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策劃: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 ?本刊編輯部
欄目主持: ?孟 ? ?偉 ? ?劉浩三
編者按:語言讓人類發出的聲音具有了思維與邏輯,有了具象化的意義??梢哉f,帶有語言內容的聲音不僅是一種傳播介質,也是人類的一種存在方式?;厮萑祟愇幕罚谡Z文化傳統至少延續了上萬年甚至數萬年。今天人類的口語有上千種,而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不過五千年,用來寫作的文字大約也只有一百多種。
我們的世界本身就是龐大的聽覺空間,口語化的聲音作為一種在場式的交流,最重要的傳播特征是其情感屬性。特別是在現代技術的加持下,聲音傳播已無遠弗界,從家居、車載設備的智能語音喚起,到微信語音留言……更多聲音的傳播真正融入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
互聯網時代,數字媒介崛起,視覺至上,情感圖像化表達成為日常,情感本身的心理復雜性、無意識性和不可言說性有被擠壓和簡單化處理的傾向。數字化時代,融合傳播是一種常態,媒體發展的邏輯服從于日常化現實需要,發展趨勢亦服從于文化傳統與文明傳承。在人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傳播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傳播呈現出多介質、多樣態、高端化的趨勢,但不管怎樣,聲音傳播作為一種基礎性、有效率的傳播形式,在更先進的傳播中的分量并沒減少,也不容忽視。它不僅在以聲音傳播為主的傳播活動中出現,也在他類傳播中以傳播基本要素的身份發揮作用。
《中國廣播》編輯部聯合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以《無處不在的聲音傳播》為題,在“本期關注”中探討當代生活中尚未引起人們高度重視的聲音傳播現象以及他類傳播中存在的聲音傳播的特點和發揮的作用。如:《媒體聲音儀式與國家認同的建構——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電視直播聲音符號為例》一文,抓住大型電視直播節目中話語、音響、音樂與影像之間的關聯作用,從融合維度分析聲音符號建構受眾國家認同感所發揮的不可忽視的作用;《新媒體時代聽覺文化的喚醒——以李子柒視頻為例》基于短視頻敘事文本,分析聲音在其視覺表意以及個人風格塑造方面的作用;《直播聊天室:鄉村聲景與私人空間公共化》一文以魯南農村地區鄉村直播聊天室的聲音景觀為研究對象,重點探討了聲音傳播在鄉村私人空間公共化過程中的狀況;《媒介使用素養與聲音公放》一文從聲音媒介素養的角度審看當前聲音的文化性使用與消費存在的問題。這幾篇文章可能視角還不全面,有的觀點還稍顯稚嫩,但它們從日?;拿襟w使用和媒體化生活方式出發,關注前沿性問題,或可為后續的聲音傳播深層次研究發揮拋磚引玉的作用。
融合傳播時代,媒介界線趨于消解,多種傳播介質滲透并發揮作用,我們需要研究聲音傳播的發展,也特別需要研究融合傳播和他類傳播中聲音傳播的存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