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鋼
摘要:目的:研究內側開放楔形脛骨高位截骨后早期力線改變對下肢關節的影響。方法:抽選58例膝關節內側間室骨性關節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利用簡單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單髁置換術治療,觀察組患者接受內側開放楔形脛骨高位截骨治療,將兩組患者的關節功能和屈膝最大角度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美國特種外科醫院(HSS)膝關節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屈膝最大角度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內側開放楔形脛骨高位截骨后早期力線改變可促進膝關節內側間室骨性關節炎患者的下肢關節功能恢復。
關鍵詞:內側開放楔形脛骨高位截骨;早期力線改變;下肢關節功能
【中圖分類號】 R322.7+2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0--01
膝關節內側間室骨性關節炎是老年人群中極為常見的病癥之一,膝關節受病癥影響而長期磨損,導致滑膜增生肥厚、下肢力線異常改變以及軟骨受損等情況出現,患側關節疼痛、活動障礙以及畸形等均為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可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產生嚴重不良影響[1]。本文主要分析內側開放楔形脛骨高位截骨后早期力線改變對患者下肢關節功能的影響,詳細內容如下文所述。
1資料、方法
1.1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均選自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期間本院接收的膝關節內側間室骨性關節炎患者中,共58例。通過簡單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例數各占29例。
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8例;年齡均值(55.91±4.72)歲;其中左膝15例,右膝14例。
觀察組:男、女性各占20例、9例;年齡均值(55.86±4.69)歲;其中,左膝、右膝例數各占18例、11例。
兩組膝關節內側間室骨性關節炎患者的資料數據相比,P>0.05。
入選標準:經臨床檢查明確診斷為早期或中期前內側間室膝骨關節炎的患者;可接受為期一年隨訪工作的患者;X射線片檢查時,膝關節結構較為清晰的患者;患膝活動度在110°以上的患者。
排除標準:接受內側開放楔形脛骨高位截骨治療的同時,開展其他關節手術治療的患者;雙側患病的患者;影像學資料不完整或術后失訪的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單髁置換術治療,調整患者體位為平臥位,實施全麻以后,調整膝關節呈屈曲90°狀態,將關節囊切開,對關節囊周圍軟組織實施松懈處理,將骨贅徹底清除,同時將內側半月板切除。取脛骨導向器安裝好,根據脛骨內側平臺的受損程度控制截骨厚度,對下肢力線進行校正,截骨以后試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用假體。在股骨內踝實施截骨工作,對截骨面進行打磨,開模以后實施股骨試模處理,安裝并固定,在下肢應力狀態之下,調整股骨假體和襯墊間隙在2mm,隨后留置引流管,并逐層縫合手術切口。
觀察組患者給予內側開放楔形脛骨高位截骨治療,取長度為5cm左右的手術切口于膝前內側位置,將組織依次切開,對內側副韌帶淺層實施松解處理,實施部分鵝足游離操作,自關節下緣3.5cm位置取2枚克氏針平行鉆入至腓骨頭上緣部位,將截骨防線確定并且施第一刀截骨處理,保留1.5cm左右厚度的脛骨結節,向上同第一刀截骨相交,呈現110°角(第2刀截骨),放置力線桿,取撐開器將骨折斷端逐級撐開,在X線透視下確定下肢力線,內側以鋼板固定,留置引流管并縫合切口。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計兩組患者的美國特種外科醫院(HSS)膝關節評分及屈膝最大角度,均于術后6個月評估。
1.4統計學處理
本文研究對象在分析匯總后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以均數差x±s)表示兩組膝關節內側間室骨性關節炎患者的計量資料,經t檢驗。結果顯示P<0.05則代表數據之間的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膝關節HSS評分和屈膝最大角度同對照組患者相比較,均明顯更高,P<0.05,詳細結果見表1所述:
3討論
膝關節內側間室骨關節炎的臨床發病率伴隨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而明顯提升,科學合理的治療對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以及降低致殘率而言有重要意義[2]。近年來,疾病治療的手術方案伴隨醫療水平提升、臨床治療方案逐漸優化以及醫務人員經驗的積累等而逐漸增加,單髁置換術和內側開放楔形脛骨高位截骨均為臨床常用術式[3]。
內側開放楔形脛骨高位截骨手術的操作較為簡便,且該術式不會導致骨丟失,對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該術式對患者機體產生的創傷較小,無需將腓骨截斷,可避免肢體縮短以及截骨端移位等,對患者術后機體康復有重要意義[4]。臨床相關研究表明[5],內側開放楔形脛骨高位截骨的臨床療效同下肢力線矯正之間有密切關聯,若矯正不足或矯正過度均可對術后機體康復效果產生不良影響。
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膝關節HSS評分以及屈膝最大角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內側開放楔形脛骨高位截骨在膝關節內側間室骨關節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可以促進膝關節功能恢復,且有利于患者預后改善,具有廣泛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凌,馮樹生. 內側開放楔形脛骨高位截骨術治療內側間室膝骨關節炎的療效分析[J]. 四川醫學,2021,42(7):706-710.
[2] 劉軍龍. 內側開放楔形脛骨高位截骨術治療膝關節內翻畸形患者的效果[J]. 醫療裝備,2021,34(11):109-111.
[3] 劉國強,潘浩,王青田,等. 關節鏡聯合內側開放楔形脛骨高位截骨術后的步態分析[J]. 實用手外科雜志,2021,35(2):166-169,172.
[4] 劉國強,潘浩,王峰,等. 開放楔形脛骨高位截骨聯合關節鏡清理術治療內側間室膝骨關節炎的療效分析[J]. 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21,18(6):13-18.
[5] 衛文博,段大鵬,黨莎杰,等. 開放楔形脛骨高位截骨術治療膝關節內側間室骨關節炎近期療效觀察[J].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21,35(5):504-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