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澄 劉雨潔 唐琪祺 李磊
摘 要:鄉村特色農產品是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催化劑。2022年7月,廣東工業大學揭陽校區“青馬工程”培訓班學員響應號召,深入廣東省興寧市,圍繞茶產業開展暑期調研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實踐團走入具有產業代表性的一鎮四村四企,與基層干部、茶商、茶農30余人進行座談,親身體驗種茶、采茶、加工到成品茶銷售全產業鏈過程,并基于調研走訪情況,對興寧茶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發展建議,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大學生的智力支持。
關鍵詞:社會實踐;大學生;茶產業;鄉村振興
一、研究背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將其作為中國式現代化五大特征和本質要求之一。促進共同富裕,必須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最大國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階段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還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寄語青年:青年強,則國家強。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廣大青年發揮著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力軍作用。國家鼓勵高校學生服務基層、建設基層,助力鄉村建設,將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廣東工業大學與興寧市徑南鎮人民政府簽訂了幫扶協議,選派人員全職參與徑南鎮鄉村振興幫扶和官亭村幫扶工作,制訂了鄉村振興幫扶工作實施方案,創建了鄉村振興創新創業工作室,并在徑心中學、官亭村委建立廣東工業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校地對口幫扶助推鄉村振興。
基于上述背景,廣東工業大學揭陽校區積極響應號召,組織一支跨專業、講政治、高素養的大學生隊伍赴興寧市徑南鎮圍繞當地特色茶產業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事業中。大學生實踐團前期查閱大量文獻資料,歸納總結先進地市發展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的有效措施,并制訂詳細的調研方案。2022年7月,大學生實踐團到興寧市徑南鎮政府進行數據收集與政策了解,實地走訪徑南鎮官亭村、新洲村、濁水村、寶山村等具有代表性的村落,深入富榮科技有限公司、新洲村農豐茶葉合作社、俊記茶廠、寶山茶廠等茶葉生產加工企業,親身體驗種茶、采茶、加工到成品茶銷售全產業鏈過程,面對面訪談基層干部、茶企負責人、茶農以及其他村民等30余人,并發放電子版、紙質版調查問卷收集大眾對興寧市徑南鎮茶葉的品牌認知與消費情況。通過文獻研究、實地走訪與調查問卷結果分析,實踐團梳理了興寧市徑南鎮的發展現狀,并且結合電子商務、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電子工程的專業特色對茶產業發展提出可行的意見與建議。
二、興寧市徑南鎮茶產業發展現狀
興寧市是粵東的一個縣級市,種茶已有五千多年歷史,全市茶園占地面積3萬多畝,主要分布在水口、葉塘、合水、永和、徑南等山區鎮,種植的茶葉品種主要有單樅、梅占、黃金桂、奇蘭、鴨屎香、大烏葉、金萱,其中80%為名優單樅茶。單樅茶最大的產地位于徑南鎮。
徑南鎮位于興寧市東部,是興梅古驛道的交通要塞,素有“興梅咽喉”之稱,擁有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茶葉)、廣東省衛生鎮、廣東省教育強鎮等榮譽稱號。徑南鎮規劃建設了“茶果飄香、醉美徑南”鄉村振興示范帶,以徑南圩鎮為核心,向東西兩翼拓展,全長約20公里,區域面積51.5平方公里,以“茶葉、李果、美酒、康養”為支柱產業,現已推廣種植生態化單樅茶、優質果、絲苗木等近5萬畝。
近年來,徑南鎮茶葉協會和一批專業種植合作社相繼成立,形成了從茶葉種植、加工、色選、包裝到產品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推出了“茶果飄香,醉美徑南”的生態名片,被授予“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和“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
此外,徑南鎮發展農業企業53家,由此建設成月形山、珍珠紅誠意酒城、粵東云山谷3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和寶山寨旅游景區,串珠成鏈,打造了“徑南鄉村游”線路,并融合當地客家建筑所蘊含的豐厚文化底蘊,走出一條“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綠色發展之路,全面推進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展現出了鄉村文明新氣象,農村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醉美”畫卷正在徑南鄉村徐徐鋪開,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正在奏響新時代鄉村振興之歌。
三、徑南鎮茶產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環境優勢未充分利用,茶葉需增品提質
徑南鎮地處亞熱帶,四季分明、雨量充足、日照較多、無霜期長,適宜茶葉、水稻等農作物生長,同時具有土壤富硒、水質潔凈等優勢。但調研發現,在茶葉品種多元化和茶葉品質上有待提升。一是種植條件問題,徑南茶山海拔均在百余米,相比福建、潮汕地區,并未有顯著海拔優勢的高山滿足高品質的茶葉種植條件;二是收益問題,“興寧單樅看徑南”一度流傳,但其家庭式作坊居多,制茶工藝相對粗糙,茶葉品質相對不高,加上部分小茶農生產茶葉并未通過QS生產安全認證,品質難以得到保障,造成部分茶葉市場疲軟、價格低、效益差的不利局面。
(二)部分茶園缺乏規模化管理與經營
徑南鎮成片成規模的茶園主要集中在黃蜂窩茶場,其他呈現分散化管理,并未實現市場化運作及規模化生產。盡管有一部分經營規模較大的龍頭企業,但企業仍處于發展期,缺乏市場核心競爭力,難以充分實現牽頭帶動、輻射廣大茶園農戶的作用。此外,茶場主要是以個人基地或合作社共營的形式進行經營運作。但個人基地存在較高的經營風險,部分合作社尚未建立健全與個體農戶之間良好的合作運行機制。所以,徑南部分茶場在經濟效益、品質、設備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批量生產規模難以形成,出現了千家萬戶種茶,但茶葉生產量與銷量不夠高的情況。
(三)茶葉品牌效應尚未形成,市場占有率低
第一,徑南鎮茶產業的主要發展模式是“多元企業為主體、多樣分流發展”,部分企業和從業人員缺乏打造“興寧茶”品牌的意識。第二,當地在茶產業宣傳方面一般是作為鄉村旅游與經濟的附帶信息,較少結合新媒體平臺進行針對性宣傳,知名度較低。另外,茶葉銷售途徑大多以實體經營為主,“熟人經濟”占主導,難以增質擴容。因此,徑南茶葉的市場占有率與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
(四)茶產業與文化融合不夠
徑南鎮雖努力打造紅色文化游、客家風情游、鄉村休閑游、康養度假游等多元旅游線路,致力于將茶產業發展與文化旅游相結合,但其成果和實效尚不顯著。一方面,與“潮汕功夫茶”相比,興寧茶產業的歷史文化底蘊不夠厚重,內生動力不足;另一方面,徑南茶山雖然較多,但開發利用程度較低,并未形成明顯特色及優勢,“茶文化旅游”有待進一步發展。
四、徑南鎮茶產業發展建議
(一)因地制宜打造品牌,科學提升茶農素質
第一,堅持科學理論指導,因地制宜打造品牌。在茶葉的品質方面,可以參考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人民政府“四打破四集中”的做法,具體來說即:打破區域界限,使得產業能夠得到集中規劃;打破權屬分割,使土地集中流轉得到解決;打破農民自建,使農民得到集中建管;打破增收瓶頸,使農民和企業的利益得到聯結集中。茶產業工作者應該堅持“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的理念指導,緊扣茶產業發展“八要素”,善于利用當地的氣候優勢、水質優勢以及土壤富硒優勢,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品牌”。
第二,提升茶農綜合素質,促進產業良好發展。茶產業發展的關鍵是保障發展戰略、過程、結果的高質量。行業、企業可對茶農進行規范化、專業化培訓,幫助其掌握茶樹無害除蟲除草、防止茶樹旱澇等基本種植培育操作,提升茶園機械(如茶葉理條機、茶葉篩分機等)使用技能,經常培訓肥水管理技術、茶樹枝葉修剪技術、茶葉初級加工技術等,提升茶農綜合素質,保證茶葉的高質量、高水平生產,促進茶產業良好發展。
第三,規范化標準化生產,運用科技提高茶葉品質。規范生產、規范管理是行業發展壯大的必要條件。當地茶產業工作者應堅持綠色生態潔凈導向,全面推廣茶園綠色防控、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減肥減藥技術;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基地”等生產經營模式的推廣,帶動茶農按標生產、規范管理,落實茶葉全程標準化生產;加強現代茶葉生產基地建設,提升茶園基礎設施條件,促進茶園綜合管理水平提升,提高產能和效益。可由政府牽頭,組織企業聯合散戶茶農組建茶葉互助會,通過集體化種植,以點帶面,擴大生產面積,規范化、合理化發展,推進集約化、標準化茶園建設,提升茶園機械化水平,降低茶葉種植成本。“十三五”期間,我國涉茶領域共申請專利30909項。徑南鎮可以通過高校、科研院所組織專家教授指導茶葉生產加工,為茶葉種植與生產做出精準定位,開發新專利,找到契合當地實際的科技興茶之路。
(二)多維度加強宣傳,以賽揚名增銷量
第一,以賽揚名,借名促銷。在茶葉行業里,良好的知名度與口碑是至關重要的。當地政府可以聯合企業、茶農舉辦單樅茶現場制作比賽、炒綠制作技能比賽、斗茶大賽、文化旅游節等活動,一方面引導農民改善技藝,提升產品品質;另一方面吸引廣大游客,進一步打開銷售市場。
第二,借力多種媒體,增加茶葉銷量。互聯網是當下傳播信息最快的工具,可借助互聯網加大宣傳力度。將傳統廣告(報紙、電視、海報、公告牌等)與新媒體宣傳(微信、微博、抖音發布廣告)相結合。根據在徑南本土茶企的調研,隨著短視頻、直播行業的興起,聘請“網紅”在抖音、淘寶等平臺進行直播帶貨或制作“沉浸式體驗”短視頻在嗶哩嗶哩、微博、抖音等平臺進行宣傳,茶產品銷售量會比傳統模式銷售明顯上升。
第三,發展茶葉副產業,提高種茶效益。茶葉中富含茶酚、兒茶素、維生素E、黃酮類等物質,經常喝茶有益身體健康。如今,茶葉不僅僅是只能沖泡的熱飲,諸如東方樹葉、小茗同學、三頓半等茶葉冷飲也頗受歡迎,茶葉需求仍在增長。相比于大型茶企規模化生產加工的成品茶,徑南鎮散戶茶農基本是家庭式作坊生產,雖然產量不高,但品質卻略高于市面普通制式茶葉。茶農們自飲有余,囤積在手,難以售罄,因此可以通過與茶飲料企業合作,專人集中收購茶葉,制作成茶飲或者速溶茶粉,發展副產業,增加茶農收入。
第四,以“茶園+”文旅模式助推產業振興。徑南鎮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興業。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節奏也在加快,親近大自然逐漸成為廣大百姓的追求。興寧市是花燈、版畫、足球之鄉,具有美食、建筑等獨特的嶺南客家文化,李果、蜜柚等特色水果也十分有名,可以將茶園與攝影、康養、嶺南文化節、花燈、足球、茶藝體驗、民居、特色水果采摘等活動相結合,大力發展“茶園+”嶺南茶鄉文化旅游模式,以茶促旅、以旅帶茶,既帶動當地旅游業發展,也為當地傳統手藝人提供工作機會。
五、結語
興寧市氣候適宜,自然環境優越,四季宜耕宜收,適宜茶葉生長,茶產業發展潛力較大。本文通過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調研結果對興寧市徑南鎮茶產業現狀進行分析,在品質、生產、宣傳、附加產品、旅游模式五個方面提出對策建議,有助于打造興寧徑南茶葉品牌,弘揚嶺南文化,助力當地茶產業蓬勃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N].人民日報,2021-03-13(001).
[2]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002).
[3]何靈燕,鐘學文,吳國偉,等.興寧市茶產業調研分析與發展探索[J].中國農技推廣,2020,36(05):14-16.
[4]任錫蓉,劉成,劉少群,等.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振興——以貴州銅仁市石阡縣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22(17):16-19.
[5]劉新永,池敏青,林國華,等.寧化茶產業SWOT分析及其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22,38(17):128-133.
[6]王壹.打造茶產業全產業鏈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負責人就《關于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答記者問[J].中國食品,2021(19):16-19.
[7]魏云華,張燕青,潘宏.失管茶園休閑改造規劃——以寧德金涵茶文化創意休閑園概念規劃為例[J].安徽農學報,2020,26(12):144-146.
[8]吳水良.規模型茶園創意開發之建議[J].浙江農業科學,2012(8):1115-1116.
[責任編輯:王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