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耀
摘 要:社區矯正檢察監督的開展對矯正工作起到良好促進作用,同時也存在矯正信息流轉不暢、檢察監督缺乏剛性、監督模式單一等諸多問題。可通過強化信息共享、明確被監督部門法律責任、建立健全動靜相結合的監督模式等途徑,加強社區矯正檢察監督的質效。
關鍵詞:社區矯正 檢察監督 信息化 監督建議
我國社區矯正檢察監督工作近年來得到長足發展,監督質量逐步提高,對社區矯正工作起到良好促進作用。與此同時,社區矯正監督工作在理論與實踐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本文結合一線檢察監督實踐淺談幾點意見,以期對做好社區矯正檢察監督工作有所裨益。
一、社區矯正檢察監督的特點
(一)程序法定性
社區矯正檢察監督工作必須嚴格依照法定的程序、時間、方式和內容等開展。為增強檢察監督權威性和實效性,檢察機關在監督工作中要注重矯正工作的合法性以及矯正目的有效性,不能超越法定職權任意監督,更不能違規參與社區矯正的日常管理活動。
(二)對象多樣性
社區矯正檢察監督針對的機關主要是法院、公安機關、監獄機關、司法矯正機關等,監督的矯正環節涵蓋了裁決、交接、交付、管理、獎懲、變更、解矯等。雖然各個環節都屬矯正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具體開展內容卻大不相同。因此,社區矯正檢察監督對象豐富多樣,在監督時需要檢察機關整體把握,做到無縫監督。
(三)內容全面性
社區矯正的適用范圍是管制、假釋、緩刑和被暫予監外執行的人員,檢察監督內容也必然對應以上四類非監禁刑的矯正管理工作。另外,監督內容還包括對社區矯正裁判過程中的證據、法律文書等書面材料,以及裁判人員在矯正事項中是否濫用職權和徇私舞弊等職務犯罪情況。監督內容對社區矯正工作整體覆蓋,全面監督。
二、社區矯正檢察監督存在的問題
(一)社區矯正信息流轉不暢
實踐中,社區矯正工作涉及各相關職能機構,統一思想和形成共識難度較大,部門銜接不暢問題時有發生,不僅加劇了檢察機關監督難度,也影響了矯正活動效果。第一,社區矯正檢察監督獲取的基礎信息,主要來源于矯正執行機關登記的檔案資料,而各類矯正檔案資料質量參差不齊,使檢察機關無法全面掌握社區矯正管理的詳細情況,影響檢察監督效果。第二,檢察監督信息收集嚴重滯后。實踐中檢察機關與矯正機關之間缺乏法定的溝通聯絡機制,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取社區矯正相關信息,難以對社區矯正的審批、決定等各環節開展同步監督。同時,信息滯后還導致檢察機關不能及時發現社區矯正違法違規線索,難以預防在司法文書送達、人員外出等社區矯正管理活動中存在的脫管、漏管、虛管等問題,不利于檢察監督工作的開展。
(二)社區矯正檢察監督缺乏剛性
檢察機關采取的檢察監督手段有口頭糾正和書面糾正違法通知書、檢察建議書等,法律文書的剛性有待加強。實踐中,被監督單位不糾正和不采納檢察意見的責任成本較低,對檢察文書不予理睬、敷衍整改、書面整改等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檢察監督如同隔靴搔癢,無法保證發現的問題切實有效得到解決,監督成效大打折扣。對于糾正情況,檢察機關只能依據收到的回復文書進行判斷,可能存在以書面糾正來代替實際糾正的情況。后續跟進監督中,對于屢糾不改現象,檢察機關難以依法采取相關剛性監督舉措來保證社區矯正法定目的得到實現。另外,檢察監督工作有時需其他機關予以配合,但由于缺乏具體剛性規定,如有相關部門或人員不予配合,檢察機關亦無措施可取,這對社區矯正檢察監督效果造成直接不利影響。
(三)社區矯正檢察監督模式過于單一
一直以來,社區矯正檢察監督主要采取不定期的巡回檢察模式,雖然起到了一定的監督作用,但也凸顯一些問題。如個別檢察干警為減少工作量,可能自行縮小監督范圍,開展個別抽樣監督檢查,沒有依法依規對轄區內所有社區矯正機構開展全覆蓋監督。又如有干警人為減少巡回檢察頻率,象征性開展工作,敷衍了事。另外,突擊式的巡回檢察監督模式,在開展監督時容易浮于表面,無法實現實質化檢察監督效果。不僅難以保護被矯正人員的合法權益,也容易為矯正工作人員提供利用職權實施犯罪的空間。
(四)信息化檢察監督亟待提升
一是檢察監督技術滯后。當前在矯正管理工作中,生物驗證、手機定位、行動軌跡查詢等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實踐中雖有效果但也暴露不少問題。如一些被矯正人員將定位手機放在特定位置,處于人機分離狀態,定位信息與實際人身位置不符。又如聲紋驗證中,有被矯正人讓親屬用提前錄好的語音來完成操作躲避監管。對于人臉識別驗證,被矯正人用手機遠程視頻進行操作,也有成功蒙混過關的情況。而檢察監督技術相對較為滯后,對于以上種種逃避監管的違規行為,監督中很難發現,嚴重影響檢察監督質效。檢察干警目前唯有采取詢問矯正人員和查看其定位手機等方式逐一開展監督,效率低下且效果不好。
二是線上矯正工作檢察監督難度大。當前社區矯正機構對被矯正人員的管理,大部分是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線上監管。特別是近年來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矯正工作對線上管理的依賴尤為明顯。檢察機關對矯正機構開展檢察監督時,社區矯正機關有時以電腦損壞正在維修、網絡有故障無法查看電腦矯正系統等理由,不配合檢察干警對線上矯正情況的檢查,使得監督開展受阻嚴重。因此,對線上矯正管理方式,在檢察監督中不易著手,且問題隱蔽難以發現,因缺乏精準有效的監督方式,使得檢察監督工作非常被動。
三是社區矯正領域法律的完善滯后于信息技術的進步。檢察機關發現矯正機關在信息化矯正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后,制作糾違法律文書時難以找到對應的法律條文和有關規定,無法對信息化矯正中的違法違規行為準確適用法律法規,給檢察監督增加了難度。
(五)矯正監督宣傳不足,問題線索來源狹窄
檢察監督實踐中,大多數被矯正人員對檢察監督的真正內容了解不充分,在矯正中合法權益被侵害時,不知如何維護,主動到檢察機關反映有關社區矯正問題的較少。主要原因是社區矯正檢察監督宣傳力度不足,被矯正人員對檢察監督理解不充分、不透徹。宣傳不足不僅造成被矯正人員權益遭到損害時難以及時止損,更導致違法違紀人員容易逃避法律處罰。
三、加強社區矯正檢察監督的對策和建議
(一)強化信息共享,暢通信息渠道
建議檢察機關與社區矯正各機構之間建立社區矯正信息交流數字平臺,將矯正信息及時上傳,各機關利用平臺信息按照各自職責積極開展工作。具體實施可依靠各地政法大數據信息平臺,建立公、檢、法、司以及監獄部門之間相互貫通的矯正信息網絡平臺,錄入豐富詳細的社區矯正基礎信息數據,使矯正信息充分、完整、集中在平臺內匯集,以供社區矯正執行機關和檢察機關使用。利用數字賦能加強社區矯正監督工作,將傳統的司法E通、實時定位等電子監管手段與大數據相結合,利用公安機關的大數據排查,實現實時監管、越界報警。通過信息及時共享,實現檢察監督對社區矯正的同步監督和動態監督,可極大提升檢察監督質效,同時也節約了司法資源。
(二)增強監督剛性,確保監督效果
對于矯正機關不予整改或書面整改等現象,可進一步細化社區矯正檢察監督意見措施,明確檢察機關在發現違規違法情形后,可以采取何種法定舉措。對監督的后續跟進工作詳細規定,并明確在矯正執行機關無視檢察監督時,被監督部門應當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和后果,檢察機關可對其采取何種措施以保證監督實際效果。另外,檢察機關在矯正監督中的具體介入時間及監督程序需要進一步細化,對違法行為的審查如何啟動、如何調查、如何追究責任等也需予以明確。
(三)豐富監督模式,提升監督質效
建立健全以靜態查閱資料與動態調查詢問相結合的檢察監督模式。靜態的檢察監督主要圍繞查閱被矯正人員的檔案資料進行,具體包括思想匯報、談話筆錄、學習記錄表、幫扶教育記錄表以及手機定位、生物驗證等信息化核實等,并對被矯正人員的社區矯正法律文書、入矯手續以及管理的資料進行全面嚴格檢查,發現問題后及時口頭或書面提出糾正意見。動態的檢察監督則主要圍繞被矯正人員的矯正執行活動進行,包括實地走訪、現場詢問被矯正人員、詢問保證人及矯正小組成員、詢問矯正工作人員、實地查看幫扶措施等,充分了解被矯正人員的詳細矯正情況,監督實際執行活動與檔案顯示情況是否一致。同時,加強對擬進行社區矯正的審前檢察監督,既避免不適合社區矯正人員“帶病”進入矯治,又防止應適用社區矯正的人員失去矯正機會。對發現的問題,檢察機關要及時進行分析研判,必要時可組織公、檢、法和監獄部門召開聯席會議,共同商討解決方案。對于普遍性問題,檢察機關可組織研討或聽證活動形成一致意見,向社區矯正決定機關和執行機關發送書面檢察建議,并對整改效果持續監督。
(四)加強技術檢察,緩解監督滯后
隨著社區矯正管理對信息技術運用的日新月異,檢察監督顯得相對滯后。實踐中發現部分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利用信息矯正管理權限,實施一些損害公平公正和被矯正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建議從檢務保障入手,增加檢察監督科技研發和監督設備等技術投入,使檢察監督與社區矯正在信息化技術方面齊頭并進。通過積極發展檢察監督的信息化、科技化,充分發揮數字化矯正監督的最大效能,盡量降低檢察監督技術的滯后性。與此同時,檢察監督規章制度也要不斷跟進完善,使技術性監督舉措有法可依。
(五)加強宣傳力度,提升檢察監督影響力
采取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社區矯正檢察監督職能。通過加大對社區矯正檢察監督的宣傳,增加矯正監督職責在人民群眾中的知曉度,使人民群眾在其合法權益被侵害時,能夠積極向檢察機關反映問題。另外,還可建立檢察人員與被矯正人員約談機制,檢察人員依法可隨時對被矯正人員進行約談,以便及時掌握社區矯正中的違法違規問題。也可向被矯正人員發放檢察監督聯絡名片,增強被矯正人員反映問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進一步延伸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觸角。建立被矯正人員反映重大問題獎懲機制,增強其反映問題的積極主動性,鼓勵被矯正人員積極提供社區矯正相關犯罪線索,及時準確掌握矯正機關在執行管理中的違法違規情況。
*河南省商丘市睢縣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副主任、四級檢察官助理[476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