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倩





【摘要】視聽文藝節目如何制作出具有時代意義、反映時代心聲的精品力作是廣電文藝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著重對視聽文藝節目在謳歌新時代、唱響主旋律、充分發揮輿論引導作用、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上的中國故事等方面進行思考與探討。
【關鍵詞】廣播文藝 精品節目 新時代 主旋律
【中圖分類號】G220 ? ?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提到:“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心系民族復興偉業,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①廣播電視是文藝生產的重要力量,視聽文藝節目又是受眾喜愛的節目類型之一,進入新時代,視聽文藝節目同樣承擔著謳歌時代、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引導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責任。
創作者在創作主題深刻、體現時代感的精品節目時,要以人民為中心,守正創新,把握時代脈搏。創作的節目要表達真情實感,講好中國故事。
一、關注重大主題,謳歌時代
(一)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
創作視聽文藝精品,關鍵在于把握好選題。作為主流媒體,廣電媒體肩負著為人民服務、為時代發聲的責任。創作者應切準時代脈搏,關注重大宣傳主題,捕捉當下正在發生的熱點,把握歷史節點,力求將作品的新聞性和藝術性有機融合,以新聞工作者的使命感,用視聽媒介特有的優勢,讓主旋律的旗幟高高飄揚,這樣的作品才稱得上是優秀的視聽文藝作品。比如,浙江廣電集團音樂調頻(簡稱浙江音樂調頻)在2017年6月30日播出的《芬芳紫荊花——香港流行音樂二十年》,作品通過對香港和內地音樂人的采訪,講述了回歸20年來香港音樂界與內地音樂界的交流與合作給香港和內地流行音樂文化帶來的繁榮景象。又如,由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在2018年12月30日制作播出的 《“我的城市我的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城市歌曲大展 跨年直播啟動儀式》聚焦的是改革開放40周年這一熱點;浙江音樂調頻在2019年五四青年節期間播出的《青春之歌——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回望五四運動百年歷程,通過對老中青三代的采訪,記錄中國人民保家衛國和投身建設祖國事業以及當代青年繼承發揚五四精神,展現中國風貌、為國爭光的故事。這些視聽文藝精品節目都選取了當年的宣傳熱點作為作品主題,回望歷史的同時,注重傳承發展、開拓未來,這無疑為作品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2020年是我國全民聚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年,許多精品文藝節目都選擇了抗疫這一主題。廣播音樂節目中,有幾首從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展現抗疫的原創歌曲,如:浙江廣電集團浙江之聲創作的原創歌曲《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戰場》,歌曲的詞作者是當地醫院的一位護士長,她所在的科室最小的護士只有19歲,在馳援武漢的關鍵時刻,19歲的小護士申請上了抗疫的最前線。花季的年齡,本應該是家里長輩呵護的“娃”,但是在疫情面前卻逆行而上,體現了醫護工作者的擔當。質樸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展現了醫護工作者天使般的崇高形象。歌曲《共同守護這個家》是浙江音樂調頻創作的,音樂調頻旗下的浙江少兒廣播合唱團用了10天時間完成了云合唱排練和錄制,其中有些孩子的家長就是奔赴武漢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孩子們說“這是唱給自己父母的歌”。這些視聽文藝精品節目創作關注了重大事件發生時的宣傳主題,配合黨和政府的宣傳主基調,用音樂這一具有感染力的聲音元素作為載體,用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向受眾傳遞了正能量、弘揚了主旋律。
位于四川大涼山腹地的阿土勒爾村,被稱為“懸崖村”,村民主要靠攀爬218級藤梯來維系和外界的聯系,是國家“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典型。從2020年10月30日起開播的12集長篇紀實文學《懸崖村》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制作的作品,關注的是脫貧攻堅,作品根據彝族作家阿克鳩射創作的《懸崖村》改編。作品以豐富、生動的聲音,飽含感情地講述了彝族地區典型貧困山村“懸崖村”脫貧攻堅的奮斗歷程,唱響了脫貧攻堅的時代新聲。②
(二)注重策劃,巧妙構思
抓住熱點容易,但如何呈現則是視聽文藝作品能否成功的關鍵。它需要創作者圍繞主題,選取新穎的角度,采訪和搜集豐富的素材,提煉加工,精心制作。浙江音樂調頻創作的音樂節目《英雄贊歌——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選取的是2020年新聞宣傳的一大主題。節目構思巧妙,借用了當時熱映影片《金剛川》的主題歌也是大家熟知的電影《英雄兒女》的主題歌《英雄贊歌》開場,作品的時代性、社會性完美結合。還充分利用了“廣播是聲音的藝術”這個元素,重新編曲的《英雄贊歌》通過女聲清唱直接呈現,既熟悉又新鮮,一下子就抓住了聽眾的耳朵。
二、情感元素的使用至關重要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了生動講述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光輝歷程,各地廣電媒體陸續推出了《黨史教育課》《歌聲百年》《光影百年》等專題節目。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清明節之際推出了專題節目《絕筆》,以共產黨人犧牲前寄給家人的家書作為載體,將豐富的歷史資料和對烈士后人的采訪融為一體,將聽眾帶入歷史氛圍中。小說《紅巖》中“藍胡子”的原型藍蒂裕烈士用筆在煙盒上給5歲兒子寫下了76字的遺詩《示兒》,充滿了慈父的期盼:
今夜,我要與你永別了。滿街狼犬,遍地荊棘,給你什么遺囑呢?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把祖國的荒沙,耕種成為美麗的園林!
陳毅安烈士的54封家書全是戀人絮語,但妻子收到的第55封家書卻空無一字,這是夫妻倆之前就定下的訣別約定!一封封充滿兒女情長的絕筆,還原了一個個真實豐滿、有血有肉的烈士形象。節目在敘事上抓住了人物內心,生動展現了共產黨人對待生活、對待家人既浪漫又充滿情誼的一面,樹立了飽滿的人物形象。
感人至深的節目不在于宏偉的敘事,而在于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編織成的情感紐帶,牽起了聽眾的心。③
三、突出本土文化特色,講好家鄉故事
(一)主旋律中也可以有地方特色
視聽文藝節目的創作要腳踏實地,根植于腳下的沃土,貼近百姓,講好家鄉的故事。在文藝節目創作中,要注重挖掘本地資源,反映基層文化建設,為老百姓發聲。浙江之聲在2020年9月30日制作播出的文學節目《“浙里”詩路繁華——浙東唐詩之路詩歌采擷》聚焦浙江努力打造文化大省的舉措,從浙東唐詩之路這條最豐富的文化帶的5000多首唐詩中精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唐詩,探尋浙江詩路文化,發現浙江文化之美,體現了浙江實現“精神富有”“文化先行”的底蘊,契合以古頌今的選材視角。
(二)小切口展現大情懷
大時代、大主題也需要從小處入手,以點及面,用具體的、生動的故事來詮釋大主題。浙江音樂調頻在2018年12月30日制作播出的戲曲專題節目《黃龍戲緣三十載》聚焦的是景區自主運營的一家已成立30年的民間越劇團——黃龍越劇團的生存發展,從起步時的困難到危機時獲得政策的扶持、再到無奈之下自主經營卻探索出文旅雙贏之路。30年堅持下來,黃龍越劇團駐點演出的杭州黃龍洞景區也成為全國知名的戲曲中心。這個作品選材視角雖小,但節目從小切口入手,貼近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展現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各職能部門聚力為豐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而做出的努力。小切口展現了大情懷。
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展現文化自信
視聽文藝節目是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陣地,各民族的文化繁榮,直接見證了新時代中華大地的團結和發展。浙江音樂調頻在2019年9月16日播出的綜藝節目《共唱祖國好——56個民族56首歌主題晚會》是同名晚會錄制節目。主題活動以記者尋訪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等各民族的民歌為主線,講述了民歌背后各民族團結起來、共同進步繁榮的故事。選取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呼麥、苗族飛歌、侗族大歌等,這些優秀的民歌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璀璨的明珠。晚會立意高遠,以內蒙古、西藏、新疆等地的尋訪故事為主線,呈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點贊的內蒙古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浙江與阿克蘇情深意切的對口援建等反映民族大團結、共同進步繁榮的選題。主持人和記者化身為民歌采集者,以鮮活生動的尋訪VCR(視頻短片),引出團結、發展與夢想三個篇章,并有機融合。
做一期優秀的文藝節目,向受眾展示豐富多彩、有血有肉的內容和情感,引起受眾共鳴,這需要前期有充分的策劃,選取鮮明的主題,同時有扎實的節目素材,這些素材包括:音樂素材、文學素材、故事或新聞素材。這需要創作者平時有深厚的積累,在平時的節目制作過程中,注意養成收集各種音樂素材和一手資料的意識。需要創作者勤用腳力,多進行深入的采訪,獲得真實的背景資料。這些資料能讓文藝節目的主題變得生動,表達主題更加完美。
視聽文藝節目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守正創新、開拓進取,把握時代脈搏、扎根火熱生活、緊跟時代腳步,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聚焦本土文化建設,弘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書寫新時代,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和家鄉故事的優秀文藝節目。
注釋
①《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1/1215/c1024-32308070.html.
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閱讀之聲推出長篇紀實文學<懸崖村>》,央廣網,http://www.cnr.cn/ydzs/747jiemuzhan/20201029/t20201029_525313819.shtml.
③慎海雄: 《甘將熱血沃中華——我們為什么創作專題紀錄片<絕筆>》,《中國廣播》,2021年第5期。
(作者單位:浙江廣播電視集團音樂調頻)
(本文編輯:林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