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琪琪, 劉如篧, 王團結, 湯永濤, 周傳江, 聶國興*
(1.河南師范大學水產學院, 河南省水產動物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南 新鄉 453007;2.淮濱縣水產局, 河南 信陽 464400)
淮濱縣,河南省信陽市下轄縣,位于信陽市東北部,地處東經115°11′~115°35′,北緯32°15′~32°38′之間,處于大別山北兼前交接洼地與黃淮平原之間,淮河中下游,豫、皖兩省交界處。 北和東北臨洪河與安徽省的阜南、臨泉兩縣相望,西北同新蔡縣接壤,南和東南傍白露河與潢川、固始兩縣接壤,西南部與潢川縣毗鄰,西以聞河與息縣為界,總面積1209平方公里。 淮濱縣位于淮河上游,處在中國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地帶。 地形由西向東傾斜,由北向南逐漸降低,大體可分為崗地、平原和洼地三種類型,地處北亞熱帶與暖溫帶氣候過渡地帶,季風氣候明顯,雨熱同期,光熱資源豐實。 淮濱因位于淮河之濱而得名。淮濱縣境內有期思古城、東西湖風景區、淮濱淮南濕地自然保護區等著名景點。 淮濱縣水面面積共達8.7萬余畝。 淮河干流自西向東穿境而過,洪河、白露河、河閭河流至境內匯入淮河, 加之縣內河流烏龍港和幸福河,河流面積3.6萬畝。較大港有飲馬港、二道港、馬港、西湖港、期思港等5條。 較大湖泊有兔子湖(已建成水庫)、潼湖、白湖、草湖、方家湖等6處,故其水資源豐富,漁業資源也較為豐富。
2020年5月25日~5月30日,河南省魚類資源調查隊在淮濱縣農業農村局的配合下, 根據淮濱縣境內水系分布的特點,設置了24個樣點。 其中樣點1、2、13進行了多次采捕; 樣點樣點4、20、21、22由于河道干涸或者斷流,所以沒能采捕到魚類;樣點5、9、10、14、15、16、17因為水深不具備進行采捕工作的條件。 故本次調查有13個樣點采集得到漁獲物。 具體樣點信息見表1。

表1 淮濱縣魚類調查采樣點
將采捕的魚類進行鑒定并統計。 魚類樣品的采集、固定的方法與前人所用方法相同[1]。 同時參考國內權威出版物[2-4]及相關網絡資料進行信息核實。 對于部分活體樣本進行了相應的拍照記錄。
在調查期間,為全面了解淮濱縣的魚類資源發生的變化,采捕樣品的同時還進行了走訪。 主要走訪對象為釣魚愛好者、漁民、漁政管理人員及水產從業者,除此之外,還查閱淮濱縣縣志、水利志、漁業規劃等相關資料。 通過走訪與查閱相關資料,充分了解當地近年來魚類資源的動態變化狀況。
本次調查共采捕魚類52種,隸屬6目13科39屬(表2)。其中鯉科魚類種類占據絕對優勢,共39種,占總種數75.00%;其次是鲇形目和鱸形目,均為5種,各占總種數的9.61%;鯡形目、合鰓目和頜針魚目各有一種,分別為短頜鱭、黃鱔和尖下鱵,均占總數的1.93%。 鯉科是淡水魚類群體最大的科,淮濱縣魚類資源主要以鯉科魚類為主,符合我國內陸淡水魚類組成的一般規律。

表2 淮濱縣魚類名錄

續表
本次調查通過分析營養結構、棲息環境和繁殖共位群等生態生理指標對淮濱縣的魚類進行生態系統劃分(見表3)。 從其棲息環境來看,底棲魚類共20種,占比為38.46%,中上層魚類23種,占比為44.23%,中下層魚類9種,占比為17.31%。 從營養結構來看,以雜食性魚類為主,共25種,如中華鳑鲏、大鱗副泥鰍、銀鮈等,占比為48.08%;肉食性魚類次之,共22種,如紅鰭鲌、蒙古紅鲌、馬口魚、光澤黃顙魚、斑鱖等占比為42.31%;植食性魚類最少,共5種,如草魚、鰱、中華花鰍等,占比為9.61%。通過以上數據得知,淮濱縣魚類以底棲魚類和中上層魚類為主, 肉食性魚類和雜食性魚類居多。 同時還對魚類的生活環境和產卵類型做了分類分析,詳情見表3。

表3 魚類生態習性和區系劃分

續表
本次的魚類資源調查全部為淮河水系, 共設24個樣點(見表1)。根據中國淡水魚類的分布區劃[6],本次魚類資源調查包括四個區系復合體。 江河平原區系復合體18種(占比為34.61%),包括青魚、銀鮈、黑鰭鳈、長體小鰾鮈等;北方平原區系復合體僅有麥穗魚1種; 晚第三紀早期區系復合體17種 (占比為32.69%),如紅鰭鲌、蒙古紅鲌、泥鰍等;南方平原區系復合體15種(占比為28.85%),如間下鱵、短頜鱭、圓尾斗魚、黃鱔、吻蝦虎魚等。
由種類組成及種類區系劃分結果來看, 淮濱縣的魚類資源以江河平原區系復合體、 晚第三紀早期區系復合體和南方平原區系復合體三種區系為主,組成相對平衡, 符合其所處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地帶的地理位置。
本次在淮濱縣境內主要水系(淮河、白露河、洪河、幸福河、烏龍港)進行魚類資源調查工作。調查發現,淮濱縣的樣點19有豐富的興凱鱊、濟南鳑鲏、中華鳑鲏等,另外在此處發現有較多的黑鰭鳈幼體,因此我們猜測此處可能存在其產卵場。 在淮濱縣樣點23采集的魚類中,翹嘴鲌、長春鳊的資源量較大,為優勢種;此處采集到的魚類種類較多,代表此處生境良好、種質資源豐富。 樣點24進行了多次采捕,得到較多稀有種如間下鱵、漢水扁尾薄鰍等。
從物種組成、棲息環境、營養結構等生態生理指標因素上來看,采集的魚類主要以溪流定居型(占比為44.23%)、靜水定居型(占比為36.54%)和雜食性魚類(占比為48.08%)、肉食性魚類(占比為42.31%)的中小型魚類為主。這些魚類對水質要求較高,如花鰭骨、斑鱖、貝氏餐魚等。
調查結果顯示淮濱縣良好的水資源條件為這些不同食性、不同生境要求的魚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生長和繁殖場所,因而該區域的種質資源頗為豐富。
在本次淮濱縣魚類資源調查中鯉科魚類(34種)為主要組成部分, 這與我省其它市縣的調查結果相似。 與其他縣市相比, 淮濱縣的魚類資源也較為豐富,這也表明淮濱縣境內的水資源狀況較好,天然餌料來源充足,為魚類的生長發育提供了保障。
淮濱縣魚類資源較為豐富, 通過建立長效的監測體系,可以及時了解魚類資源的動態變化。 另外,魚類具有終生生活在水中、活動能力強、生活史長等特點,當外界生態環境發生變化時,水體中魚類的種類組成和資源量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因此可以參考長江中上游健康評價的方法[7],通過對魚類生物完整性指數的評價來實現對淮濱縣水資源狀況的生物評價,在了解當地水資源變化的同時,也對相對應水體中野生魚類資源進行監控, 制定相應舉措來保障魚類資源的穩定, 從而提高河流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