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占(高級會計師)朱韋橋(研究員)麻磊(高級工程師)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電子計算技術研究所 北京 100081)
內部固定資產交易合并處理,是指企業集團在編制集團合并財務報表時,將內部各成員企業相互之間發生的固定資產交易所實現的銷售損益予以抵銷。目前,大部分企業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針對集團內部固定資產交易合并處理,仍使用手工方法,少量企業在核對交易數據方面通過Excel模型實現,只有極少數信息化程度較高的企業,通過對財務軟件進行定制化開發實現了一定程度的自動化處理。
集團公司內部關聯交易中,一方(以下統稱“銷售方”)將自身生產的產品銷售給內部其他企業(以下統稱“購買方”)作為固定資產的情況較多,且數量較大,該類關聯交易業務合并財務報表抵銷涉及固定資產入賬至報廢的整個周期,比一般的內部抵銷處理復雜很多。以A集團公司為例,其財務軟件在自動識別、收集、核對內部固定資產交易數據方面存在不足,各級財務部門在進行合并財務報表編制時基本依靠手工抵銷,工作量巨大且存在抵銷不充分的情況。為滿足內部管理及外部監管的需要,加強內部固定資產交易管理和對賬,A集團公司提出補強財務軟件功能,希望以賬務協同與對賬為基礎,自動識別該類抵銷事項,并在固定資產整個生命周期內,通過預設抵銷規則,自動生成調整分錄和抵銷分錄,方便集團用戶進行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
(一)合并報表范圍。A集團公司屬于交通運輸行業,下設逾30家二級單位,二級單位旗下共下設約1 000家三級單位。A集團公司以及所屬二級單位均能夠對各自下設單位形成控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規定,A集團公司應將二級單位納入合并報表范圍,同時,二級單位應分別將各自下設的三級單位納入合并報表范圍。A集團公司內部固定資產交易模式包括:(1)二級單位間一方將自身生產的產品銷售給另一方作為固定資產;(2)二級單位將自身生產的產品銷售給三級單位作為固定資產。由此發生的交易構成關聯方交易,A集團公司在編制合并報表時應將該部分收入、成本以及固定資產存續期間的折舊等予以抵銷。
(二)會計核算和報表編制。A集團公司內統一使用自研的財務軟件,財務軟件主要包含賬務處理、集團報表和固定資產等功能模塊。賬務處理模塊中“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科目設置了“客商”輔助,且內部關聯交易雙方填制憑證時,可利用“賬務協同”功能將雙方憑證進行關聯形成協同憑證。發生內部固定資產交易時,銷售方編制確認收入憑證:借記“應收賬款——采購方”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采購方”“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采購方編制采購憑證:借記“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科目,貸記“應付賬款——銷售方”科目。
每月A集團公司合并報表編制人員要等二級單位以及三級單位報表編制好以后,在集團報表模塊中編制集團合并報表。雖然集團報表模塊中設置了部分內部交易取數和抵銷功能,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不能自動識別內部關聯交易事項類型,不能收集并核對二級單位之間、二級單位與三級單位之間發生的內部固定資產交易數據等。
1.憑證協同。通過賬務處理模塊“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科目設置的“客商”輔助以及“賬務協同”功能,將內部固定資產交易雙方的憑證進行關聯形成協同憑證,通過雙方協同憑證,系統自動識別內部固定資產交易業務。
2.關聯交易對賬。從協同憑證中提取合并期內交易雙方入賬數據,進行內部關聯交易數據對賬。若在購銷業務發生時,購買方入賬為在建工程,且在當前所在合并期內,購買方未轉固,銷售方收入數據、購買方在建工程數據對賬一致;若在購銷業務發生時,購買方入賬為固定資產,銷售方收入數據、購買方固定資產數據對賬一致。
3.購買方入賬信息動態追蹤。若在購銷業務發生時,購買方入賬為在建工程,需追蹤轉固時點以及轉固后形成的固定資產中內部購銷價值、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折舊年限、后續的更新改造、調撥、報廢等信息;若在購銷業務發生時,購買方入賬為固定資產,則追蹤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折舊年限、后續更新改造、調撥、報廢等信息。
4.合并抵銷。以對賬信息及購買方入賬信息的動態追蹤數據為基礎,匹配適用的抵銷規則,自動生成合并工作底稿。
1.賬務協同流程。關聯交易雙方通過賬務處理模塊“賬務協同”功能進行憑證協同時,發起方填制憑證并發送協同信息至接收方,接收方依據協同信息進行賬務處理,依此形成協同憑證。交易雙方形成的協同憑證不允許隨意撤銷,但在特殊情況下,雙方可發起撤銷操作。賬務協同處理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賬務協同處理流程
2.對賬流程。在每月編制合并報表前,A集團公司各層級合并報表編制人員在賬務處理模塊發起交易對賬,系統自動從協同信息中提取交易數據,同時追蹤合并期內在建工程轉固狀態,并依據追蹤結果進行金額一致性核對,核對一致,生成對賬單,核對不一致,允許進行手工處理。對賬處理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對賬處理流程
3.生成抵銷底稿流程。A集團內部各層級合并單位收審下級單位報表后進行匯總,結合交易對賬情況,開始編制合并財務報表。系統依據對賬結果、銷售方存貨毛利率、固定資產折舊信息等匹配抵銷規則并自動生成抵銷分錄。特殊情況下,系統允許手工調整或補錄抵銷分錄,最終匯總生成抵銷底稿。生成抵銷底稿流程如圖3所示。
圖3 生成抵銷底稿流程
1.設定業務場景。A集團公司內部固定資產交易涉及的合并處理場景共有四種:(1)購買方入賬為在建工程,購銷當期未轉固,跨合并期轉固;(2)購買方直接入賬為固定資產;(3)固定資產存續期間發生更新改造;(4)固定資產存續期間在集團內部發生調撥轉移。結合A集團公司實際情況,在集團報表模塊新增“內部固定資產交易”關聯方交易業務類型,并在此業務類型下新增以上四種合并場景,便于系統依據特定條件自動識別。
2.設定抵銷規則。按照抵銷場景,逐一梳理抵銷規則,并將抵銷規則錄入系統,需要錄入的抵銷規則如下:
(1)購買方入賬為在建工程,購銷當期未轉固,跨合并期轉固。
①抵銷與在建工程相關的銷售收入、銷售成本以及在建工程中包含的未實現內部銷售損益:
借:營業收入(銷售方不含稅收入)
貸: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毛利率)]
在建工程(營業收入×毛利率)
②連續編制,合并期未轉固:
借:未分配利潤
貸:在建工程(營業收入×毛利率)
③連續編制,合并期轉固。
抵銷固定資產原價中包含的未實現內部銷售損益:
借:未分配利潤
貸:固定資產——原價(營業收入×毛利率)
抵銷固定資產當期多計提的折舊: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貸:營業成本、管理費等(未實現的內部利潤/折舊年限×合并期實際計提折舊年限)
④轉固后,連續編制。
以前合并期購銷固定資產年初結轉: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貸:固定資產——原值(營業收入×毛利率)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以前合并期內多計提的累計折舊)
抵銷固定資產當期多計提的折舊: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貸:營業成本、管理費等(未實現的內部利潤/折舊年限×合并期實際計提折舊年限)
⑤上期已提足折舊,合并期超期使用。
以前合并期購銷固定資產年初結轉: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貸:固定資產——原值(營業收入×毛利率)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以前合并期內多計提的累計折舊)
⑥固定資產清理(有預計凈殘值,無殘值處置損益)。
合并期內提完折舊并清理: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未實現內部利潤-以前合并期內多計提的累計折舊)
貸:營業成本、管理費等(未實現的內部利潤/折舊年限×合并期實際計提折舊年限)
貸:營業外支出
合并期內未提完折舊提前清理:分錄同上。
超期使用后合并期清理: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未實現內部利潤-以前合并期內多計提的累計折舊)
貸:營業外支出
⑦固定資產清理(有殘值處置收入,彌補了凈殘值):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營業收入×毛利率)
貸:營業外收入
借:營業外收入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毛利率×以前年度累計折舊)
借:營業外收入
貸:營業成本、管理費等[毛利率×(累計折舊-以前年度累計折舊)]
⑧抵銷因逆流存貨交易發生的遞延所得稅對少數股東權益的份額:
借:少數股東損益[毛利率×(累計折舊-以前年度累計折舊)×(1-所得稅稅率)×少數股東持股比例]
貸:少數股東權益
借:少數股東損益[(營業收入×毛利率)×(1-所得稅稅率)×少數股東持股比例]
貸:少數股東權益
⑨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營業收入×毛利率-累計折舊)×少數股東持股比例)]
貸:所得稅費用
(2)購買方入賬為固定資產。
①抵銷與該固定資產相關的銷售收入、銷售成本以及原價中包含的未實現內部銷售損益:
借:營業收入(銷售企業不含稅收入)
貸: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毛利率)]
固定資產(營業收入×毛利率)
②抵銷固定資產當期多計提的折舊: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銷售方毛利率×累計折舊)
貸:營業成本、管理費等(未實現的內部利潤/折舊年限×合并期實際計提折舊年限)
③連續編制;④上期已提足折舊,合并期超期使用;⑤固定資產清理(有預計凈殘值,無殘值處置損益);⑥固定資產清理(有殘值處置收入,彌補了凈殘值);⑦抵銷因逆流存貨交易發生的遞延所得稅對少數股東權益的份額;⑧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同第(1)部分的④—⑨。
(3)固定資產更新改造。
①合并期固定資產轉在建狀態,無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貸:在建工程[(轉出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累計折舊)×毛利率)]
②更新改造支出,從關聯單位購進工程物資轉入在建,本期在建工程未轉固:
借:營業收入
貸: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毛利率)]
在建工程(營業收入×毛利率)
③更新改造支出,從關聯單位購進工程物資轉入在建,本期在建工程轉固:
借:營業收入
貸: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毛利率)]
固定資產——原價(營業收入×毛利率)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毛利率×該購進工程物資部分累計折舊)
貸:營業成本/管理費用
(4)固定資產轉移,對于合并主體來說,股權投資比例發生變化。按照組織架構、股權投資比例重新計算各期需要抵銷的金額。
(四)系統實現。系統在識別抵銷場景并自動匹配抵銷規則時,需從協同憑證提取采購方入賬科目并追蹤科目動態,還需從固定資產模塊提取內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資產、折舊及動態等,然后去匹配每個抵銷規則的適用條件自動生成抵銷分錄。具體實現方式如下:
1.科目動態追蹤。若購買方入賬為“在建工程”,合并期需追蹤“在建工程”轉固動態,追蹤方法為:在固定資產模塊錄入資產卡片時,“新增類型”為“新(自)建”、“制造廠商”為內部單位時,對該卡片進行標記,該卡片生成的固定資產入賬憑證貸方“在建工程”科目需強制選取協同憑證進行核銷。
2.內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資產信息提取。在固定資產模塊對內部形成的固定資產卡片進行標記,對應資產計提折舊方法、使用年限、預計凈殘值、折舊列支、后續支出、動態信息在財務軟件各模塊之間進行數據共享,供對賬、抵銷提取。
3.為抵銷規則設定條件,系統按照條件自動匹配抵銷規則。給錄入系統的抵銷規則設定適配條件,示例如下:
(1)為購買方入賬為“在建工程”,購銷當期未轉固,首次合并時適用的抵銷規則設定適配條件。
①抵銷規則:
借:營業收入(銷售方不含稅收入)
貸: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毛利率)]
在建工程(營業收入×毛利率)
②適配條件:場景識別:從協同憑證識別購買方借方科目為“在建工程”;對賬結果:銷售方收入數據、購買方在建工程數據核對一致;科目動態:“在建工程”追蹤結果為“未轉固”;合并期次:購銷當期首次合并。
(2)為購買方入賬為“在建工程”,連續編制,合并期轉固適用的抵銷規則設定適配條件。
①抵銷規則:
借:未分配利潤
貸:固定資產——原價(營業收入×毛利率)
②適配條件:場景識別:協同憑證購買方借方科目“在建工程”在合并期核銷形成固定資產;對賬結果:固定資產原值與“在建工程”核銷數據核對一致;科目動態:“在建工程”追蹤結果為“全部轉固”;合并期次:非首次合并。
(3)為購買方入賬為“固定資產”,入賬當月適用的抵銷規則設定適配條件。
①抵銷規則:
借:營業收入(銷售企業不含稅收入)
貸: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毛利率)]
固定資產(營業收入×毛利率)
②適配條件:場景識別:從協同憑證識別購買方借方科目為“固定資產”;對賬結果:銷售方收入數據、購買方固定資產原值核對一致;合并期次:購銷當期首次合并。
(4)為固定資產入賬后首次計提折舊適用的抵銷規則設定適配條件:
①抵銷規則: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貸:營業成本、管理費等(未實現的內部利潤/折舊年限×合并期實際計提折舊年限)
②適配條件:場景識別:固定資產模塊內部形成的固定卡片進行了首期折舊;合并期次:合并期為內部固定資產首次折舊期。
給錄入系統的每個抵銷規則設定適配條件后,系統根據從協同憑證提取的信息,結合科目動態追蹤結果、內部固定資產卡片折舊、動態信息等組合去自動匹配抵銷規則,以實現自動生成抵銷底稿的功能。
本文針對A集團公司內部固定資產交易合并處理業務,提出系統自動處理實現方案,使財務軟件能夠自動收集、核對關聯方交易合并抵銷數據并自動生成抵銷數據,切實減輕財務人員負擔,強化報表準確性、及時性,并對集團公司提升財會基礎工作、提高合并抵銷業務處理效率、降低財會數據審計和財務報告披露風險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