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中建路橋集團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為提高公路質量,保證公路行駛的暢通舒適,有必要對已經不滿足當前交通量要求的道路進行改擴建處理。目前,我國常采用的改擴建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分離擴建,該方法是通過在已經修筑道路一側或兩側同時新建公路。第二種是新老拼接擴建,該方法直接在原路基一側或兩側施工,擴充車道數量。相比分離擴建,新老拼接方式更加節約成本且占地較少,更加適用于城市道路中,本文主要通過結合工程實例來介紹新老拼接施工工藝及其在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1]。
某公路路線全長13.6km,早期設計車道數量為雙向四車道,由于當地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導致當前道路交通量已經遠遠超過道路所能承受的交通量,時常造成交通堵塞,嚴重影響城市道路正常通行。為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經過充分考慮后決定采用新老路面拼接的方法擴充車道數量來提高道路標準。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先對k10+000~k12+000路段共計兩公里試驗路段施工,施工驗收滿足要求后再實施全線施工。經過資料查詢與檢測單位報告顯示,道路結構組成為瀝青面層+水穩碎石基層,具體組成如表1所示。

表1 道路結構組成
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在選取材料作為新建車道的路面時,應當盡可能保持與原材料相同。其中,原材料主要包括瀝青、碎石和水泥等。
1.瀝青
經過鉆芯取樣試驗得到原道路瀝青采用為SBS改性瀝青,因此選用相同型號的瀝青作為原材料,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瀝青測試結果
2.碎石
根據鉆芯試驗檢測結果可知,原道路結構的碎石是當地盛產的玄武巖碎石,故選用玄武巖碎石作為原材料,試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碎石技術指標檢測結果
3.水泥
為了緩解水穩基層的干縮溫縮效應,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作為原材料。
1.施工準備
施工開挖前,由于原道路存在護欄,因此需要人工拆除試驗路段兩側護欄,同步施工畫線,確定施工開挖區域,避免對原道路造成損壞。同時,測量原道路的標高,保證拼接后的道路能夠與原道路充分吻合,避免出現拼接后高低不均的現象[2]。
2.道路的開挖
道路開挖時面層可通過銑刨機處理面層瀝青混合料,銑刨前,提前設置好銑刨深度,控制銑刨深度誤差,設置完畢后,根據開挖前標記的施工區域開展銑刨處理,并采用挖掘機處理路面水穩基層,施工完畢后,需要施工人員根據設計要求尺寸使基層形成臺階狀,確保后續施工順利開展。
3.基層與底基層拼接
施工采用的原材料均通過當地的拌和廠制備,水泥穩定碎石進場前需要對新建道路的路基進行碾壓處理,保證土基滿足要求后方可進行底基層施工操作,同時進行必要的排水措施,例如鋪設級配碎石墊層等。材料進場后,根據標線高度攤鋪水泥穩定碎石,對比原基層標高適當調整新建路面基層標高,保證銜接處和基層整體平整。攤鋪后,采用鋼輪壓路機碾壓處理,灑布透層油,待透層油滲透深度滿足要求后,再開展面層拼接施工[3]。
4.面層的拼接
基層施工完畢后,經過一定時間養護待其強度成型后方可開展后續施工,瀝青面層施工需要采用三種不同材料的瀝青混合料攤鋪,在拼接施工時,接縫處的質量難以控制,施工不當時十分容易形成縱向裂縫,同時在水分的滲透下,瀝青路面易發生水損壞。因此,在接縫攤鋪與碾壓時需要人工補料,防止接縫處瀝青脫落。碾壓時,確保新建路面的標高與原路面標高相同。
路面拼接質量的好壞不僅僅由施工決定,施工前的材料檢測也同樣重要,原材料中的瀝青、水泥和碎石三大類主要材料的性能對施工后性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各方面性能滿足要求的材料用于施工方可達到質量要求。
標高的測量至關重要,精準的測量保證了新老拼接處能夠充分銜接,避免了高低不均現象的出現。新老路面銜接處的質量控制是保證瀝青路面在通車后不產生病害。如果未對拼接處進行補料處理,接縫處在通車后十分容易出現混合料脫落。
施工完畢后,為了檢測試驗路段施工工藝是否滿足要求,對k10+000~k12+000試驗路段路進行壓實度檢測,根據試驗結果可知,試驗路段瀝青層最終壓實度為98.8%,滿足規范要求,說明施工質量良好。
本文結合路面拓寬工程實例,探究了新老路面拼接的施工工藝和質量控制措施,提出了分離式擴建和新老路面拼接兩種道路擴建方法,并詳細介紹了新老路面拼接方法的原材料選擇和施工工藝,最后以實際數據說明新建道路試驗路段壓實度滿足要求,施工質量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