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延成,馬夢云
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適老化設計
齊延成1,馬夢云2
(1.嘉興學院,浙江 嘉興 314000;2.嘉興南湖學院,浙江 嘉興 314000)
滿足老年人群體對睡眠健康產品的功能(內在要素)和造型(外在要素)需求,指導設計師設計出符合老年人需求的睡眠健康產品。通過理論分析建構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的適老化設計分析框架,在功能方面,通過問卷調查和現場訪談等方法收集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的功能需求因子,基于層次分析法得到各功能的權重,從而獲得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功能需求排序;造型方面,通過問卷調查、現場訪談和焦點小組等方法選取代表性樣本和意象詞匯,根據問卷調查獲得的數據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和數量化I類理論分析,從而構建出造型要素與意象情感詞匯間的對應關系。明確產品的功能(內在要素)和造型(外在要素)需求,將無形的需求轉化為有形的造型元素,可以有效指導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的創新設計,對相關產業的產品造型設計方法具有參考價值。
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產品設計;適老化;情感需求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各種智能設備逐漸從實驗室轉入消費者市場,很多老年人產品也改變了原有的功能與形態。結合當今老齡化背景,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受睡眠障礙所困擾的群體中老年人群體占比最大,睡眠作為大腦和神經系統的保護機制,對身體健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睡眠障礙會逐漸導致身體機能下降,人體免疫力會越來越低,因此很多老年人開始關注睡眠健康問題?,F有的睡眠健康產品在設計之初并未充分考慮老年用戶的特殊性,從產品的內在功能和外在造型都缺乏科學的分析。通過老年人群體睡眠健康產品的市場調研發現,老年用戶對市面上現有的睡眠健康產品的滿意度并不高,隨著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針對老年人的睡眠健康產品的適老化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早在20世紀90年代,針對老齡化問題,歐美等發達國家就將智能化科學技術導入老年人健康產品設計之中,從而延長老年人健康預期壽命、提升老年人群體個體價值感。Ahmari[2]設計研發了一款能獲取用戶身體健康指數,并上傳給醫生的智能身體數據傳感器,英國Tunstall公司設計研發了一款具有智能健康監測功能的個人緊急救援傳感器。國內針對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的設計研究雖然起步相對較晚,但近幾年也有很多相關方面的研究。如馬旭娜等[3]設計了一款用于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質量的智能設備P-Sleep,該產品是基于音樂助眠、智能監測、自然光環境三大功能的可穿戴智能睡眠眼耳一體罩。劉永翔等[4]設計了一款老年健康助眠系統,由老年人助眠香薰機、老年人睡眠監測帶、老年人助眠燈及控制APP組成。除了實踐研究之外,國內學者對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的相關理論也進行了研究,張新月等[5]針對傾聽缺口、設計和標準缺口、服務表現缺口等問題,提出了睡眠健康產品服務設計策略。
雖然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很多相關研究,但現階段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仍存在諸多問題,如用戶依賴性較弱、附加價值較低、續航能力較差等。
通過走訪線下各大智能產品賣場、搜索線上各大互聯網的網購平臺,發現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主要存在3個方面問題:很多睡眠健康產品的用戶定位并不明確,針對老年人的睡眠健康產品不多;老年人的睡眠健康產品設計存在功能設置不合理、結構劃分不明確等問題,使老年用戶的滿意度不高;市場上眾多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在外觀造型設計上存在同質化問題,外觀造型千篇一律,并且有一些外觀造型并不符合老年人的審美。
為了設計出適老化的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筆者通過研讀文獻和相關理論,提取了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的設計要素,即內在要素(功能)和外在要素(造型),最終構建出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的適老化設計分析框架,見圖1。

圖1 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的適老化設計分析框架
2.2.1 內在要素——功能
產品功能是產品設計的內在要素,形式追隨功能,只有確定好了功能,其造型形式才能進一步確定。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老年人產品通過融入大量智能化的功能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但很多智能技術及功能只是附加上去的,并沒有考慮消費者的實際需求。眾所周知,產品設計的目的是讓用戶更好地生活,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先深入探索老年人對睡眠健康產品的深層次功能需求,這樣才能設計出實用、易用、好用的產品。
2.2.2 外在要素——造型
用戶對產品的第一印象就是外觀造型,外觀造型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消費行為?,F在很多企業為了盈利一味地迎合時代潮流,融入了很多高科技通感元素,將外觀造型設計得很酷炫,改變了傳統的老年人產品設計形式,但對于是否符合老年人的審美和實際的審美需求,還沒有一定的設計方法進行分析與判斷。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設計除了要做到功能結構的合理,還需要做到造型的中看、好看、耐看,從而達到內在要素(功能)與外在要素(造型)的統一。
基于上文研究得出的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的適老化設計分析框架,進行進一步的實驗設計和分析,具體設計路徑見圖2。在功能方面,通過問卷調查和現場訪談等方法收集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的功能需求因子,基于層次分析法計算得出各功能的權重,從而獲得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功能需求;在造型方面,通過問卷調查、現場訪談和焦點小組等方法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樣本和意象詞匯,根據問卷調查獲得的數據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和數量化I類理論分析,從而構建出造型要素與意象情感詞匯之間的對應關系。

圖2 設計路徑
產品設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產品設計與用戶需求是密切相關的,研究目標用戶群及其需求是十分有必要的,以用戶多元化的需求為導向,采用問卷、觀察、訪談等方法, 可以收集目標人群的直接需求、潛在需求、常規需求、特定需求[6]。此次調研對象是具有睡眠障礙的老年人,年齡為60~80歲,身體狀況良好且生活能夠自理,對生活品質有一定的要求,調研地點主要集中在老年大學和老年人多的社區,通過對他們進行問卷調查、現場訪談等方式的調研,結合相關文獻,以及從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銷售員和設計師處搜集的資料,利用JK法對資料進行歸納分析,整理后得到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的需求,見表1。
表1 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需求

Tab.1 Demand for sleep health products for the elderly
3.1.1 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AHP層次分析法能夠快速有效地分析出產品中各個數據之間的比較關系[7],根據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的需求表,運用層次分析法,對各功能需求進行排序,選出老年用戶對睡眠健康產品的核心需求。根據層次分析法中的評價指標模型,將老年用戶睡眠健康產品的需求劃分為不同層級指標“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功能需求A”是一級評價指標,六大功能類別(健康監測1、睡眠輔助2、語音提醒3、救援服務4、設備性能5、信息查詢6)是二級評價指標,六大功能類別的進一步功能細分是三級評價指標,按順序用1—20表示,從而構建出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的功能評價指標體系,見圖3。
3.1.2 判斷矩陣構建與權重分析
為了得到具有睡眠障礙的老年用戶對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功能的評價值,針對二級評價指標中的六大功能類別、三級評價指標中的次級功能,采用成對比較法和比例標度法計算出優先級??紤]到老年被測試群體的特殊性,將判斷矩陣標度縮減為1—5標度,從而減輕老年被試者的認知負擔,判斷矩陣標度見表2。向老年人發放120份問卷調查,實際有效問卷103份,匯總有效問卷,將各評價指標輸入yaahp軟件得出計算結果,再根據權重對其進行設計分析,最終得出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功能需求目標判斷矩陣及權重,見表3,健康監測、睡眠輔助、語音提醒、救援服務、設備性能、信息查詢六大功能類別判斷矩陣及權重見表4。
3.1.3 結果分析
從表3數據結果可以看出,對老年用戶睡眠健康產品的功能需求排序為睡眠輔助>健康監測>語音提醒>救援服務>信息查詢>設備性能,其中“睡眠輔助”是核心功能,“健康監測、語音提醒”是重要功能,“救援服務、設備性能、信息查詢”是輔助功能。將二級指標權重與三級指標權重相乘可以得到各個三級功能的重要程度,見圖4。從圖4中可以看出,三級指標中排名前4的最重要的功能依次為環境音設置、環境光設置、消息提醒、睡眠監測,在進行老年人睡眠儀產品的功能設計時,可以主要考慮這4個功能。

圖3 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功能評價指標體系
表2 判斷矩陣標度

Tab.2 Judgment matrix scale
表3 二級評價指標判斷矩陣及權重

Tab.3 Matrix and weight of secondary evaluation index
此次針對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造型設計的研究是基于感性工學相關理論進行的,與其他設計方法一樣,感性工學是相對獨立的體系,有其自身的方法論和特點[8-9]。產品的造型特征是用戶對產品造型的認知載體,即用戶通過眼睛這一視覺感官對產品進行快速掃描,從而得到產品造型的初步意象認知[10]。感性意象認知指用戶的感性意象需求轉譯為理性的造型特征[11]。當用戶面對不同的產品造型時,可以通過不同的意象形容詞表現不同的情感因素,且用戶對產品造型的意象認知會受到不同粒度單元特征的影響[12]。將感性與工學相結合,通過感性意象量化來進行產品造型設計,不僅可以量化情感,而且可以幫助設計師提煉造型設計要素,從而設計出符合老年人審美的產品[13-14]。
表4 三級評價指標判斷矩陣及權重

Tab.4 Matrix and weight of three-level evaluation index

圖4 三級功能指標占比
3.2.1 代表性樣本和意象詞匯的選取
以不同造型的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作為產品樣本基準,將睡眠健康產品分為臺式、手握式、頭戴式、掛式4種不同的類型。其中,最受老年人群體認可的是臺式睡眠健康產品,因此,此次研究的樣本是臺式老年人睡眠儀產品。通過設計專家篩選,最終得到98個產品樣本。邀請具有睡眠障礙的老年用戶和有相同情況的老年人的子女一共30名被試者參加實驗,要求被試者根據自己的主觀感受對98個產品進行選擇,最終得到31個最具代表性的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樣本,見圖5。
通過網絡搜索、查閱文獻等方式,搜集到表達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情感意向的形容詞89個,邀請從事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相關的設計師和銷售員各2名,組成焦點小組,將表達不準確或者詞義相似的形容詞刪除,整理后得到49個能描述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的形容詞。為了篩選出最具代表性的意象詞匯,將這49個意象形容詞匯制作成問卷,邀請具有睡眠障礙的老年用戶和有相同情況的老年人的子女共40名用戶首先進行詞匯學習,直到他們充分掌握各情感詞匯的含義后,結合圖4選出的睡眠健康產品樣本,根據自身對老年人睡眠產品的感覺勾選出5個最適合形容該產品的意象形容詞。將問卷結果匯總分析后,可得出“科技的、親切的、創意的、簡約的、耐用的”為最具代表性的情感意象詞匯。

圖5 老年人睡眠儀代表性產品樣本
3.2.2 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造型特征設計要素分析
通過由2名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設計專家和2名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銷售人員組成的焦點小組的討論,得出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的10個主要造型特征:機身材質、表面紋理、出音形狀、出音位置、頂面形態、顯示屏幕、按鈕位置、按鈕數量、色彩搭配、線條裝飾,并從1—10依次編號。為了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邀請高校教授和企業專家對以上10個造型特征進行檢驗,最終獲得了他們的一致認可,繼續對這10個造型特征進行細分,分別用數字1、2、3表示,最終得到老年人睡眠產品的造型特征設計元素,見表5。
表5 造型特征設計元素

Tab.5 Modeling feature design elements
3.2.3 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造型要素與意象詞匯的映射關系
語義差異法是通過語義上的差別來評價產品造型質量的方法,是感性工學常用的研究方法[15]。為了建立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的造型要素與意象情感詞匯的模型,采用SD語義差異法,將研究得出的31個睡眠健康產品樣本配合5個意象詞匯制作成問卷,并通過線上和線下2種方式進行調查,主要發放問卷對象為具有睡眠障礙的老年用戶和有相同情況的老年人的子女,線上線下共發放問卷128份,有效問卷98份,將有效問卷匯總后分析統計,得到各意象詞匯的平均分,見表6。
表6 樣本意象詞匯的平均分

Tab.6 Average score of sample image words
根據前文分析得出的10個特征元素,結合31個睡眠健康產品樣本,對每個造型特征要素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目前,多元線性回歸方法的研究已經較為完善,能夠明確反映變量間的關系、量化可信度,解釋性較強[16]。根據數量化I類理論的原理,對代表性樣本的造型設計要素編碼進行進一步量化,最后得到只包含“0”和“1”的矩陣,見表7。
表7 樣本造型設計要素矩陣與意象詞匯評價均值

Tab.7 Sample modeling design element matrix and image word evaluation mean value
3.2.4 意象詞匯與造型特征要素關聯性解析
使用SPSS軟件對意象詞匯的平均值和造型要素矩陣進行多元線性回歸求解,其中自變量為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31個代表性樣本的造型設計要素分布,因變量為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的5個意象詞匯評分,以此得到矩陣和的多元線性回歸結果,然后利用數量化I類理論來進一步分析,計算得出數量化I類模型分析結果,見表8。
3.2.5 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造型設計研究結論
在數量化I類模型分析中,產品造型要素和意象情感詞匯的相關性由偏相關系數值決定,偏相關系數值越高表示該造型特征元素與意象情感詞匯的相關性越大,復相關系數R值越高代表可信度越高。
從表8數量化I類模型分析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10個造型要素項目中,“科技的”意象情感詞匯強相關的造型要素有1機身材質、5頂面形態、7按鈕位置;“親切的”意象情感詞匯強相關的造型要素有1機身材質、4出音位置、7按鈕位置;“創意的”意象情感詞匯強相關的造型要素有1機身材質、3出音形態、8按鈕數量;“簡約的”意象情感詞匯強相關的造型要素有1機身材質、2表面紋理、3出音形態;“耐用的”意象情感詞匯強相關的造型要素有1機身材質、7按鈕位置、8按鈕數量。
表8 數量化I類模型分析結果

Tab.8 Quantification of class I model analysis results
2)5個意向情感詞匯在“1機身材質”這一造型要素中的偏相關系數值都大于0.85,說明老年人睡眠產品造型設計最關鍵的因素是“1機身材質”;“10線條裝飾”這一造型要素中的偏相關系數普遍偏低,都小于0.49,說明這一因素對老年人睡眠產品造型設計的影響程度相對較小。
3)老年人對睡眠健康產品的造型要素的心理情感偏好程度,可以通過表8中的偏相關系數與類目得分反映出來,根據統計得分可以歸納出最能代表每個意象情感詞匯的造型設計要素,從而進一步得出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的造型設計建議,見表9。
表9 意象情感詞匯對應的造型特征設計建議

Tab.9 Suggestions for designing modeling features corresponding to each image vocabulary
通過對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功能(內在要素)、造型(外在要素)2個方面的設計研究,更加明確了該類產品的設計要點,接下來的設計實踐將設計一款以“環境音設置、環境光設置”功能為主,“消息提醒、睡眠監測”功能為輔的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情感上選擇“親切的”造型設計形式。
該產品功能主要包括:環境音設置,用戶可以選擇多種白噪音模式,因為白噪音是被社會公認的對精神分散疾病、聽覺過敏以及其他由心理因素導致的失眠癥的一種有效的“聲音治療模式”;環境光設置,產品設置有2種不同作用的燈光模式,一種是誘導睡眠的氛圍燈,一種是起夜的小夜燈。此外輔助功能是產品可以進行“睡眠監測”,數據通過手機查詢,子女可以隨時掌握父母的睡眠健康動態。產品和手機配對成功后,睡眠儀可以設置“消息提醒”功能,如短信、電話、微信、QQ提醒。
該產品在造型設計方面采用“塑料材質、表面無紋理、出音形態為幾何形、出音位置在側面、頂面形態為圓形、無顯示屏、按鈕位置偏側面、按鈕數量較多、色彩搭配采用局部彩色、有裝飾線條”等設計,給人親切的感覺,產品的造型意象源自雞蛋,手繪草圖見圖6。雞蛋外觀近似橢圓體,頭尖尾圓,線條流暢,給人舒適安逸的感覺,在使用時,可以弱化產品與用戶之間的距離感,在帶來親和力的同時,起到了撫慰用戶心理的作用。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最終的設計效果,見圖7。

圖6 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手繪圖

圖7 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最終設計效果圖
將最終設計的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結合Likert五點量表制作成問卷進行調查,讓被試者對最終方案進行評分,從非常滿意到非常不滿意分別為5、4、3、2、1分,主要發放問卷對象為具有睡眠障礙的老年用戶和有相同情況的老年人的子女,線上線下共發放問卷60份,有效問卷57份。最終結果顯示98%的被測者都選擇了4、5分,結果表明最終設計出的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獲得了大眾的接受和認可,驗證了此次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筆者通過調研老年人群體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以及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的現狀與需求,從功能和造型2個方面展開研究,提出了一套切實有效的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設計方法與策略。以老年人智慧健康產品為設計對象,通過對目標用戶的數據分析,構建出了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功能需求、感性意象需求與造型要素間的關系,為老年人睡眠健康產品的設計提供了科學性的指導意見,也為此類產品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創新點,進一步推進了養老產品數字化、智慧化、適老化的設計研究。
[1] AHMARI 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dvanced Sensing Platform for Wearable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Development[D]. Los Angeles: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2015.
[2] 王杰. 關于老年智能家居產品設計引發的思考[J]. 山東工業技術, 2017(22): 222.
WANG Jie. Thoughts on The Design of Smart Home Products for the Elderly[J]. Shandong Industrial Technology, 2017(22): 222.
[3] 馬旭娜, 韓挺, 楊艷. 用于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質量的眼耳一體罩的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18, 39(2): 26-31.
MA Xu-na, HAN Ting, YANG Yan. Design and Research of Eye-ear Integrated Mask for Improving Sleep Quality of Elderly Inpatient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8, 39(2): 26-31.
[4] 劉永翔, 薛松, 馬曉藝. 老年健康助眠系統設[J]. 包裝工程, 2019, 40(20): 251.
LIU Yong-xiang, XUE Song, MA Xiao-yi. Design of Health Sleep Aid System for Elderly People[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9, 40(20): 251.
[5] 張新月, 周志勇, 歐細凡. 睡眠健康產品服務設計策略研究[J]. 包裝工程, 2018, 39(16): 149-154.
ZHANG Xin-yue, ZHOU Zhi-yong, OU Xi-fan. Researchon the Design Strategy of Sleep Health Products and Service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8, 39(16): 149-154.
[6] 胡鴻雁, 方興, 姚湘. 基于目標用戶的宣傳單禮品化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11, 32(14): 12-15.
HU Hong-yan, FANG Xing, YAO Xiang. Study on the Design of Flyer Gift Based on Target User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1, 32(14): 12-15.
[7] 李占利, 黨琪, 李洪安, 等.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牙齒隱形正畸方案評價與優選[J]. 圖學學報, 2021(5): 856-865.
LI Zhan-li, DANG qi, LI Hong-an, et al.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Invisible orthodontic scheme based on AHP[J]. Journal of Graphics, 2021(5): 856-865.
[8] 馬濤. 產品設計中的材料質感與肌理辨析[J]. 家具與室內裝飾, 2016(3): 20-21.
MA Tao. Material Texture and Texture Analysis in ProductDesign[J]. Furniture and Interior Decoration, 2016(3): 20-21.
[9] 王秀紅, 梁帥鵬, 唐淑珍. 基于感性工程/TRIZ理論的鞋架創新設計[J]. 工業工程, 2019, 22(4): 7-11.
WANG Xiu-hong, LIANG Shuai-peng, TANG Shu-zhen. Innovative Design of Shoe Frame Based on Inductive Engineering TRIZ Theory[J].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19, 22(4): 7-11.
[10] 錢皓. 基于意象仿生的兒童遙控車造型設計及評價研究[J]. 包裝工程, 2019, 40(14): 144-149.
QIAN Hao. Study 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Children’s Remote Control Car Based on Image Bionic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9, 40(14): 144-149.
[11] 陳國強, 姜楠, 張鵬. 基于感性工學的兒童陪伴機器人造型設計[J]. 包裝工程, 2021, 42(4): 166-171.
CHEN Guo-qiang, JIANG Nan, ZHANG Peng. Modeling Design of Children accompanying Robot Based on Kansei Engineering[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4): 166- 171.
[12] 劉宗明, 葛碧慧. 基于QFD的老年家用陪護機器人設計[J]. 圖學學報, 2018, 39(4): 695-699.
LIU Zong-ming, GE Bi-hui. Design of Elderly Home EscortRobot Based on QFD[J]. Journal of Graphics, 2018, 39(4): 695-699.
[13] 王雪潔, 肖旺群. 基于感性意象的工業機器人造型設計研究[J]. 機械設計, 2016, 33(8): 117-120.
WANG Xue-jie, XIAO Wang-qun. Research on Modeling of Industrial Robot Based on Perceptual Imagery[J]. Mechanical Design, 2016, 33(8): 117-120.
[14] 胡偉峰. 基于感性意象的越野車造型設計研究[J]. 機械設計, 2014, 31(11): 108-110.
HU Wei-feng.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Off-road Vehicles Based on Perceptual Imagery[J]. Mechanical Design, 2014, 31(11): 108-110.
[15] 胡曉濤, 李達富, 胡新明. 基于和諧情境與語義差異法的辦公室暖水寶設計[J]. 包裝工程, 2019, 40(20): 130-136.
HU Xiao-tao, LI Da-fu, HU Xin-ming. Design of Office Warm Water Treasure Based on Harmonious Situation and Semantic Difference Method[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9, 40(20): 130-136.
[16] 林麗,張云鹍. 感性工學中的參數化設計方法關鍵技術研究現狀與展望[J]. 圖學學報, 2019, 40(5): 936-944.
LIN Li, ZHANG Yun-kun.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Key Technologies of Parametric Design Methodsin Kansei Engineering[J]. Journal of Graphics, 2019, 40(5): 936-944.
Design of Sleep Health Products for the Elderly
QI Yan-cheng1, MA Meng-yun2
(1.Jiaxing University, Zhejiang Jiaxing 314000, China;2.Jiaxing Nanhu University, Zhejiang Jiaxing 314000, China)
The paper aims to meet the elderly's demand for the function (internal elements) and shape (external elements) of sleep health products, and guide designers to design sleep health produc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 analysis framework for the design of sleep health products for the elderly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is framework, in terms of functi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ield interview are used to collect old people sleep function demand factor of health products.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he weight of each feature is obtained to get the old sleep health products ordere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in the aspect of model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on-site interview and focus group selection are used to replace the expressive samples and image words, and then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ling elements and image emotional words is constructed by combining the data obtained from questionnaire survey with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class I theoretical analysis. Defining product functions (internal factors) and modeling (external elements) needs, and transforming intangible needs into tangible modeling elements can effectively guide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sleep health products for the elderly, and has reference value to the product modeling design method of related industry.
the elderly; sleep health products; product design; optimal aging; emotional needs
TB472
A
1001-3563(2022)10-0099-09
10.19554/j.cnki.1001-3563.2022.10.011
2021-12-16
教育部2019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01902319013);教育部2021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02102222002);2022年嘉興市公益性研究計劃項目(2022AD30131)
齊延成(1987—)男,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
馬夢云(1993—)女,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工業設計、人工智能及創新設計。
責任編輯:馬夢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