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嘉亮?葉丹娜
【摘要】本研究采用行動研究法,以特殊學生心理咨詢為突破口,以特殊學生綜合康復訓練的需求為依據,充分了解特殊學生家庭心理咨詢的需求,整合學?,F有的教學資源,最大限度地支持家長,在社會、學校與家庭的合作教學活動中,重點加強對家長特殊教育理念、方法、技巧的引領和培訓,充分發揮和提升特殊學生家長自主開展心理咨詢的積極性和科學性,大力倡導和實施家校合作的協同教學,努力構建特殊學生心理咨詢的家庭醫生模式。研究促進了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主人翁意識,提升學校的“醫教結合”的心理咨詢的品質,使更多的特殊學生終生受益,幫助更多的特殊孩子家庭和諧發展,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特殊學生;心理咨詢;支持性教育;家庭醫生模式
“醫教結合”不僅是現代特殊教育發展的大方向,亦是教學實施的其中一項原則,“醫教結合”理念與具體措施的體現之一是構建綜合康復模式。在九零年后,支持性教育需求加大,于是“支持”成為特殊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并加以整合、而現有相關資源,包括學校、家庭與社區則需要相互聯系、配合,形成有機結合。
支持性教育需要家長的加入,這一方面體現特殊學生家庭的綜合情況及需求得到重視,同時家長會對特殊教育有實效且穩定的系統支持,家校密切合作,讓教學目標有效達成。
一、“家庭醫生模式構建”的現狀不容樂觀
當前家校合作的難點之一是兩者之間聯系不夠,溝通不暢,意見不合。對家長來說,將對子女的知識學習、動作發展、處世修養等綜合素養的提升都寄望學校,希望學校幫辦所有,而自己卻置身事外,甚少陪伴子女;而其他與學校接觸度高的家長,對子女的教育通常為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和機械地執行學校布置的任務單,不求甚解,較少自己獨立觀點;在特教學校方面,目前政府社會對其提供資源充足,比如專業的設備,專業的書籍、專業的師資,但與家長面談機會不多,且每段談話時長無法完全滿足家長需求,家校溝通交流機會需擴大,各資源間統合及利用率需提高。
在2016年版《培智學校課程標準》出臺后,新時期的特殊教育課程實施實現了有據可依。但是,在教學理念、具體教學上,特殊教學仍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亟待統一教學思想,細致落實,加大課堂教學監督力度。我們應該充分調動家長資源,因為他們對特殊兒童有設身處地的體驗;調動教師資源;因為這是他們的本職工作;調動學校資源,因為學校就是特殊教育的前沿陣地。本研究從學校個別康復的實際出發,討論充分調動各方資源的方法,提高家校醫教結合效能,充分服務特殊兒童家庭,從而更好地教育更多的特殊兒童。
二、“家庭醫生模式構建”的研究意義深遠
特殊學生的教育,需要學校對特殊教育課程標準的正確理解與落實,同時更需建構一套完整特殊學生的支持系統,以滿足特殊學生的特殊需求。間接輔導特殊學生的父母,比直接面對特殊學生更有效、更實用。因為特殊學生家長是特殊學生長期的、直接的學習協助者和生活照顧者。該家庭體系比任何教育醫療機構及其他專業人員、更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清楚了解特殊學生家庭需求、全力支持家庭,將是目前對特殊學生最合適的服務方式。家庭教育在特殊教育中有著支持性地位。家長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他們是對孩子療育的臨床實踐者。在對孩子日常生活的照顧教導中,家長起著示范引領的作用,是孩子學習的信心來源與源動力。再者,家庭資源的有效調動,會讓特殊學生的個體康復訓練的效果有良好的提升。日常的學習、生活習慣養成有高質的實現,從而利于學習目標的達成。
三、我?!凹彝メt生模式構建”研究的具體過程
(一)提高理論認識,明確研究相關的核心概念
1.支持性教育:支持性教育是指將把特殊教育的核心放在對學生成長與康復的支持上,以此整合、利于所有資源,實現社會、家庭和學校的緊密聯系與高效合作。支持是什么?這包括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資源,當然也包括各種實物資源。這個目的在于實現學習個體的獨立性和自主生活、自主工作。
2.家庭醫生:一般意義上的家庭醫生指的是處于當地社區的、可供利用的設施及資源,家長能在此平臺上中獲得所需的資源,從而提高其家庭教育效能,使學生家庭得到尊重,家庭的壓力得到緩解。對于特殊教育而言,家庭醫生指的是學校向學生家庭提供教學及生活資源上的支持。
(二)選取適宜的研究對象,理清研究的主要內容
家長是孩子最主要的教育者,家長參與教育孩子,與學校教育協調一致,不僅有助于孩子的發展,有助于構建和諧一致的教育環境,促進孩子積極健康的發展。特殊學生在身心發展上有其特殊需要,不能僅依靠有限的學??祻唾Y源。學生家長參與教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需要充分發揮,如此特殊學生的康復訓練才有顯著效果。
由此我們有研究構建特殊學生心理咨詢家庭醫生模式的設想。
針對此次理念,我校對孩子家長在家庭心理咨詢上的需求進行深入分析,探究原因。我們對全校85名在讀學生(一至九年級學生)的家長進行心理咨詢的需求調查,結果顯示:
1.家長了解心理咨詢的重要性
學生家長有心理咨詢的需求。在家庭心理咨詢中,家長普遍反映缺乏咨詢的方法和技巧,被孩子的行為問題、語言發展遲緩所困擾。
2.家長急需心理咨詢的專業知識與指導
家長們很想通過參與心理咨詢來促進自己孩子的進步,但苦于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的指導。由此可見,家長急需專業的知識和指導對孩子進行心理咨詢。
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家長的意愿,選取我校和社區合共近30名特殊學生心理咨詢為研究對象。以這些特殊學生醫教結合,綜合康復的需求為依據,充分了解特殊學生家長家庭心理咨詢的需求,整合學?,F有的教學資源,最大限度地支持家長,在家庭、學校、社區的互動教學活動中,重點加強對家長特殊教育理念、方法、技巧的引領和培訓,充分發揮和提升特殊學生家長自主開展心理咨詢的積極性和科學性,大力倡導和實施家校合作的協同教學,努力構建特殊學生心理咨詢的家庭醫生模式,讓家長參與進特殊教育行列中,使更多的特殊學生終生受益,幫助更多的特殊孩子家庭。
(三)采用行動研究法,制定科學的預期目標,有的放矢
采用“學校本位”的行動研究法,以學生綜合心理咨詢為整體規劃,由學校教師及家長在真實的心理咨詢情境中,研究如何滿足特殊家庭心理咨詢的動態需求,建立以特殊家庭需求為核心的心理咨詢支持系統。此研究結果能滿足家長的需求,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具體的預期目標是:
1.了解特殊學生家長在家庭心理咨詢中遇到的困難及需求。
2.根據學生家長的需求,整合學?,F有的教學資源,給家長提供支持。
3.完善學校心理咨詢體系,構建家長介入學生心理咨詢的支持模式。
(四)認真規劃可行的研究步驟,分段實施
本研究模式為行動研究,步驟分三步。
1.準備階段:做好方案的準備工作。
成立研究小組,明確研究目標。
加強理論學習,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研究計劃,確定工作策略。
調查、研究全校、周邊社區特殊學生家長對孩子開展心理咨詢的現狀,明確對家長參與心理咨詢的教育策略。
選取部分最迫切需要進行心理咨詢的特殊學生家長,確定研究對象。
對特殊學生家長開展心理咨詢研究方法、技能技巧的初步培訓,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做好前期的相關準備工作。
2.實施階段
對選定的研究對象加強對心理咨詢過程的指導、監控和交流研究,定期開展如:家長介入心理咨詢方法技巧的講座,家長介入心理咨詢經驗交流、家長介入心理咨詢現場觀摩等活動,并在實施過程中研究、調整、完善課題方案。具體做法:
(1)提高家長介入心理咨詢的能力
定期專題講座培訓;
家長介入心理咨詢的咨詢活動;
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和社區康復機構之間的觀摩交流活動。
(2)加強對家長介入心理咨詢的實施各階段的研討
調查階段:由校心理咨詢小組的教師和家長對研究對象的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了解和訓練前的基礎能力評估,提出心理咨詢建議。
計劃階段:由校心理咨詢小組的教師與家長集體研討交流,由家長主導,詳細制定出各個研究對象的心理咨詢計劃。(包括心理咨詢的長、短目標;心理咨詢的具體方法、途徑;心理咨詢的器具等)
實施階段:由家長根據制定的康復計劃對特殊學生實施心理咨詢,并做好心理咨詢的情況記錄。
評估調整階段:家長對孩子上階段實際的心理咨詢的情況進行總結、反思,并進行訓練后的基礎能力評估,調整和制定下一階段的心理咨詢計劃。
(3)總結階段
做好資料分析、整理工作。
總結及形成成果。
四、我?!凹彝メt生模式構建”研究初見的一點成效
(一)現實成果
通過研究,摸索了提高家長參與家庭心理咨詢參與積極性的模式,利用開展家長專題培訓,開展親子訓練等方式,初步構建具我校特色的心理咨詢家庭醫生模式,教給家長心理咨詢的專業知識,指導家長在家進行心理咨詢。在實踐過程中,康復教師撰寫家長親子訓練指南,為我校教師搭建專業化平臺,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在分析、整理學生個案接受咨詢前后的評量資料,對訓練后家長的反饋意見進行收集、整理,發現在家長的支持下,學生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進步。
(二)理論成果
1.家長方面的提升
家庭醫生模式的構建有助于滿足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期望,轉變家長對孩子教育觀念,即時強化家長正確的教育觀念。特殊學生家長對此服務模式有迫切需求,不會因為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及自我期望的不同而有改變。當家長感受到尊重,他們的參與度也會提高。
以往特殊學生的心理咨詢都由學校的老師包辦,家長常常以工作繁忙或不懂訓練為借口拒絕配合或參與。而現在,家長通過每天參與學校的心理咨詢活動,不但潛而默化地習得了方法和技巧,更看到自己孩子或與其孩子同等程度的孩子是可以訓練的,并與取得教育成效的家長交流訓練的心得,從而轉變家長對孩子的錯誤觀念。同時,在全校的家長活動中,讓個案的孩子進行能力展示,邀請其家長發言,大家肯定和贊同家長的訓練方法和觀念,能很好地調動家長開展家庭康復教育的積極性。
2.教師方面的提升
在研究中,所有心理咨詢的教學活動以及對家長的專業培訓的調整都是根據每個家長的需求設計,而非事先安排,需求不同,活動和培訓也隨之而變化。心理咨詢活動的觀摩和教師對家長的培訓不僅提升家長家庭心理咨詢的實踐能力,更提升學校課程質量及教師教學能力。同時,參與研究的家長也是教育的資源,他們不僅可以給其他家長提供支持,更可以給教師提供支持,這些分享與交流更為全校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和支持,有助于全校教師的專業技能的提升。
3.家校合作方面的提升
家庭醫生模式的構建,學校是從特殊學生心理咨詢需求的角度入手支持家長,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家長對其孩子的綜合心理咨詢的能力,使他們通過學校的支持轉為自我的支持,使家長更好地參與學校的教育。這時,家長不僅是孩子的養護者,更學校信息的接受者、執行者和傳遞者,學校不但尊重了家長的需求,更視家長為教育合作者、決策合作者。以學校為平臺搭建了特殊學生心理咨詢的家庭醫生模式,動態地滿足特殊學生的康復教育訓練需求,提高了家長的主人翁精神,增進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權利與義務意識以及教育行動力,發揮家長的效能,監督學校醫教結合的教育效果,使家庭教育訓練與學校教學品質得以相互促進與提高。
4.我?!凹彝メt生模式構建”研究的努力方向
在本模式中,教師教給家長的心理咨詢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能讓家長在支持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擁有解決問題的自信??傊?,從物質及心理上的家校聯合、家家互助、相互支持、社區支持模式,引導家長從對環境的依賴轉變為“自我支持”,曾經有位家長說過:“了解我們的孩子,找一種適合的生活方式,不放棄、不后悔、不幻想、保持樂觀、認真過每一天……”。
特殊學生心理咨詢的“家庭醫生模式構建”是一個動態推進的過程,也是家長及學生成長的路程,無須拔苗助長。我們要讓家長加入特殊教育中,家長在不同起點上的接受和適應力是不同的,家校互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逐漸達到最佳狀態。因為每個孩子實際問題不同,師資水平、家長文化程度、學校設施設備等條件各異,需要專業、靈活的活動設計,所以各家庭要因地制宜地做調整。家校聯動、合作宣傳與推廣,讓家長參與家庭教育訓練得到重視,推動特殊教育的社會影響。
【參考文獻】
[1]劉家勤 .《論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受教育權保障的家長義務》中國特殊教育2001(6):3-7
[2]劉全禮.《特殊兒童的家庭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32-35
[3]李翠玲.《個別化教育計劃(IEP)理念與實施》華夏出版社,2011:5-7
[4]李生蘭.《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科學出版社 ,2007:71-74
[5] Edward E. Jacobs,Riley L. Harvill,Robert L. Masson《團體咨商技巧與策略》 程小蘋 五南出版社,2013: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