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珍 盧軍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對食品與農產品的需求也逐漸增加,產品的質量問題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目前,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我國食品與農產品檢測中的質量控制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完善食品與農產品檢測質量控制體系,優化質量控制檢測方法與模式成為當前有關部門升級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只有把好質量關,才能滿足人們最基本的需要,達到時代發展的要求。
關鍵詞:食品與農產品檢測;質量控制;優化策略;方法研究
Analysis of Optimization Methods for Quality Control in Food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Testing
WANG Huazhen, LU Jun
(Lishui Lancheng Agricultural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Lishui 323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demand for food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At present,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food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testing in China. Therefore, improving the inspection quality control system of food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optimizing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inspection methods and mode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key tasks of the upgrading and reform of relevant departments. Only by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can meet people’s most basic needs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Keywords: food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testing; quality control; optimize strategy; method research
1 食品與農產品質量檢測現狀
目前,我國食品與農產品質量檢測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如檢測標準體系不完善、檢測部門不作為等,導致食品與農產品的質量控制無法達到預期目標,部分產品的質量難以得到保障。
1.1 缺乏嚴格規范的食品與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
從食品與農產品生產環節到銷售環節,跨越了多個部門和機構,受我國地域遼闊特點的影響,食品與農產品的生產較分散,質量控制與檢測的內容較復雜,我國設置的質量監管部門難以實現點對點的管理監督,使食品與農產品的質量檢測體系較為松散。而對于相對偏遠的地區來說,經濟較為落后,制度建設不完善,使食品與農產品的質量檢測無法達到國家要求的標準[1]。
1.2 部門之間責任劃分不明確
在現行的食品與農產品質量控制與檢測中,部分權利與職責劃分不夠具體、清晰,導致在實際生產和流通中出現糾紛,形成部門監管不力的局面,引發了不必要的食品質量和安全問題。
1.3 質量控制與檢測內容不合理、不完備
我國經濟持續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對食品與農產品的質量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食品與農產品質量存在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檢測標準沒有與時俱進,在實際檢測中獲取的數據和參照標準與當前的要求存在一定出入,使部分農產品的質量數據不真實。而我國專業化的質量控制與檢測設備和技術大多數存在于城市,農村的覆蓋率相對較低,農村缺乏專業的檢測機構和技術管理人員,質量控制與檢測內容不完善,實施力度不到位,導致食品與農產品的質量檢測存在漏洞和盲區。
1.4 質量控制與檢測的設備老化、檢測標準不達標
當前,食品與農產品生產中受新技術和設備更新換代的影響,在食品與農產品質量控制與檢測方面有了更精確的標準和要求。質量檢測設備要達到國家統一的標準,以保證質量數據處理的精準度。但從目前食品與農產品質量控制與檢測的工作過程來看,部分檢測設備老化明顯。其中,機器數據顯示錯誤、數據處理不精準、機器延遲卡頓等問題的出現,嚴重制約了對食品與農產品的質量把控,使食品與農產品的檢測質量難以提升[2]。
2 食品與農產品質量檢測的主要技術
我國在質量控制與檢測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掌握了相關質量檢測技術,一定程度上為質量控制與檢測提供了理論支撐,減少了食品與農產品質量低下等問題的發生率。目前,食品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以快速檢測技術和實驗室佐證技術為主。快速檢測技術包括化學比色檢測技術、酶抑制技術、生物傳感器技術、免疫學技術、分子生物學技術及生物芯片技術等;實驗室佐證技術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譜、熒光光譜技術、液相色譜技術、氣相色譜技術、質譜技術及液質氣質聯用技術等。要嚴格把控食品與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就要將農藥殘留、獸藥殘留、微生物和重金屬元素殘留的檢測這4項內容作為切入點,也是當前質量控制與檢測中最基礎的4個測試方面,質量檢測要同時兼顧這4個方面,最大限度降低質量問題的發生率,規避內部存在的隱患。
3 食品與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產生的原因
3.1 土壤污染嚴重,產品質量堪憂
近年來,我國土壤污染越來越嚴重,以區域性土壤耕種污染、地區工業生產污染為主,對食品與農產品質量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因此,修復土壤工作是當前最迫切的任務。土壤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工業生產廢氣廢水排放、農業生產中化肥、農藥使用過量等。同時,我國土壤保護和監管的法律法規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土壤修復的工作進程,土壤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導致農產品的生產質量安全無法得到保障[3]。此外,我國土壤污染修復技術、修復設備等基礎較差,尚未出現合適的土壤修復體系和技術,僅有的少數成功的土壤修復項目,大多是以小范圍為中心的“試驗性修復”。因此,食品與農產品的質量根源問題亟待解決。
3.2 產業化水平較低,生產基礎薄弱
食品與農產品的產業化是提高產品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保證產品安全的關鍵因素。但受我國土地及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的影響,產業化一直以來都是發展難題,地區產業化發展水平差異較大,進一步拉大了地區之間發展的差距,導致地區發展不平衡,部分地區生產基礎薄弱,生產觀念和技術落后,其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難以得到保障。此外,由于簡單化的食品鏈生產與農產品種植生產收益較低,部分地區的青壯勞動力放棄該產業,只有婦女及老人進行生產活動,導致生產技術和勞動力水平急劇下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食品與農產品
質量[4]。
3.3 技術不完善,設備不先進
對食品與農產品的質量控制與檢測環節來說,資金是第一驅動力,能保證整個質檢過程順利開展。但是,現階段發展中,食品與農產品質量控制的資金匱乏現象嚴重,資金不足直接導致食品與農產品質量控制與檢測的工作難以持續性開展,而檢測技術和檢測設備也未得到相應的升級和提高,設備校準及優化方面也無法有效推進,無法維持正常的質量控制與檢測工作。質量檢測設備是食品與農產品檢測機構最重要的基礎設施,設備如果無法及時更新,就會導致食品與農產品質量檢測數據不精確,影響整體產品的質量。加之我國食品與農產品的質量控制與檢測起步較晚,工作經驗不足,能力較為薄弱,使食品與農產品的質量控制與檢測長久以來都難以升級轉變。
3.4 對食品與農產品質量控制與檢測的重視程度較弱
當前,由于部分生產主體方對食品與農產品質量檢測工作不夠重視,且內部各個管理機構間缺乏溝通和交流,不能及時發現質量檢測存在的問題。相關部門對食品與農產品質量控制與檢測的重視程度較低,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不嚴謹、不認真,導致部分質量不達標的食品與農產品流入市場。在食品與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檢測中,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對保證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準確性十分重要。工作人員對相關質量控制與檢測政策了解不全面,主動服務的積極性不高,對食品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不夠重視。
4 食品與農產品檢測中質量控制的發展策略
4.1 加強質量檢測部門的管理,提高部門責任感
①要增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使各部門有機銜接,提高各部門間的合作意識和制約監督意識,促進各部門共同發展進步,確保食品與農產品質量檢測過程的完善。②要明確各部門的責任制度,部門在處理問題時,要合理剖析問題,涉及多部門職責時,要積極通過聯合會議等形式商討解決措施,主動征求集體和個人意見,積極做好配合引導工作,避免部門間越級、缺位,辦事效率低下的現象發生[5]。
4.2 積極引入先進的質量控制與檢測技術,提高精確度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及自動化技術的不斷發展,食品與農產品質量控制與檢測中要積極引進新的技術成果,提高食品與農產品質量控制的精確度,優化質量檢測機制。①新技術的引進能大大減少人員的使用量,避免一些人工無法解決的細節問題出現,提供了精準的質量數據的同時,也為優化食品與農產品加工工藝、改善產品質量、降低質量成本提供了精確可靠的服務。②引用5G+應用技術,將質檢數據進行遠程傳送,各部門和管理人員能實時遠程監督,及時指出問題,提高質量檢測效率,有效規避風險。大數據囊括了市場變動、企業需求等多項數據,更便于監管部門和企業管理部門實時調整食品與農產品的配量,保證質量與食品安全的同時,實現利潤穩增長。
4.3 提高對食品與農產品質量控制的關注與重視
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當前在食品與農產品質量監管方面,各部門以及上級主管人員對食品與農產品質量控制的關注和重視程度較低,直接導致食品與農產品的安全失去保障。質量控制標準和內容的不完善,影響食品與農產品的質量控制與檢測正常運行,導致產品的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也就使部分低質量產品流入市場,影響人們使用,甚至誘發疾病。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嚴格要求內部人員,提高對食品與農產品質量控制與檢測的關注度,加強對質量控制與檢測環節的監督力度,形成完備的質量控制標準和體系,質檢部門必須按照規章制度工作,避免工作人員懶散怠職、不負責任的現象出現,保證整個食品與農產品質量控制系統的連貫性和嚴謹性。
5 結語
在新時代下,人們對國家的期待和要求不斷提高,在衣食住行上的追求呈現高質量、高標準的趨勢。因此,檢測部門要恪守職責,認清部門承擔的責任,充分發揮自身作用,認識到食品與農產品質量控制的重要性,加強各部門監管力度,保證食品與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同時,檢測部門要積極探索新技術,通過技術支持,提高質量檢測與控制的精準度,并采取相關措施提升檢測效率,為人們提供有安全保證的優質產品,以此來促進國家穩定發展,增強人們的幸福感、滿足感與獲得感。
參考文獻
[1]杜晴晴.食品與農產品檢測中質量控制的優化策略探析[J].現代食品,2021(23):146-148.
[2]王一凡,張美楊.農產品檢測農產品檢測技術的質量安全控制[J].現代農業研究,2018(11):30-31.
[3]車琰.食品與農產品檢測中質量控制的優化策略探析[J].消費導刊,2021(32):3-4.
[4]馬振.農產品質量控制中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6,36(20):28.
[5]胡延勛,孟帥磊,王曉曼,等.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結果的質量控制措施與評價[J].農家參謀,2018(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