新需求和技能要求,明確人才培養新目標和教學內容,并將企業實際的研發項目和優秀案例引入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真實的企業案例中學到企業需要的職業技能,實現課程學習和企業需求的完美對接,提高學生就業的競爭力。
《電路CAD》和《電子基礎技能訓練》都是電子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都非常重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峨娐稢AD》注重培養學生使用繪圖軟件繪制印制電路板的能力,而《電子基礎技能訓練》更偏向培養學生電路裝配和調試的能力。雖然兩者側重點不一樣,但是可以結合兩者的特點融合教學,讓學生把元器件焊接到自己設計的印制電路板上,驗證自己設計的電路是否實現預期功能,同時也提高學生電路裝配和調試能力。
授課過程采用“項目驅動”的教學模式,以課程實例為主線,以完成任務為目標,將繪圖軟件的操作融入到項目實踐當中,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快速、輕松地掌握軟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本著“理論夠用,精講多練,教師引導,學生主導”的原則把課程內容分成主要以下5 個項目,如表1所示。

表1 教學內容組織
授課內容是根據印制電路板的設計與制作流程而制定的,學生通過項目練習就可以由淺入深地完成學習,能夠熟練運用軟件設計出自己的電路。課程內容的設置有如下特點:
(1)內容由淺入深,便于學生自學。教學整體內容分為五個項目,順序是原理圖繪制、元器件繪制、印制電路板繪制、元器件封裝繪制、綜合練習等,由最簡單的原理圖操作,到完成復雜的綜合性電路,一步步提高難度“螺旋上升”符合學生接受知識的習慣。不僅如此,在項目內部也是由淺入深設置教學任務,比如項目一的原理圖繪制首先由簡單電路圖開始,讓學生學會簡單畫圖,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最后到復雜電路圖繪制提高學生綜合繪圖能力。
(2)以項目為載體,任務驅動。精心挑選實踐案例,制定恰當的教學任務,所有教學案例都是后期課程學習或者參加學科競賽的經典電路,涉及到電子信息技術的方方面面,如模擬電路、數字電路、模數結合電路等多種電路類型。以項目一為例,其中的任務一和任務二是模擬電路課程中的經典電路,任務三是單片機原理課程中的入門電路,任務四是數字電路課程中的典型電路。
(3)由一般到特殊,提高繪圖效率。在對原理圖庫和封裝庫的教學設計中,首先介紹常規的繪圖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庫文件編輯環境和基本繪圖方法。然后再提出利用已有庫進行修改或利用設計向導生成封裝的方法,這樣不僅拓展繪圖設計的方法,而且大大提高繪圖的效率。
在進行綜合練習部分教學時,將《電路CAD》和《電子基礎技能訓練》進行融合教學,讓學生了解整個電子產品的設計全流程,在實踐中檢驗學生設計的電路和電路裝配調試能力,以此形成一個“閉環的學習反饋過程”,同時提高兩門課的專業技能。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繪制原理圖:根據綜合項目的要求,首先安排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原理圖繪制,然后教師檢查原理圖的繪制效果和規范程度,進行記錄評分。
(2)繪制PCB 圖:將原理圖導入PCB 文件,按照布局要求把元器件布局好,然后結合手工布線與自動線,把所有線布完,布線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布線規則。教師根據布局、布線的要求對學生繪制的PCB 圖進行評分。
(3)印制電路板的制作:讓學生拿著繪制好的PCB 圖到腐蝕室手工做出印制電路板,以此同時也讓學生把自己的一份PCB 發給廠家做一份完整的工廠板。讓學生在對比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設計的電路圖是否合理,教師分別對手工制板和工廠制板進行點評和評分。

圖1 學生做的印制電路板
(4)元器件安裝與調試:讓學生把元器件安裝到電路板上,安裝完之后利用實驗儀器對電路板進行調試與測試,最終得到一個能夠實現特定功能的電子作品,這樣學生的成就感十足,同時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每個綜合項目練習都通過以上的四步操作和評分,得到單項綜合練習的得分,最后通過三項綜合練習,取平均分即可得到學生綜合練習成績。
改革后的總成績主要由3 部分構成,平時成績(30%)、期末考試成績(40%)、綜合練習成績(30%)。平時成績由課堂簽到、課堂表現、課后作業等構成,主要考核學生平時上課的綜合表現。期末考試采用上機考試的形式,即教師出一份電路圖,讓學生在學校的機房,在規定時間內按要求完成原理圖和PCB 圖的繪制,根據繪制的效果評分。綜合練習成績主要考核學生綜合能力,即完成三項綜合練習的成績。
本文針對《電路CAD》課程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嘗試采用項目驅動的教學方式與課程融合的教學模式,通過合理安排項目化的教學內容,設置課程融合的綜合訓練項目,并引入企業的典型工作案例,收集課程共享資源庫等手段對課程教學進行改革,結果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繪制電路圖的能力,也提高學生裝配和調試電路的能力,同時也為將來的專業課學習、學科競賽和就業工作做充足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