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豪,馮秀娟,2,黃哂蒞,鄒彥鋆
(1.江西理工大學 江西省環境巖土與工程災害控制重點實驗室,江西 贛州 341000;2.中國礦業大學 礦業工程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水中重金屬污染問題引起業界和學界的重視,其中Cr6+以強致癌變、致畸變和致突變作用嚴重危害人類健康[1-2]。硫酸鹽還原菌(SRB)是微生物修復中的功能菌之一[3],研究發現,碳源、pH、溫度等條件影響SRB活性,而重金屬對SRB毒性影響巨大[4-5]。本文用海藻酸鈉(SA)進行活性SRB固定化[6-9],羧甲基纖維素(CMC)能增加SA的機械性能[10-12],采用交聯-包埋法制成SRB顆粒,探究顆粒對Cr6+的吸附性能,為含鉻廢水治理提供實驗指導。
普通脫硫弧菌(Desulfovibriovulgaris),購買自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種編號1.5190;硫酸鹽還原菌培養基、羧甲基纖維素鈉、海藻酸鈉、CaCl2·2H2O、NaCl均為分析純;GAC經研磨過篩,粒徑為100目。
UV752紫外分光光度計;DRP-9162型電熱恒溫培養箱;DK-S26型電熱恒溫水浴鍋;蔡司Sigma 300掃描電鏡(SEM);Thermo Scientific Nicolet 6700傅里葉紅外光譜儀(FTIR);Thermo Scientific K-Alpha X射線光電子能譜分析儀(XPS)。
采用硫酸鹽還原菌專屬培養基(postgate培養基)進行菌體培養:K2HPO40.5 g/L,NH4Cl 1 g/L,Na2SO41 g/L,CaCl2·2H2O 0.1 g/L,MgSO4·7H2O 2 g/L,FeSO4·7H2O 0.5 g/L,DL-乳酸鈉2 g/L,酵母提取物1 g/L,抗壞血酸0.1 g/L,121 ℃滅菌20 min。
配制0.5%CMC和2%SA的混合溶液,置于 90 ℃ 的恒溫水浴鍋內充分溶解,冷卻至室溫后,加入活性炭和10%SRB懸濁液,攪拌均勻。使用 10 mL 醫用注射器將混合物滴入2%CaCl2溶液中交聯4 h。取出成型顆粒,用0.9%的生理鹽水清洗3遍,4 ℃環境下密閉保存。實驗前,在厭氧條件下用postgate培養基激活12 h,使得顆粒內部SRB能夠生長富集。
固定化實驗均在電熱恒溫培養箱中進行,設定溫度為37 ℃,固液比10%(M/V)。稱量10 g(濕重)固定顆粒于200 mL具塞錐形瓶中,加入100 mL濃度為50 mg/L的Cr6+的廢水,CMC濃度0.5%,SA濃度2%,GAC濃度3%。靜置反應8 h,取樣,根據《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中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于波長540 nm處測定Cr6+的剩余濃度。實驗設置3組平行。Cr6+的吸附量按式(1)進行計算。
(1)
式中c0—— Cr6+的初始濃度,mg/L;
c1——Cr6+的剩余濃度,mg/L;
m——固定化SRB顆粒的投加量,g;
V——溶液體積,mL。
實驗數據運算處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數據作圖采用Origin 2018,圖形制作采用Adobe Photoshop CS6。
2.1.1 CMC投加量的影響 CMC投加量對固定化SRB顆粒去除Cr6+的效果見圖1。

圖1 CMC投加量對固定化SRB的性能影響Fig.1 Effect of CMC dosage on the performance of immobilized SRB
由圖1可知,隨著CMC投加量的增加,溶液中Cr6+的濃度呈現逐漸增大的趨勢。其中投加量為0.5%時去除效果最佳,當投加量為2%,3%和4%時,溶液中Cr6+濃度無明顯差別。主要為投加CMC能促進SA凝膠乳化和分散[12],形成較大的孔隙密度,有利于SRB附著生長,但是當CMC投加量大于2%時,所形成的SRB凝膠顆粒粘度高,抑制了SRB去除Cr6+的性能。同時,實驗過程中發現隨著CMC投加量的增加,顆粒拖尾現象嚴重,形成的顆粒直徑較大,在同等質量下,比表面積小,不利于SRB與溶液充分接觸。因此,選擇0.5%為CMC的最佳投加濃度。
2.1.2 SA投加量的影響 SA投加量對固定化SRB顆粒具有重要影響,單獨CMC溶液不能形成顆粒,只有摻雜了SA的膠體滴加入含交聯劑CaCl2中溶液中,才能夠凝膠成球。SA投加量對固定化SRB顆粒去除Cr6+的效果見圖2。

圖2 SA投加量對固定化SRB的性能影響Fig.2 Effect of SA dosage on the performance of immobilized SRB
由圖2可知,SA投加量為1%時,Cr6+濃度最低,為(23.97±0.23)mg/L。隨著SA投加量增加至5%時,由于海藻酸鈉含有的羥基和羧基官能團,可以吸附水中部分Cr6+,然而過量添加SA也會導致顆粒機械強度大,影響其內外擴散的傳質性能下降。另一方面,戴云飛等發現,過低的SA濃度會導致小球在實驗48 h后出現破損,菌體暴露在溶液中[13]。該現象與本實驗一致。因此,選擇2%為SA的最佳投加量。
2.1.3 GAC投加量的影響 GAC投加量對固定化SRB顆粒去除Cr6+的效果見圖3。

圖3 GAC投加量對固定化SRB的性能影響Fig.3 Effect of GAC dosage on the performance of immobilized SRB
由圖3可知,隨著GAC投加量的增加,Cr6+濃度有一個明顯的下降過程。初始Cr6+濃度為 50 mg/L,投加量為3%時,反應8 h后溶液濃度為(21.09±0.23)mg/L,去除率達57.82%。推測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較大的比表面積,能夠增強顆粒SRB的去除Cr6+的能力,同時也能快速減少Cr(Ⅵ)濃度,降低對顆粒內SRB的毒性。吳義誠等的實驗發現,加入生物炭后,膠球中小球藻細胞密度是對照組的1.42倍[14]。因此,活性炭的空隙結構有利于SRB附著生長,選擇3%為GAC的最佳投加量。
稱取10 g(濕重)固定顆粒于200 mL具塞錐形瓶中,加入100 mL不同濃度梯度的含Cr6+廢水,反應2 h,平行取樣3次,測定Cr6+的剩余濃度。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對數據進行擬合,結果見圖4和表1。
其中Langmuir方程式(2)通過ce/qe對ce線性擬合求得參數qm和KL,Freundlich式(3)參數KF和n通過lnqe對lnce線性擬合得到。
(2)
(3)
式中qe——顆粒對Cr6+平衡吸附量,mg/g;
KL——常數,與吸附反應焓有關,L/mg;
ce——溶液Cr6+的平衡濃度,mg/L;
qm——顆粒對Cr6+的最大理論吸附量,mg/g;
KF——方程的吸附系數。
由圖4可知,Langmuir、Freundlich擬合結果與實測值都比較貼合,說明該吸附過程既符合Langmuir方程,也符合Freundlich模型[15],而Freundlich模型R2值為0.98大于前者的0.93,說明固定化SRB顆粒屬于多分子層吸附,在吸附過程中不僅是SRB對Cr6+的還原作用,也包含GAC的吸附作用。由Langmuir擬合結果可知,顆粒在該條件下的qm達到4.587 mg/g,說明顆粒對Cr6+的吸附效果顯著,而Freundlich方程中1/n =0.593,說明顆粒不具備對Cr6+快速吸附的能力,這一結果與實驗趨勢一致,表明凝膠層對SRB起了保護作用,也削弱了菌體的傳質性能。

圖4 固定化SRB顆粒吸附等溫線擬合Fig.4 Adsorption isotherm fitting of immobilized SRB particles

表1 吸附等溫線擬合參數Table 1 Adsorption isotherm fitting parameters
吸附動力學采用擬一級動力學[16]和擬二級動力學[17]來擬合。
擬一級動力學qt=qe-qee-k1t
(4)
(5)
式中qt——t時刻時顆粒的吸附量,mg/g;
qe——平衡時吸附量,mg/g;
k1——擬一級動力學方程的速率常數,min-1;
k2——擬二級動力學方程的速率常數,g/(mg·min)。
稱量10 g固定顆粒于200 mL具塞錐形瓶中,加入100 mL濃度為50 mg/L的Cr6+廢水,設置培養箱溫度為37 ℃,黑暗靜置培養,設置3組平行樣,于不同時間取樣,測定Cr6+的剩余濃度。固定化SRB顆粒對Cr6+的吸附量變化見圖5。
由圖5可知,在實驗開始的20 min內,Cr6+快速被吸附,0~24 h屬于快速吸附階段。隨著顆粒表面吸附位點的飽和,Cr6+去除速率逐漸降低,進入慢速吸附階段,在60 h達到吸附平衡,吸附量占總吸附量的29.6%。

圖5 固定化SRB顆粒動力學模型擬合曲線Fig.5 Fitting curve of kinetic model of immobilized SRB particles
分別采用準一級動力學和準二級動力學擬合顆粒吸附Cr6+的過程,結果見表2。

表2 吸附動力學模型擬合參數Table 2 Fitting parameters of adsorption kinetic model
由表2可知,準一級動力學和準二級動力學的R2分別為0.958和0.986,理論平衡吸附量(qe)分別為4.716 mg/g和5.345 mg/g,都十分接近實驗平衡吸附量4.995 mg/g。這表明顆粒SRB吸附Cr6+的過程是多種吸附反應的復合效應,以表面化學吸附為主[2],準二級動力學模型更吻合顆粒對Cr6+的吸附動力學機制。
2.4.1 SEM 圖6為固定化SRB顆粒外表面和截面結構掃描電鏡圖。

圖6 固定化SRB顆粒SEM分析Fig.6 SEM analysis of immobilize SRB particles
由圖6b(顆粒20 μm表面)可知,由于小球經過干燥脫水,顆粒表面存在明顯裂紋,凹凸不平較為粗糙。由圖6a(5 μm)可知,局部表面布滿細小微孔,便于微生物與外界的物質交換,但仍然有一些團聚物呈塊狀、圓球狀分散在顆粒表面;切開截面觀察,圖6d(20 μm圖)中可以看到顆粒內部更加粗糙,分布大大小小的各類形狀的孔室和裂紋,這些構成了顆粒內部的物質運輸通道和微生物生活空間。由圖6c(5 μm)可知,在微生物附著在孔隙中生長,由于制備過程氣泡沒有完全去除,可以觀察到大量規則的氣孔。
2.4.2 FTIR 固定化SRB顆粒表面的FTIR見圖7。

圖7 固定化SRB顆粒FTIR分析Fig.7 FTIR analysis of immobilized SRB particles

2.4.3 XPS 為探討顆粒SRB反應機理,采用XPS對材料進行表征。XPS全譜見圖8a,Cr 2p光譜圖見圖8b。
由圖8a可知,各元素信息表明,Cr被成功吸附到材料表面。隨著反應的進行,顆粒粒徑變小且強度降低,該實驗現象與XPS全譜圖中峰強減弱一致。Cr 2p3/2 和 Cr 2p1/2 的特征峰分別為 578.0 eV 和587.4 eV,與文獻中峰范圍一致[19]。結果表明,Cr 2p3/2在578.0 eV處的寬峰被擬合為兩個峰,結合能分別為577.7 eV和581.2 eV,在587.4 eV處的Cr 2p1/2也擬合為 586.8 eV 和 589.0 eV 的兩個峰,這些峰分別歸屬于Cr3+和Cr6+。Cr3+與Cr6+占比分別為70.7%和29.3%,該結果表明固定化SRB顆粒在反應中將Cr6+還原為毒性較小的Cr3+。


圖8 固定化SRB顆粒XPS分析Fig.8 XPS analysis of immobilize SRB particlesa.反應前后XPS全譜圖;b.反應前后Cr 2p-XPS光譜圖
稱量10 g(濕重)固定顆粒于200 mL具塞錐形瓶中,加入濃度為50 mg/L的Cr6+溶液,其他反應條件與動力學實驗相同,完全反應48 h后將顆粒與液體分離,收集并測定溶液中Cr6+濃度。再重復上述步驟進行連續吸附實驗,結果見圖9。


圖9 固定化SRB顆粒吸附再循環Fig.9 Adsorption recycling of immobilized SRB particlesa.吸附再循環實驗;b.階段去除速率
由圖9a可知,固定化SRB顆粒在第一次循環實驗中去除率最高達89.44%,當循環次數不斷增加,顆粒對Cr6+的去除率逐漸降低,并且在實驗過程中發現顆粒表面凝膠溶解,粒徑減小,出現細胞溶出現象。推測由于固定化時間短,導致材料交聯程度差,機械強度較低。另外,連續多次的重復使用,也使得顆粒的吸附位點減少,同時,Cr6+被還原成硫化物沉淀包裹在顆粒表面使得顆粒去除效果減弱。由圖9b可知,0~12 h階段,顆粒經過12 h激活后,顆粒性能得到增強,隨后出現驟降,該階段5次循環的平均去除速率為0.31 mg/h,之后24~36 h和36~48 h兩個階段去除速率呈緩慢下降趨勢,同時也可以看出5次循環實驗中,各階段的去除速率基本一致,顆粒對Cr6+的去除率仍高達 56.1%,這表明固定化SRB顆粒在處理含鉻廢水上具有較好的可重復利用率。
(1)固定化SRB顆粒的最佳制備條件為:0.5% CMC,2%SA和3%GAC。
(2)固定化SRB顆粒吸附Cr6+符合準二級動力學方程,表明該過程以表面化學吸附為主,多種吸附反應的復合效應。吸附過程與Freundlich模型擬合結果貼合,是多分子層吸附,由于凝膠削弱了顆粒傳質作用,顆粒SRB不具備對Cr6+的快速吸附能力。
(3)SEM、FTIR和XPS的表征結果表明,固定化顆粒通過大小不一的孔室對SRB起到保護作用和生長空間,同時顆粒含有多種官能團形成吸附位點,與SRB一同將Cr6+還原成毒性小的Cr3+。
(4)在吸附-再循環實驗中,固定化SRB顆粒在5次循環實驗后,對Cr6+的去除率仍有56.1%,在實驗的各個階段,去除速率基本保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