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決策行為視角"/>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李媛媛 方會琳 張春蕾
(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天津 300401)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人民生活水平日漸提升,家庭對財富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由于個人知識水平有限以及科技的發展等原因,家庭面臨著更高水平財產安全風險。目前,數量不斷上升的家庭財產損失案件已嚴重影響家庭正常生活質量,不利于經濟社會的良好發展,研究其所面臨的受騙問題,防范家庭財產安全風險非常必要。根據以往研究,財產意為對金錢、財務和具有價值的物質統稱,受法律保護。財產安全為一種將財產損失降到最低且人們足以接受的水平,是不斷對危險和風險進行識別管理的一種狀態,財產安全問題是由于人的各種心理、生理以及周圍環境等因素產生的。本文結合調研數據,將財產范圍聚焦于能夠以貨幣單位計量,有經濟價值的物質,在此基礎上探討居民在遭遇詐騙時,由于非理性決策導致財產受損的因素。
居民自身特征是家庭財產安全受到威脅的重要因素。學者們最早關注個人基本特征,分析了年齡、受教育程度、金融素養對家庭受騙的影響[1-2]。隨著研究的深入,心理健康也逐漸被學者重視,若居民的抑郁程度越高、孤獨感越強烈,遭受損失的概率就越高,居民的情緒體驗在居民面對風險事件時也會發揮關鍵作用[3]。以上關于影響家庭財產安全風險因素的研究基本從個體特征出發,近年來學者們也逐漸關注社會網絡對個體決策行為的影響,例如,社會網絡在增加家庭負債規模、提高農民家庭民間借貸需求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4-5]。目前,關于社會資本因素影響家庭財產安全的相關研究較少,因此,本文關注多重社會網絡,在微觀層面上更系統的研究家庭財產安全問題,為降低家庭財產損失提供理論基礎。
社會網絡指的是社會成員之間通過互動往來而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社會關系體系。現有研究對社會網絡多重性的劃分并沒有統一標準,多根據研究對象特性進行劃分。本文根據社會網絡屬性與家庭所處位置,將網絡劃分為橫向社會網絡與縱向社會網絡。其中,橫向社會網絡指的是家庭與親朋好友、鄰居街坊等同級之間所構成的網絡,縱向社會網絡指的是家庭與社區、村委會等上級部門所構成的網絡。
在我國社會關系特征中,社會網絡在獲取信息和資源時具有很大優勢,具體來看,在橫向社會網絡中,若居民與親戚、朋友、鄰居之間的關系較為密切,相處較和諧,在與他們交流時通過群體效應與社會乘數效應會獲得相關防范信息,糾正認知偏差,維護生活環境的穩定性,面臨詐騙等外部風險事件時網絡其他成員也會提供工具性的幫助,提醒其走出認知誤區。在縱向社會網絡中,社區所做的宣傳及引導工作是當前公安機關遏制電信詐騙犯罪的主要手段,政府與社區更多擔任的是“教導者”的身份,通過與社區及時有效的交流有利于居民家庭精準把握外部環境變化,保護財產安全。鑒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a:橫向社會網絡會降低家庭財產安全風險。
假設1b:縱向社會網絡會降低家庭財產安全風險。
主觀幸福感指的是個體對自身生活質量的主觀綜合評價,反應了個體對社會的適應性。個體與社會成員之間長期互動來往所形成的情感支持是影響個體主觀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橫向網絡視角中,社會網絡作為一種互動和情感傳遞的機制,良好的親戚與鄰里關系會有利于建立平等互惠規則,減少不必要的猜忌心理。成員從中所形成的包括認同、信任等的主觀感知也可以有效激發積極的情緒狀態,促進居民個人生活的幸福感。縱向網絡視角中,政府部門作為權力、制度運行的基礎以及信息分享、資源配置的重要媒介,成員在與上級交往中可以從中獲得各種經濟、信息資源的支持,以彌補自身資源的不足,增加對政府部門以及未來的信心,提高幸福水平。
在心理學的研究中,情緒會對個人決策與行為產生影響,而主觀幸福感作為一種典型的正向情緒必然會對個體的行為選擇和行為結果產生重要影響,幸福感更高的人理性分析能力更強,能夠顯著促進個體的親社會行為,減少個人的過度冒險決策。由此可見,在面臨詐騙等事件時,幸福感也會影響居民對資產處置的決策,幸福感較高的人看重當前狀態的可維持性,在進行風險決策時更加謹慎和理性,財產損失可能性較小。鑒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2a:主觀幸福感在橫向社會網絡影響家庭財產安全風險的路徑中發揮中介效應。
假設2b:主觀幸福感在縱向社會網絡影響家庭財產安全風險的路徑中發揮中介效應。
根據有限自制力理論的觀點可知,個體的自我控制資源是有限的,會因為以往的自我控制任務或者壓力性事件而發生損耗,最終導致各種發展與適應性問題。橫向網絡中,與同級中親朋好友的和諧相處屬于一種積極的人際關系體驗,良好的交流過程下會帶來高興、滿意等積極心理狀態并減少消極狀態的存在,由此個體并不需要采用情緒控制或認知調整等措施來應對消極體驗,個體自我控制資源的損耗減少,自我控制水平提高。縱向網絡中,通過與上級部門工作人員的密切交流以及廣泛參與政府部門的各項活動,居民可增強自信心及成就感,在積極的引導下有利于居民形成健康的心理,自身損耗減少,自我控制能力增強。
當前,大量的研究已經證實了自我控制力對個體行為決策有很大的影響,擁有較高自我控制力的個體能夠更好的控制自身思想、遏制非理性沖動決策行為,對家庭財產有較好的規劃,不盲目追求高收益,被欺詐者哄騙的概率更小,財產安全風險降低。鑒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3a:自我控制力在橫向社會網絡影響家庭財產安全風險的路徑中發揮中介效應。
假設3b:自我控制力在縱向社會網絡影響家庭財產安全風險的路徑中發揮中介效應。
主觀幸福感的衡量包括對生活滿意度的認知評價以及正向、負向的情感體驗。主觀幸福感較高的人生活體驗感良好,并通過核心自我評價對個體認知進行有效控制,從中激發出積極的情緒狀態。自我控制力是個體通過認知、行為等方面完成的自我調節,是自我意志的體現。高幸福感的居民對生活評價較高,為保證生活狀態的持續,個體對認知、行為狀態存在較強水平的約束意向,從而促進自我控制力的提高,形成良性機制。結合上述假設,居民與由外界親朋好友、鄰居街坊與社區等構成的橫向與縱向社會網絡聯系密切可以增加幸福感,提升自我控制力,進而保證個體決策的正確性,有效防范財產安全風險。鑒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4a:主觀幸福感與自我控制力在橫向社會網絡影響家庭財產安全風險的路徑中發揮鏈式中介效應。
假設4b:主觀幸福感與自我控制力在縱向社會網絡影響家庭財產安全風險的路徑中發揮鏈式中介效應。
本研究選擇西南財經大學CHFS問卷作為數據來源,該調查覆蓋全國 29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臺灣、香港、澳門、西藏與新疆),363 所城市(包含地級市、自治州等),未包含的地區因未調查取樣,故并不涵蓋在樣本中。調查內容包括人口統計學特征、資產與負債、保險與保障等各項情況,對家庭的基本狀況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描述。限于該調查問卷數據僅在2015年較全面地調查了居民在面對詐騙時財產受損的相關問題,2017年問卷未涉及,且2015年前后屬于財產損失案件高發期,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故采用2015年問卷數據。為了更加準確地進行實證分析,文本剔除了重要變量缺失和異常的樣本,最終保留7 719個總樣本。
1.因變量
本文關注的是居民決策視角下家庭財產安全風險,主要分析居民做出非理性決策導致財產遭受他人侵害的問題,即可用遭受詐騙衡量,對應問卷問題為“您家是否因詐騙遭受損失?”,若家庭遭受詐騙,以貨幣計量的財產價值減少則代表遭受財產損失,包括有形與無形財產損失,賦值為1,如現金損失、失去產權等;未遭受損失賦值為0。
2.自變量
借鑒以往研究,本文通過人情禮金支出金額衡量家庭與由親朋好友、街坊鄰居構成的橫向社會網絡的親密度,同時,為了保證數據形式的一致性,將人情禮金支出金額劃分為三個層次。居委會或村委會與居民聯系最緊密,政府的各項工作需要在社區居委會/村委會的協調下順利展開,居民的意愿、要求與建議也由社區居委會/村委會向上級政府部門反應,基于此次調研數據,本文將其代為政府上級部門,選取“您覺得社區居委會/村委會對您的幫助有多大?”衡量家庭與縱向社會網絡的親密度,幫助越大說明聯系越緊密,根據問卷回答共分為五個層次。
3.中介變量
家庭消費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居民對自身行為的控制力,因此若家庭收入與消費總支出之差大于0則賦值為1;相反則賦值為0。主觀幸福感的衡量可以直接對應問卷中“總的來說,您現在覺得幸福嗎?”問題,將“非常幸福與幸福”的情況劃分為“幸福”,賦值為1,將“一般、不幸福與非常不幸福”的情況劃分為“不幸福”,賦值為0。
4.控制變量
本文設定了反映個人特征與家庭特征的控制變量,包括性別、年齡^2/100、受教育年限等。
1.基準模型
根據假設1,橫向社會網絡與縱向社會網絡均會對家庭財產安全風險產生影響。因此,將兩類社會網絡作為主要的自變量,將家庭是否遭受財產損失作為因變量,將個體特征與家庭特征作為控制變量。是否遭受財產損失是一個二值變量,本文選擇二元Logit模型進行回歸。具體模型如下:
Loss=α0+α1Horizontal(Vertical)+α2Xi+μi
(1)
上面公式中,Loss表示家庭是否遭受財產損失;Horizontal表示橫向社會網絡,Vertical表示縱向社會網絡;Xi表示控制變量,包括個體特征與家庭特征;μi表示隨機誤差項。
2.中介效應模型
根據假設2~4,考慮到自我控制力和主觀幸福感之間可能會存在影響機制,本文使用鏈式中介效應模型。
Well-being=β0+β1Horizontal(Vertical)+
β2Xi+μi
(2)
Self-control=γ0+γ1Horizontal(Vertical)+
γ2Well-being+γ3Xi+μi
(3)
Loss=C0+C1Horizontal(Vertical)+
C2Well-being+C3Self-control+C4Xi+μi
(4)
其中,Self-control表示自我控制力;Well-being表示主觀幸福感;其它變量設定與式(1)相同,式(2)~式(4)形成了多方程系統,包含獨立中介效應與鏈式中介效應。
本部分對樣本家庭的基本情況進行了概述。從表1中可以看出,5.9%的家庭遭受了財產損失,樣本中居民家庭的橫向社會網絡均值達到2.0,說明居民與親朋好友的關系較為密切;縱向社會網絡均值為2.8,小于問卷選項中“一般”水平,與上級部門關系密切度較低。樣本中居民自我控制力較好的概率達到了55.2%,主觀幸福感均值為0.7,我國居民對目前生活現狀較滿意。在個體特征方面,男性占比 51.6%,年齡^2/100的均值為27.2,即年齡的均值為52.2,樣本中對家庭問題做出決策的多數為男性且多為中年人;受訪者受教育年限均值為10.5,86.9%的受訪者表示為已婚狀態,僅10.0%的居民曾經上過金融課程。在家庭特征方面,18.8%的家庭從事工商業生產經營,家庭人數平均在3或4;不同家庭總資產水平差距明顯,而各家庭消費總支出較為集中,高達90.3%的家庭擁有自有住房。

表1 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
1.基準模型回歸結果分析
模型1中橫向網絡與模型2中縱向網絡均可在1%的水平下顯著降低家庭財產安全風險。模型3進行合并回歸后,結果同樣顯著,假設1得到驗證。其中,橫向網絡的邊際效應為0.014,縱向網絡的邊際效應為0.012,合并回歸后橫向網絡與縱向網絡的邊際影響并沒有改變,如表2所示。

表2 社會網絡對家庭財產安全風險影響的實證結果
2.內生性檢驗
上文的結果表明多重社會網絡可以降低家庭財產安全風險,但變量之間的關系仍然需要進一步識別,若變量存在內生性則會破壞參數估計的一致性。具體來看,社會網絡會影響財產安全風險水平,而家庭在遭受財產損失后可能會產生消極心理,影響社會網絡,從而造成雙向因果關系。
本文以除本家庭外的社區平均社會網絡情況作為工具變量。同一社區的家庭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社會網絡情況緊密相關,但是與受訪家庭是否遭受財產損失并不相關,滿足工具變量的相關假設。經過檢驗,橫向社會網絡與縱向網絡工具變量一階段F值分別為128.687和362.085,均大于16.38的臨界值,不存在弱工具變量問題。自變量外生性檢驗方面,單獨檢驗結果為P=0.797 4和0.624 0,整體檢驗結果為0.822 8,均接受原假設H0。以上結果說明所有自變量均外生,故本文所建立模型是有效的。
3.分樣本回歸結果分析
現實中,由于不同群體生活習慣的差異,社會網絡在不同的樣本中影響作用可能是變化的。因此,本文從城鎮農村、東中西、收入、年齡四個方面分析社會網絡影響作用的異質性,如表3所示。

表3 分樣本回歸結果
對城鎮農村進行劃分后,多重網絡會顯著降低城鎮家庭財產安全風險,但不再對農村家庭產生顯著影響,城鎮家庭生活便利,社會網絡作為居民家庭的重要信息來源能夠有效幫助家庭識別風險,農村地區較為封閉,即使與外界聯系緊密也無法有效降低財產安全風險。對東中西地區劃分后,東部地區經濟較發達,多重社會網絡對家庭財產安全風險產生影響;中部地區僅縱向社會網絡影響家庭財產安全風險;西部地區橫向與縱向網絡均對家庭財產安全風險產生負向影響。對收入劃分后,結果顯示縱向網絡對各水平家庭發揮顯著負向影響作用,但橫向網絡僅降低了低收入水平家庭財產安全風險,這與高收入家庭信息來源渠道多樣化,對親朋好友的依賴度降低有關。對年齡進行劃分后,多重社會網絡會顯著降低青年家庭財產安全風險,相反,中年家庭擁有一定的閱歷,與社區或者金融知識水平較高的人員交流才會改變認知,故僅縱向社會網絡會影響財產安全風險,老年家庭逐漸退出社會,社會網絡不再影響。
4.中介效應模型回歸結果分析
表4中模型4與模型7以主觀幸福感作為因變量,橫向與縱向社會網絡均會正向影響主觀幸福感,居民日常生活中與親朋好友以及社區聯系緊密,社會適應水平較高,從而在主觀幸福感形成過程中產生促進作用。模型5與模型8以自我控制力作為因變量,其中橫向、縱向網絡與主觀幸福感均顯著正向影響自我控制力,在社會網絡關系強,心理狀態開放的情況下有利于居民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念,對自身行為的控制力會變強;同樣地,主觀幸福的居民對生活現狀滿意,因消極情緒導致自我控制資源的損耗減少,控制力較強,且幸福的居民一般存在風險規避心理,會加強對自身控制以維持現狀,從而形成促進作用。模型6與模型9以家庭是否遭受財產損失作為因變量,其中主觀幸福感與自我控制力顯著降低了家庭財產安全風險,橫向與縱向社會網絡顯著為負,說明仍存在直接效應。模型4~9的實證回歸結果表明多重社會網絡會通過兩條獨立中介渠道以及鏈式中介渠道降低家庭財產安全風險。

表4 中介效應模型實證結果
為了防止鏈式中介的估計結果出現偏差,本文使用Bootstrap方法重復抽樣1 000次進行檢驗。表5中可以看到橫向網絡與縱向網絡中各路徑的中介效應值均顯著,并且各路徑95%的置信區間均不包含0,假設2~4得到驗證。

表5 Bootstrap法檢驗結果
5.穩健性檢驗
為了檢驗上文回歸結果的可靠性,本文進行了穩健性檢驗,一是剔除從事金融行業的樣本后進行回歸檢驗,結果顯示社會網絡依然會對家庭財產安全風險產生顯著影響;二是設定不同抽樣次數檢驗中介效應,Bootstrap檢驗方法是通過隨機抽樣進行檢驗的,不同的樣本可能會存在不同的結果,在抽樣2 000、5 000次后,總效應與所有的中介效應均顯著,并且95%的置信區間均不包含0,證明了上文結果的穩健性。
本文探究了多重社會網絡對家庭財產安全風險的影響及其作用渠道,為財產安全風險防范以及理解社會性因素對家庭決策行為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論基礎。文章結論如下:
第一,橫向社會網絡與縱向社會網絡均會顯著降低家庭財產安全風險。
第二,社會網絡對家庭財產安全風險的影響在城鎮地區、東部地區、低收入、青年家庭中表現地更加顯著。
第三,多重社會網絡不僅通過主觀幸福感與自我控制力兩條獨立中介渠道降低家庭財產安全風險,而且還通過 “主觀幸福感→自我控制力”鏈式中介渠道降低家庭財產安全風險。
根據以上的實證結果,本文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第一,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與鄰里、好友之間的互動,可借助微信等線上工具,建立良好的交友氛圍,提高識別詐騙能力。
第二,上級部門可以通過建立有關財產損失信息庫,繼續完善國家反詐APP功能,及時提醒居民,幫助居民增加對詐騙等風險事件的了解程度。
第三,居民應保持積極樂觀的狀態,減少消極的負面情緒,通過轉變對待生活的態度,獲取更高水平的幸福感,提高對家庭資產的控制水平,避免盲目追求眼前利益而被詐騙分子所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