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琦,劉慕聰
(北京電影學院 管理學院,北京 100088)
網絡媒介以其超強的整合能力將所有形態的信息匯合,又在新技術加持下,以低時延加快大眾獲取信息的時間,大大降低了人們搜集信息的成本。在這個意義上,它加速了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各類媒介的相互合作。在“互聯網+”和全球化的共同影響下,各種事物日益融合,包括媒介融合、產業融合、信息融合等,電影業也借助跨國合作、跨界等進行多維度發展,“大電影業”的衍生價值不斷顯現。由此可見,融合時代是一個發展壯大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所有的邊界都在被逐漸打破,產生新的聚合,電影產業需積極推動形成新的融合范式,進行產業變革和工業流程再造。
2021 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蟬聯全球第一,但觀影人次下滑,電影生產和影院建設速度放緩,特別是動作片、科幻片等體現工業水準的電影產品供給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電影產業雖然在人口與觀影需求方面占有優勢,但在其他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即使銀幕數、票房超過北美,我國電影產業還需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俗話說,“晴天修房子”,現階段正是我國電影產業提升自身工業體系的好時機,我們需發揮融合時代的優勢,走具有中國特色、系統化、生態化的電影工業之路。
制片即影片的生產,它把控著電影產業生存的根本——電影產品,它的管理關系著電影產業發展的健康程度。目前,我國制片項目管理工具基本都是Excel 表格。劇組是一個臨時性的龐大組織,其在短時間內召集的幾百甚至幾千人背景不一,工作習慣不一,受教育程度不一。Excel 因使用普遍、上手簡單成為我國劇組統一使用的交流工具。但它不系統,這體現在劇本、分場景表、人員、財務等多個文件數據需人工輸入,加上計劃進度不斷更新等因素,如有修改,信息不能自動同步多個表格,制片人每天需花費大量時間整理、修改各個配套表格。
近年來,數字化制片管理系統軟件已經問世,可是由于Excel 使用普遍、上手簡單,大家不愿意放棄這個簡單工具,再花時間去學習一個新的技術工具,這增加了制片流程數字化系統工具的推廣難度。在融合大背景下,信息快速擴散,電影制作各環節更需提高溝通效率,制片管理系統能幫助我們理清思路。將重復性、機械性的工作交給機器智能之后,制片人可以獲得更多的時間,從而進一步思考、協調其他工作。
除了完成重復性、機械性的工作,制片管理系統旨在將制片過程系統化,其具有以下優勢:一是自動化優勢,技術賦能,自動根據劇本生成順場景表和分場景表等,將各類數據可視化,且項目數據自動同步、實時共享,方便各部門把控時間、質量;二是智能把控優勢,高效管理,在統一的平臺上利用實時在線技術將劇組標準流程傳達到各個部門,在統一的標準下執行攝制計劃,確保項目執行過程中的預算和實際支出把控智能化;三是機器記憶優勢,在系統內生成可一鍵使用的模板,不斷提高整體制片管理質量。
在有了成熟的工廠和流水線之后,北美的大制片廠開始研發足夠吸引人的“配方”,其從觀眾反饋中發現,總有一些故事情節和人物設定能夠得到大家的喜愛,于是,大制片廠發掘、總結了類型電影創作公式。從這里可以看出,類型化體現了工業生產的邏輯,這是電影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分析2021 年上映的國產電影可以發現,數量方面,青春和喜劇類型電影仍然占據主流;票房方面,戰爭和喜劇類型電影是主要的票房來源。喜劇電影整體上因門檻低而質量參差不齊,但如果電影質量佳,票房不會差。這一是因為喜劇電影制作成本低,二是因為喜劇電影本身就擁有大基數的觀眾群。電影從業者可以深耕喜劇創作的套路公式,在笑料及噱頭的設置、類型演員的培養上下功夫,與金融機構建立穩妥的合作關系,方便日后生產低成本且高質量的喜劇電影。
電影從業人員還可從中國特色文化入手,生產類型化電影。比如,武俠電影傳遞中國俠義精神和家國情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國電影的國際形象。電影從業人員可基于中國的歷史,創作具有強烈中國元素的類型片,表現中國人的傳統思想和行為體系。武術在武俠電影中并不僅僅是一門表現搏擊的技術,其展現的是中國人為人處世的哲學觀念,融合了古老的東方美學、山水意境和儒家思想。電影從業人員在香港武俠片、功夫片的基礎上,加入更符合現代傳播特性的元素,可生產如《繡春刀》系列的新派武俠片。由此,我們可以總結一系列新派武俠片的拍攝技巧,如推軌變焦,通過單純由鏡頭運動和變焦帶來的效果,傳達武俠中的功夫氣場;低角度仰拍,傳達緊張感,讓觀眾和電影人物感同身受;快速搖攝,表現刀光劍影的場景和人物走位等。
另外,在中國特色類型化電影發展中,可加入方言元素,強化地域特點。
同時,我國電影從業人員也需加強科幻、動作等類型影片的創作,綜合來看,我國上映的國產電影中動作片占比很少,觀眾的觀影需求很多靠進口片補給。
電影從業人員要加強項目的長線規劃和開發。ⅠP 具有三個關鍵特征:“一是它需經過市場和時間的驗證,存在形成長期消費行為和消費期待的可能;二是它本身就凝聚并沉淀了用戶的情感和文化價值,而不是因商業炒作等引起關注;三是它具有跨媒介能力,通過不同主題的接力創造,不斷創新,共生形成具有產業價值的文化產品。”基于這三點極具開發價值的關鍵特征,本文提兩點建議:
一要樹立系列影片開發意識。系列電影是母本故事、元素的延續,具有相同的藝術符號和情節設置,因此,它既是ⅠP 商品化的一種開發形式,也體現出工業流水線的運作方式。截至2022 年1 月,我國電影票房榜中排名前20 的電影有13 部是系列電影(見表1),由此可以看出,系列電影的票房收益和市場潛力非常不錯。但是,我國目前的系列電影產品大都是在電影母本成功之后才開始進行第二部的創作,這也是我國系列電影鮮見連續高水準發揮之作的原因之一。

表1 中國電影票房Top20③

二要借助互聯網資源。ⅠP 在互聯網的加持下煥發新的生機,中國的電影公司需抓住“互聯網+”這一風口,搭建ⅠP 創意、文本、立項、創投、數據分析、成熟電影劇本、電影成片、電影衍生品的體系化業務架構,構建游戲、音樂、短視頻、媒體宣傳矩陣等立體化協同平臺,融合發展。中國的電影公司在項目立項之初,就要著手對該ⅠP 進行長線規劃和開發,考慮后續播放和版權交易路徑,打造ⅠP 交易平臺,此平臺需兼顧評估、議價、多方交易等功能。
在融合大背景下,電影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特征,我國要培養更多的新型人才適應電影創新發展的趨勢。一要培養高素質、注重社會效益的影視人才,2021 年,中央宣傳部印發《關于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文藝節目及其人員管理的通知》,國家網信辦、文化和旅游部也出臺相關政策,開展文娛行業治理工作,各級各部門一系列監管“組合拳”旨在營造天清氣朗的文娛領域風氣,文藝工作者在新時代中要以“愛黨愛國、崇德尚藝”為本;二要培養跨領域復合型人才,影視、金融、教育、社會等多學科要適應融合趨勢,夯實人才專業基礎,開拓其業務視野,培養其創新精神;三要形成階梯化培養體系,扭轉人才斷崖現象,建構頂級專業院校、綜合類大學、職業技術學校、企業、科研機構、社會培訓機構等多主體的人才培養體系。縱觀我國電影人才現狀,在管理體系上,我國缺乏人才隊伍培養的系統性和科學目標,未能有效運用行業資源,因此,人才培養階梯化方案勢在必行。
融合時代下,還應注重網絡電影創作人才的培養。我國要著重培養創作者將網感融入電影文化,創作出符合網絡傳播特質的影視作品。近年來,“愛優騰”三大平臺持續加碼,發布多項激勵計劃,爭奪頭部作品,力爭培育更多網絡影視精品。背靠互聯網資源整合的強大優勢,網絡電影擁有足夠大的市場潛力,在疫情背景下,網絡電影也贏得了資本的目光。我們有理由相信,融合時代下網絡視聽將不斷完善產業機制,成為電影工業化的主力軍。
在電影市場上,決策者的每一步都應是有效的經濟部署。決策者要推進電影行業與金融行業深度融合,探索多元化融資渠道,構建組合式、結構化的投融資體系,助力電影資金運作與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效對接。
結合互聯網金融優勢,開發多渠道的投融資路徑,降低影視公司融資成本。這方面的經濟戰略在于配置整個產業鏈支持電影業的融資。電影行業是一個投資風險非常大的創意行業,為了保證進入電影行業的資金源源不斷,政府和行業協會要花很大功夫宣揚、保護投資人的利益,建立諸多規制,如項目股權的資金要存放在第三者保管的資金賬戶上;銀行系統要對電影產業給予足夠的資金支持,開發健全的融資機制,如版權預售、拼盤基金、過橋貸款、廣告植入和衍生品開發等,保證資金靈活地進入電影這個高風險行業。
我國目前需補充完善影視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并購、ⅠPO 上市及再融資、電影基金、版權融資、企業債券等融資模式,廣泛吸納社會資本、海外資本,還需構建具有前瞻性、可供量化的市場估值模型,利用互聯網融合、整合的功能優勢,盡快在網站系統推出價值評估模塊且確保其能供銀行、保險公司等多類金融機構使用,以便影視機構有效計算市場回報率,拓展中國電影金融的理性發展空間,降低投融資風險。
伴隨互聯網帶來的商業模式的改變,借助互聯網技術,電影宣發策略要更加有效精準,在這個背景下,在制片時要貫徹全流程宣發思維,將營銷前置到創作之初,深度挖掘影片的宣發空間,釋放影片傳播潛力,銜接產業鏈。
“營銷先行”可以在前期就解決好衍生品開發這一重要問題。一條完整的電影產業鏈,70%~80%的利潤來源于周邊產品,所以要將衍生產品開發這一環節前置到作品設計之初,比如電影從業人員要考慮采用什么樣的材質才能既貼合形象又價格適中;怎樣設計才能凸顯或增加產品的功能;怎樣使產品的外觀與電影形象融合;怎樣增加產品的收藏價值、情感價值和文化價值。如果沒有前置,那么影片前期策劃階段和后期衍生品開發階段會產生斷裂,兩者過于獨立,限制后期衍生品開發。同時,在影片策劃之初完成品牌和衍生品開發的授權,可使電影制作公司獲得合作商的投資,減少資金壓力。
宣發前置化還可最大程度減少盜版沖擊。在山寨和盜版的投機者未做出反應之前,抓住產品上市和銷售推廣的有利時機,快速占據價格與品質優勢,可最大程度減少盜版的沖擊。

表2 電影宣發前置化的重要工作節點

產業整合是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態保障,其聚合共振,彌合裂隙,提高電影產業的附加值。以萬達為例,它圍繞電影產業延伸業務,在青島興建東方影都,為電影提供拍攝場地;成立萬達影業,并購傳奇影業,萬達院線從此不愁沒有片源;為了解決影片宣傳、售票和影評等一系列問題,萬達打造了五洲電影發行有限公司,全資并購時光網;影片上映之后,萬達推出電影周邊產品,獲取更多盈利渠道;萬達還收購了AMC 院線,以便進軍國外市場。萬達在投入電影產業的過程中實現了縱向一體化,向產業上下游同步延伸,將市場談判機制內化,取而代之的是內部行政機制。這樣一來,影片從拍攝到銷售周邊產品中間的一系列環節產生的交易費用都得以節約,還能有效降低院線資產專用性帶來的種種風險。這順應了融合時代趨勢,有效整合多方資源。
整合產業鏈條可通過開發相鄰領域、連鎖化經營、標準化建設、企業扁平化管理等方式進行。目前我國電影產業鏈不斷整合,但異業勾連程度較低,鏈條整合不僅要涉及互聯網、電視、游戲、音樂等領域,還要加強與旅游、制造、餐飲等行業領域的合作。
一要重視電影節窗口。迪娜·尤爾丹將電影節描述為“電影制片、發行、放映的工業節點與跨國文化交流的節點”,電影節在電影工業和國際化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與商業發行體系不同,電影節的多元化定位為不同類型的影片營造了不同文化氛圍的傳播場域,是推動國家民族文化交流的最有氛圍感、最有信息價值的平臺。
二要引入國際化工業標準生產,降低進軍海外的成本。電影國際化標準生產主要指電影制作、發行的一般流程和工作方式。可通過合拍來觀察并學習國外有效率的生產制作方式,但不僅僅是學習,合拍也是把我們國家成效良好的電影制作模式推廣出去、試圖引領制作習慣的過程。
我國電影在場景設置、制作技術、拍攝水平等方面,基本上可與國外發達電影工業比肩,“走出去”需要解決的最終難題是文化障礙。因此,三要著力學習數據分析系統,通過技術挖掘全球觀眾情感,挖掘在國外影響較大的電影比如《臥虎藏龍》《霸王別姬》《英雄》等影片的全球觀眾情感點,利用世界文化多樣性,有意識地尋求人類命運共同體框架下的文明共識,并在此基礎上加強創新。
總之,融合時代的中國電影要充分發揮人才、技術等重要力量,承擔起時代使命,講好時代故事,使中國電影工業化邁出重要一步!
注釋:
①藝恩數據.2021 上半年中國電影市場報告[EB/OL].https://www.endata.com.cn/Market/reportDetail.html?bid=7da20304-65d1-450e-b97c-116a7b1c05fb,2021.
②瞭望智庫.面向高質量的發展:2017-2018年度IP 評價報告[EB/OL].http://news.china.com.cn/txt/2018-10/25/content_68089109.htm,2018-10-25.
③數據來源:燈塔專業版APP.
④李然忠,胡慧源,孟娜.電影產業鏈的構建、整合與資源配置效率——以萬達電影產業為例[J].山東社會科學,2016,(12):165-169+175.
⑤Dina Iordanova,Lecture on Film Festival Studies,China Film Archive.201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