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希杰 聶正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紅色旅游取得長足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時多次瞻仰革命圣地、紅色舊址和革命歷史紀念場所,緬懷革命先烈,賡續精神血脈,對傳承紅色基因、用好紅色資源提出明確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加快發展,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新時代發展紅色旅游要用好紅色資源,從黨的百年奮斗史中汲取前進力量,輻射帶動更多的群體特別是年輕人,薪火相傳、傳棒接力,把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推向前進。
一、十八大以來我國紅色旅游發展成效顯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紅色旅游出游人數呈持續穩定增長態勢,全國紅色旅游景區接待游客累計達51.7億人次,紅色旅游綜合收入累計達1.35萬億元,創造直接就業130.6萬人,間接就業510萬人,占國內旅游市場份額已達到11%以上。僅2019年全國紅色旅游出游人數即達14.1億人次,相比于2004年的1.4億人次增長10倍,相當于全國每人參加紅色旅游一次。2020年,即便受到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紅色旅游出游人數也超過1億人次。2021年適逢建黨100周年,全黨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旅游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各地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開展好紅色旅游的要求,組織廣大黨員干部積極打卡“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社會游客也紛紛走進革命紀念館、博物館瞻仰參觀,接受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各地創造性地將紅色旅游發展與紅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結合起來,與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和弘揚時代精神結合起來,與革命老區經濟社會文化的快速發展結合起來,產生了巨大的政治、社會和經濟效益。實踐證明,紅色旅游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課堂和加強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傳播紅色文化、助力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成效顯著。
二、深刻認識紅色旅游的本質屬性與時代內涵
(一)紅色資源承載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源泉
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人百年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歷程中所積累、凝練起來的寶貴成果,具體可分為有形的物質和無形的精神兩大類。物質形式的紅色資源包括革命遺址、博物館、紀念館等可視化展館,精神形式的紅色資源包括紅色故事、紅色詩歌、紅色書刊等觀念上層建筑。紅色旅游就是將紅色資源與旅游相結合,通過充分激發旅游業和文化產業動力的一種新型旅游方式,其承載的是中國共產黨人一脈相承的精神力量源泉。
(二)教化育人是紅色旅游的本質屬性
紅色旅游可以讓人們在“潤物細無聲”中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與滋養。與其他形式的旅游產品和業態不同,紅色旅游是政治工程、文化工程,擔負著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使命。發展紅色旅游,必須擦亮“紅色底色”,強化其“教化”功能,寓教于旅、促教于游,讓人們特別是年輕一代在紅色旅游中回顧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在旅游中傳承紅色基因、接受精神洗禮,不斷增強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增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這是紅色旅游的本質屬性。
(三)帶動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是新時代發展紅色旅游的新內涵
由于當年革命斗爭需要,紅色景點多位于多省交界的偏遠落后地區,這些地區多數也是欠發達和貧困地區,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較為突出。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發展紅色旅游必須考慮對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和幫扶作用,特別是注重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相關產業,夯實革命老區加快發展的產業根基。通過紅色旅游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滿足老區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是新時代發展紅色旅游的新內涵。
(四)現階段加強紅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是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旅游消費的有效舉措
今年以來,受烏克蘭危機持續及新冠肺炎疫情點多、面廣、頻發等因素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較大壓力,亟需發揮投資和消費的拉動作用。建設旅游基礎設施既可以擴大有效投資,也可以促進旅游消費,是一舉多得的好項目。隨著疫情防控更加精準高效,國內旅游市場加快復蘇,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在就地過節倡議下,各地近郊游成為新的“流量之王”。引導各地抓住旅游復蘇機遇,可以充分發揮旅游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三、當前紅色旅游發展各環節存在不平衡現象
(一)重新建輕修繕
紅色遺存不可再生、不可復制,很多革命舊址舊居或紀念性建筑存在屋頂漏雨、墻體倒塌、木梁斷裂等問題,部分紅色遺跡面臨損毀風險。一些地方熱衷于新建紀念場館,但對現存的紅色遺址的保護修繕卻重視不夠。很多紅色遺存由于缺乏資金而處于年久失修的狀態,即便是納入國保、省保的單位,每年3萬—5萬元的維保資金也非常有限。很多不太有名的紅色遺存目前仍處于待開發狀態,“藏在深閨少人識”。此外,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合村并居、移民搬遷、項目建設等也會與紅色遺址文物保護發生沖突。
(二)重景區輕配套
景區硬件方面,有很多正在建設的紀念館、文化園等,但在交通可達性、配套設施、接待能力等方面,似乎并未同步。以福建省寧德市霍童鎮桃花溪村為例,該村建筑以夯土民居為主,缺少住宿、游客服務中心、特產商品店等配套基礎設施。交通方面,進出景區的公路仍然是影響游客數量的關鍵因素。在閩浙邊臨時省委成立舊址——福建省壽寧縣犀溪鎮甲坑村,自然景色很好,本來是縣委黨校的教學點之一,但由于進村的路太窄,黨校學員的大巴車不方便錯車,久而久之就少有人問津了。
(三)重開發輕管理
很多紅色遺存特別是人物故居權屬復雜。據了解,小部分革命舊址、人物故居為國家所有,由文物部門或其他部門管理,但更多的是歸村集體或個人所有。政府如果征用改造為紀念場館需簽訂固定期限合同,并支付高昂租金,到期后如何處理也是問題。從福建省壽寧縣情況看,受制于有限的政府財力,老革命家曾志的故居破損嚴重,門口只掛一塊牌匾,且長期有居民居住。閩東革命家范式人、葉秀蕃的故居雖已完成原址重建或修繕,但后期維護管理費用尚無著落。
(四)重觀光輕消費
紅色景區很多位于多省交界的貧困地區,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紅色旅游被賦予了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落后地區發展的重任。但由于這些地區產業基礎一般比較薄弱,可供外銷的農產品產量十分有限。例如,曾有某央企組織黨員干部到壽寧縣下黨鄉開展黨日活動,出發前企業領導要求大家多購買當地農產品,但來到下黨鄉卻發現,并沒有太多可買的東西——供給嚴重不足。此外,紅色景區定位公益,一般實行免費政策,收入來源有限,除一些知名度較高的紅色景區外,多數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態,需要政府財政持續“輸血”以維持正常運轉。
(五)重政府投資輕社會投資
紅色遺存多數分散在山野林間或偏遠鄉村,交通不便,開發成本高,收益少見效慢,難以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目前發展紅色旅游主要還是依靠本地政府投入和上級資金補助,資金來源單一。但對于多數革命老區而言,地方財政普遍較為困難,各類民生補短板事項更為緊迫,發展紅色旅游并非當務之急,可用資金十分有限。
四、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一)貫徹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要求,持續推進紅色旅游加快發展
今年是建黨101周年,中央提出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同時,各地以迎接黨的二十大為主題,推出多條紅色旅游線路。建議抓住新的歷史機遇,組織各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多到紅色景區開展主題黨日或教育培訓活動,進一步增強貧困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充分發揮黨校學員的主力軍作用,把紅色景點現場教學作為各級各類黨校的必修課,加強對黨校學員的紅色教育。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必修課,定期組織學生到就近的紅色景區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動員旅行社等市場機構加強面向社會公眾的宣傳推介,引導社會游客多到紅色景區游覽。
(二)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發揮行政力量在創造紅色旅游市場方面的獨特作用
近年來,嚴格的環保督察有力促進了環保產業發展,催生了一大批專門從事市場化服務的環保服務企業;2020年以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也帶火了核酸檢測相關行業,核酸檢測機構和檢測用品生產商如雨后春筍般發芽生長。實踐表明,政府在創造市場需求方面可以發揮獨特的推動作用,這是政府與市場關系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的體制制度優勢。發展紅色旅游建議走“政府+市場”“體制內帶動體制外”“官方帶動社會”的路子,政府聚人氣,市場增效益。政府先把火燒起來,提高社會關注度,然后吸引人氣聚集、帶動市場消費。發展紅色旅游可以也應當理直氣壯地動用政府力量,通過政府的行政力創造需求、培育市場。
(三)落實對口幫扶政策,借助發達地區的資金、人才和消費優勢帶動革命老區加快發展
總結過往經驗,我國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中創造出的東西部協作機制以及汶川地震災后重建過程中探索出的對口幫扶政策在加快落后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應對特大自然災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既體現了“一人有難、八方相助”的互助精神,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建議以貫徹落實《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為契機,充分發揮發達地區消費能力強的優勢,持續加強對革命老區的消費幫扶,推進革命老區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鼓勵開展勞務合作,支持革命老區農村低收入群體加強就業技能培訓,到對口合作城市務工創收,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
(四)處理好歷史與當代的關系,針對不同歷史時期的紅色資源挖掘不同的價值點
紅色資源具有時間屬性,從反帝反封建時期到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再到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和新世紀時期,都留下了豐富的紅色遺存。對不同歷史時期的紅色資源應有不同的開發定位和利用策略。比如對長征等革命歷史類紅色資源應重點挖掘其精神,讓當代人特別是年輕人了解百年大黨當年的艱辛與不易,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激發當代人自覺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斗志和干勁;對當代的比如脫貧攻堅則應更多側重于總結做法、推廣經驗,通過組織現場會、遴選典型案例、開展經驗交流等方式產生推動現實工作的直接效果。
(五)著眼于解決瓶頸問題,進一步加大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一方面,加強景區內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既包括連接景區的公路、鐵路和機場等主干交通通道,也包括景區內交通接駁。雖然在欠發達地區修建鐵路和機場投資收益不成正比,但從推動革命老區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的角度,更應該通過改善老區的交通條件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建議實施紅色景區通達工程,加強公路特別是能夠串聯景區內各個景點的連接路建設,使分散的紅色景點能夠串點、連線、成片,增強可達性,豐富可看性。另一方面,加強停車場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順應自駕游不斷增多的趨勢,加強紅色景區周邊停車場建設。采取化整為零的思路,見縫插針式地修建路邊、山坳停車場,并通過智慧方式進行管理。
(六)拓展投資來源渠道,動員社會力量參與
紅色旅游的性質和定位決定了應以政府性投資為主。但在支持重點上,建議對紅色意義重大、有發展潛力的紅色景區予以優先支持。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特別是政策性開發性銀行的作用,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在福建、廣東等鄉土“眾籌”文化比較濃厚的革命老區,引導鄉紳鄉賢通過直接投資或PPP等模式為家鄉的紅色旅游發展作貢獻。進一步發揮紅色旅游的“溢出”效應,與鄉村綠色生態旅游融合發展,突出革命老區和脫貧地區的資源與生態優勢,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途徑,幫助革命老區發展能夠持續穩定“造血”的支柱性產業。
〔(時希杰,國家節能中心。聶正標,國家發展改革委培訓中心(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