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豪
摘 要:深度融合發展背景下教育出版推進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鏈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教育出版產業鏈雖然在創新力塑造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臨著進一步提高附加值的挑戰。未來,教育出版提升產業鏈現代化的路徑,還需在強鏈、補鏈和延鏈上積極探索。
關鍵詞:融合發展 教育出版 產業鏈現代化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包括教育出版在內的整個出版產業進入了“深化改革創新,轉化增長動能,更好搶占數字時代出版發展制高點”[1]的深度融合發展階段。在此背景下,教育出版新型業態、新型企業和新型消費模式層出不窮,推動教育出版產業鏈向著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現代化發展方向邁進。
一、教育出版產業鏈現代化的意義
產業鏈現代化本質是產業現代化內涵的延伸和細化,是用當代科學技術和先進產業組織方式來武裝、改造傳統的產業鏈,使產業鏈具備高端鏈接能力、自主可控能力和領先于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水平。[2]教育出版產業鏈的現代化,則是依托媒介信息技術創新和先進的產業組織方式,對傳統教育出版產業鏈上的編輯—印刷—發行環節進行改造和重塑,以提高其持續創新競爭力。
(一)符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教育出版產業鏈現代化,符合新時期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2021年3月13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要“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這是國家在新時期“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的重要戰略目標。教育出版產業屬于對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起全局性、先導性作用的基礎產業——文化教育產業,其產業鏈現代化是國家現代產業體系的一部分。
(二)推進出版業高質量發展
教育出版產業鏈現代化對于推動教育出版融合創新驅動型的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2021年12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的《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中,提出要“支持產業鏈上下游深度融合”和“提升出版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這為新時期教育出版產業借助產業鏈上中下游的融通創新以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深度融合發展背景下教育出版產業鏈的現代化,是涉及產業科技創新應用和產業轉型升級等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
二、教育出版產業鏈現代化的現狀
產業融合和媒介融合背景下,教育出版產業積極適應輿論生態、文化業態和傳播形態的廣泛與深刻變化。越來越多的傳統教育出版機構,通過一系列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教育出版產品和服務,正在從專業化的內容提供商向綜合性的知識服務商轉型。基于此,教育出版產業鏈現代化在創新性塑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創新性強的教育出版產品
依托深度融合發展業態,教育出版機構正在整合、統籌產業鏈上的各類資源,如內容、技術和渠道等,不斷提高產品創新性。
1.圍繞教材教輔打造精品力作
教材教輔歷來是教育出版產業的核心產品系列。其相對穩定和剛需的市場需求特征,促使很多傳統教育出版機構通過提升教材教輔的建設能力來打造精品力作,進一步提升創新性產品供給能力。如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將旗下各出版社粵版教材教輔資源進行整合統一,通過統籌開發與生產使得同質化競爭、資源內耗等問題得到解決,教育出版產品的建設能力和精品化也進一步提升。
2.促進在線教育產品體系建設
在線教育作為數字教育出版的重要部分,近幾年已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據《2020—2021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所示,2020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收入11781.67億元,其中在線教育收入為2573億元,占比約為21.8%。教育出版業依托深度融合的發展背景,積極整合產業鏈資源以促進在線教育產品體系建設。如浙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將旗下電子音像社股權轉讓給教育社,促進教育出版產業鏈在內部形成協同效應。
(二)創新性強的教育出版服務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即“雙減”政策。該政策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教育出版服務創新發展的步伐。
1.加強產業鏈上游的服務供給
如上文所述,融合發展背景下,教育出版機構逐漸從傳統的內容提供商向創新性更強的知識服務商轉變。“雙減”政策的落地可謂“助推劑”,加速了這一進程。[3]從產業鏈上游的供給側,加強對教育出版服務項目的研發和投入,可幫助教育出版機構創新自身的教育出版服務。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作業整體設計服務、作業批改反饋服務項目,世紀天鴻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精準教學項目等均屬于此種類型。
2.優化產業鏈下游的服務模式
發行處于教育出版產業鏈下游,是直接面向市場需求和消費的核心環節。部分傳統教育出版機構立足產業鏈下游的需求側,正在實施一種服務創新路徑,即優化已有的教育出版發行服務。如青島城市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文天地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市場需求,不斷完善教育出版發行分銷平臺,創新教輔經營模式。
三、教育出版產業鏈現代化面臨的挑戰
教育出版產業鏈現代化在創新性塑造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如何讓產業鏈進一步具有更高附加值,教育出版仍然面臨著諸多不可忽視的挑戰:一是微觀視角高附加值教育出版產品和服務的缺失,二是宏觀視角產業鏈各環節之間高效協同發展的不充分。
(一)高附加值教育出版產品和服務的缺失
教育出版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提高,需要更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作為產業經濟學領域的核心概念之一,產業鏈具有價值屬性。其上、中、下游之間存在著不同層次的價值交換,即產業鏈各環節對上一環節追加技術、資本或者勞動力投入以實現高附加值。也就是說,鏈環越往下,附加值越高。
然而,受制于既有的生產和分配結構并依賴于相對剛需、穩定的市場,教育出版成為出版業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相對低的細分領域。目前很多傳統教育出版機構,對于提高產業鏈附加值的關鍵技術、市場流量,多采取引進、引用方式而較少通過研發、培育的方式獲取。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形成教育出版產業鏈低附加值的路徑依賴,造成高附加值教育出版產品和服務不足。
(二)產業鏈各環節之間高效協同發展的不充分
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高效協同,有利于教育出版產業鏈形成高附加值。現代產業鏈被認為是相關企業根據生產流程所組成的一個線性網絡組織,由許多具有不同組織結構的企業基于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并依據特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構成。[4]基于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是產業鏈各環節之間高效協同的基礎。
深度融合發展背景下,數字出版運營成為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技術開發商和平臺服務商憑借技術優勢在價值活動中居于主導地位。[5]相較于傳統教育出版產業鏈中的編輯、印刷和發行等多環節之間慣有的高效協同,新興教育出版產業鏈之間基于技術、資本等資源的協同度還不夠。尤其對大多數中小型教育出版機構來說,要實現交互性強、創意度高的教育數字產品的資源整合,“需要投入較高的成本,這些都是暫時難以實現的”[6]。
四、提升教育出版產業鏈現代化的路徑探索
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背景下,教育出版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提升,需要立足國家文化強國和教育強國戰略,客觀看待既有成就和面臨的挑戰。未來,教育出版產業鏈現代化的提升,要求基于全產業鏈視角在傳統教育出版的強鏈、新興教育出版的補鏈和融合教育出版的延鏈等路徑上發力。
(一)傳統教育出版的強鏈路徑
傳統教育出版的強鏈,重在增強產業鏈的韌性。產業鏈韌性可以理解為產業鏈在急性沖擊或長期壓力下,以知識創新和技術提升為核心動力不斷提高自身機動性和適應性,以實現持續發展。[7]
1.關注內容創新
隨著媒介信息技術不斷變遷和出版融合向縱深發展,傳統教育出版機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業務沖擊和發展壓力。若想增強自身產業鏈韌性、提升產業鏈現代化,其需要關注具有培根鑄魂和啟智增慧功能的各類教材教輔等的知識創新,加強選題策劃與論證,以實現產業鏈上游內容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很多傳統教育出版機構合理規劃自有教材體系,即規劃國標教材、地方課程教材、高等教育教材和職業教育教材等領域的選題結構,著力提升優質教育出版供給能力。
2.重視科技創新
技術提升是增強產業鏈韌性的核心動力之一。傳統教育出版產業鏈韌性的增強,需要加強科技創新應用。教育出版與其他出版產業細分領域相比,內容相對固定化、體系化,難以從內容本身實現突破性和顛覆性創新。由此,傳統教育出版若想堅守未來融合發展的主戰場,需要基于核心內容要素優勢,借助科技賦能搶占產業鏈上數字化呈現和復制、精準化推廣和發行等環節的競爭優勢。很多出版機構已經開始重視教育出版科技創新。如據對外公開年報顯示,2021年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投入約878萬元進行數字教材的研發。
(二)新興教育出版的補鏈路徑
這里的新興教育出版,主要是指數字教育出版。新興教育出版的補鏈,是基于各鏈環對產業全要素資源的整合和有效配置,解決新興教育出版產業鏈上的缺位和短板問題。
1.整合全產業鏈要素資源
新興教育出版產業鏈的現代化,需要通過先進產業組織方式整合全產業鏈條上的要素資源,解決缺位和短板問題以實現補鏈。深度融合發展背景下,許多機構通過技術、資本、平臺和流量等要素資源優勢進入教育出版,成為新興教育出版產業鏈上的一環。其往往只對某一種或者部分要素資源具備完全的支配能力和權力。因而,為了保障產業鏈的順暢運轉,新興教育出版需要整合這些鏈環及其優勢資源。
2.實現全產業鏈要素有效配置
新興教育出版中很多在教育技術、平臺等垂直領域深耕的機構,進入教育出版市場存在很大的政策、內容和渠道等壁壘。其只有實現了全產業鏈存量要素的高效配置,才能發揮新興教育出版最大的活力和潛力,提高自身在產業鏈上的要素效能。如中文在線數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中國典型的數字出版機構,在新興教育出版服務業務上通過投資北京全品文教科技股份公司等,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以此,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其對產業鏈其他要素的高效共享和有效配置。
(三)融合教育出版的延鏈路徑
融合出版模式指的是在出版業中應用融合技術使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能夠以跨平臺的方式進行合作,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質融合型服務與產品。[8]融合教育出版的概念與之一脈相承,內容聚焦在教育出版。
1.深度融合式的協同創新
融合教育出版的延鏈,重在多元化的協同創新。延鏈,“延”的是教育出版機構的產品鏈和價值鏈。傳統教育出版與新興教育出版基于內容、技術、平臺等實現雙向延伸,促進深度融合式的協同創新。尤其受“雙減”政策和后疫情時代的影響,傳統教育出版和新興教育出版都加快了依托自身優勢、尋求轉型的步伐,二者的深度融合成為關鍵。山東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與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針對智慧教育學習服務平臺的合作,浙江華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與中教未來國際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針對在線教育業務的合作等,都是業界的典型案例。
2.構建高質量產業生態
融合教育出版的延鏈,目的是構建高質量產業生態。傳統教育出版與新興教育出版的深度融合,不僅延伸了各自的產品鏈和價值鏈,更是優化了全產業鏈的結構,繼而形成新的持續競爭力,以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融合教育出版產業鏈的現代化,需要基于教育出版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既發揮傳統教育出版在內容、品牌等方面的優勢,又思考新興教育出版產業鏈各環節的互構關系。以此,方能順應深度融合發展趨勢,構建一個全新的教育出版融合發展格局和生態。
五、小結
綜上,深度融合發展背景下,教育出版產業鏈現代化不僅是時代所趨,更是產業所需。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驅動下,教育出版產業通過創新性強的產品和服務,在產業鏈現代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仍然需要在提高產業鏈各環節的附加值上,進一步加快步伐。傳統教育出版的強鏈、新興教育出版的補鏈和融合教育出版的延鏈等,可成為教育出版產業鏈現代化提升的可行路徑。
(作者單位系英國南安普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