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來軍
產業發展是經濟增長的源動力,產業優勢也決定了地區的競爭優勢。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濱州市委確立發展品質更高的工作目標,提出主導產業要做大做強,要基本建立現代產業體系。近年來,濱州發揮比較優勢,以資源聚產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集聚度不斷提高,產業不斷向中高端發展。
實體經濟是濱州最大的優勢,是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基石。多年來,全市堅持產業強市不動搖,產業基礎實力雄厚,產業規模蓄勢突破。產業規模擴大,綜合實力提升;產業集聚發展,比較優勢凸顯;市場主體眾多,創新活躍度高。
一、產業結構特征
隨著經濟發展,全市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升級,新老動能相得益彰,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協同發展。
一是產業結構逐步演變。全市產業結構經歷演變后呈現“三二一”格局,2021年三次產業占比8.6∶42.5∶48.9,第三產業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二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全市以新舊動能轉換為契機,立足產業比較優勢,重塑產業結構體系,推動主導產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傳統產業向優勢產業升級。三是新興產業蓄勢成長。加快培育新經濟新業態,2021年,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5.2%、42.8%,分別快于規模以上工業5.8個、33.5個百分點。
二、重點產業類型
(一)從工業看,支柱產業支撐作用顯著
全市規上工業中增加值占比前十的行業合計比重達92.6%,重點行業是工業平穩增長的主要力量。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作為第一支柱產業增加值占比達27.2%,氧化鋁、電解鋁產量占全國產量的比重分別為24.2%、14.1%,鋁材年產量達727.7萬噸,已形成“鋁礦石—原鋁—工業鋁型材—鋁深加工制品”較完整的產業鏈條,并不斷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化學原料和化學品制造業占比13.1%,作為全市的傳統支柱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積累發展,在全省化工產業布局和全市經濟結構版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各個時期為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從服務業看,傳統產業占比較大
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是服務業占比最高的兩大行業,占比分別為11.3%、6.4%,其中交通運輸和郵政業營業收入占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比重超過60%。全市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全面推進“雙型”城市建設,帶動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生產性服務業迅速發展,但受限于起步時間較晚,破題時間較短等問題,產業規模不足,后續發展潛力巨大。
(三)從稅收看,第二產業貢獻突出
2021年,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稅收占比為0.3∶71.3∶28.4。前十大行業合計完成稅收占比81.4%,7個行業屬于第二產業,其中電解鋁完成稅收占比26.3%,占全市稅收增量的64.6%。全市稅收主要靠重點行業拉動,高度依賴第二產業,行業波動對全市影響較大。
三、產業集聚度分析
產業集聚發展有利于經濟要素的集約和優化配置,有利于企業、行業間的相互協作、融合和提高,有利于資源的共享和循環利用,是實現工業結構調整和合理布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有效途徑。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金屬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品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紡織業是占比較大的行業,與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相吻合,表明產業集聚度高,產業優勢明顯。
(一)高端鋁產業高度集聚,支撐作用顯著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產業集聚度最高。2021年,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27.2%,稅收占比達23.6%,是全市第一支柱產業。2021年,全市氧化鋁、電解鋁產量分別為1873.3萬噸、544.1萬噸,占全國產量的比重分別為24.2%、14.1%,鋁材年產量達727.7萬噸。全市鋁加工企業205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77家,2021年規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804.12億元。全市立足鋁產業雄厚基礎和獨特優勢,經過20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形成了產業鏈構架完整、龍頭企業引領、競爭優勢突出的鮮明特征,魏橋創業集團作為集群的核心和龍頭企業已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制造企業之一。
(二)高端化工園區化發展,集聚效應顯現
目前,全市擁有7個省級化工園區,規模以上化工企業159家,形成了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細化工、煤化工相互配套的產業體系。2021年,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3.1%,燒堿產量157.4萬噸,占全國的4.1%。2021年,化學品價格大幅上漲,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出廠價格指數為119.1,帶動化工產業利潤高速增長,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實現利潤75.64億元,同比增長96.6%。化工產業鏈條長,產品種類多,關聯覆蓋度廣,關乎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全市化工產業不斷延鏈、補鏈,已形成園區化、規模化、高端化的發展態勢,尤其渤中19-6凝析氣田項目將帶動化工產業向精細化方向發展,助力濱州打造世界級精細化工產業基地。
(三)紡織行業優勢突出,企業競爭力強
紡織業產業集聚度較高,是全市的優勢產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全省體量較小,全市盡管行業產比較小但具有比較優勢。全市依托高端鋁、高端化工、高端紡織、食品加工等千億級產業集群,相關行業發展優勢顯現。醫藥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業等行業專門化程度較低,競爭力不足。
四、產業強市的工作建議
綜合來看,全市產業發展基礎扎實,特別是面對疫情沖擊,表現出強大的穩定性,但基于長期發展來看,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如主導產業偏重,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充分等問題。下一步,要大力發展高端高質高效產業,形成總量足夠大、結構足夠優、競爭力足夠強的產業集聚新優勢,加快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主導、現代服務業驅動的產業體系。
(一)充分發揮產業比較優勢
更好發揮濱州的區位、產業、科創、資源等比較優勢,把比較優勢變為發展勝勢。保持全省工業強市“排頭兵”優勢,加快傳統產業“轉型蝶變”,著力延鏈條、強集群、優生態,打造世界高端鋁業基地、世界高端化工產業基地、世界紡織家紡服裝產業基地、國家級食品產業基地、國家級優質畜牧水產基地。加快新興產業“聚合裂變”,推動現代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醫養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從有到優,打造新的“產業地標”。
(二)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
先進制造業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也是推動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支撐。鋼鐵、化工、印染等基礎產業,經常面臨著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嚴峻挑戰,迫切需要以新材料、新技術等為主的先進制造業,為節能、降耗、減碳提供重要支撐。要充分發揮市場微觀主體的創新活力,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積極探索新興技術及其產業化的路徑。要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細分領域引導中小企業精耕細作,提高創新能力。要提高產學研用合作水平,形成高效的協同創新生態系統,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創新引領作用,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緊密協作與協同發展。
(三)釋放服務業發展潛力
服務業是現代經濟的重要標志,2021年全市服務業占比48.1%,低于全省平均4.7個百分點,服務業發展前景廣闊,將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對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極其重要,推進科技研發、工業設計、信息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生活性服務業提升群眾生活品質的作用,順應消費新需求,實施傳統消費升級、新興消費擴容等“十大行動”,搞活賽事經濟、電商經濟、夜間經濟、假日經濟、樓宇經濟,打造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托育、文化、旅游、體育、物業等服務業,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
(作者單位:濱州市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