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娜
內容摘要:美國女性作家卡森·麥卡勒斯的《心是孤獨的獵手》講述了一個周圍人都將一個聾啞人作為自己最真誠的朋友來對其傾訴自己心中最深刻的想法的故事。文章從社會心理學視角,觀照主人公辛格對其他三個人物的移情,探討移情的具體前情準備,展現及移情的內外結果。通過辛格的聆聽,三人皆排遣了自己內心的郁憤,暗指聆聽作為一種強大的修辭可以給人帶來的強大的心理治愈能力,而辛格之自殺又讓我們意識到對待殘疾人所施行的要么治愈要么放棄(cure or kill)的方法是極其片面的。
關鍵詞:卡森·麥卡勒斯 《心是孤獨的獵手》 辛格 移情
《心是孤獨的獵手》是麥卡勒斯最受歡迎的一部小說,從出版至今的將近一個多世紀中已有不同學者對各種主題進行了探討,如從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來解讀現代性給人物帶來的憂郁和創傷,從馬克思主義分析方法來闡述麥卡勒斯式的馬克思主義觀,到對于主人公辛格的疾病書寫,但是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分析人物之間特有的感情狀態——移情,還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間。移情作為人類的一種感情,是通曉并體會他人的思考和感情以此來達到共鳴的最有力的手段,簡言之,即換位思考,其研究歷史已有200年有余。本論文以馬克·戴維斯社會心理學移情理論為視角,具體分析《心是孤獨的獵手》中辛格在聆聽他人傾訴過程中對傾訴者移情所做的前期準備——前情,移情的展現及移情的結果。移情前期準備主要從小說主人公辛格的移情準備和所處移情環境兩個層面來分析其對傾訴者們產生移情的前情條件。移情的展現主要探討辛格對于傾訴者們移情的展現,具體分為從最初傾訴者們的簡單認知階段到角色承擔的高級認知階段。移情結果則闡述辛格對其傾訴者產生的移情的人際間結果和內在移情結果,發現從辛格內在移情來看,無論是對于米克,杰克還是科普蘭的認知,情感和動機方面的移情內省都以失敗告終。而從移情的人際間結果來看,辛格在幫助他們追求個人目標,做出人生重大抉擇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移情準備
根據馬克·戴維斯的理論,移情準備是可能會對后續事件產生影響的觀察者及被觀察者的特質及外部的環境。移情準備階段分為兩層:小說主人公辛格個人及傾訴者們的移情準備和所處移情環境兩個層面來分析其對傾訴者們產生移情的前情條件。
移情準備分為辛格所具有的生理準備和性情傾向:作為聾啞人的辛格,恰恰提供了周圍“正常人”都不具備的聆聽能力,而其紳士溫柔的性格進一步為其與他人的共情提供了保障。作為聾啞人,辛格并不是生來就是殘疾人,而是在學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且之后他并沒有簡單沉迷于與外界隔絕的狀態之中,不像安東尼帕洛斯,而是以其寬宏溫柔的性格與社會相安無事,具備并且完全有與他人產生共情的認知能力與意愿,這些都是辛格在與他人產生共情時自己所具有的優良品質。而作為傾訴者的無論是米克,杰克還是黑人科普蘭醫生,內心都有壓抑不住的躊躇,想要去找人傾訴和分享。雙方在生理上的移情準備都是移情得以開展的前提。
其次就是移情環境:處于世界大戰中人們精神的分崩離析和無所歸屬為辛格移情的產生所提供了社會條件:在女性主義不斷崛起的影響下,米克作為一個女生,想努力擺脫社會對女生的固有成見,經常以男生的樣子示人,且期望能夠去追求自己成為一名音樂家的夢想;而在資本主義盛行的美國,杰克卻心懷共產主義偉大藍圖;在種族主義盛行的南方小鎮,科普蘭醫生作為一個黑人醫生,卻想為自己的種族發聲,來抗爭同胞所受的不公待遇,并用自己的行動來激勵下一輩與之共同努力。不論是米克支持的女性主義,杰克懷揣的共產主義理想亦或科普蘭醫生的理想種族主義,這些都是與當時社會背道而馳的主流思想,而作為擁有這樣思想的人物,無疑被社會排斥為邊緣人物。作為社會上的他者,他們感覺被孤立被拋棄,他們渴望有人能夠傾聽自己的想法,理解自己的夢想。辛格同樣作為社會邊緣人物的猶太人,與其他游離于社會主流的傾訴者所處的社會環境極其相似,而這一點恰巧讓三個傾訴者都放下了戒備心,也進一步為雙方的共情打下基礎。
二.移情展現
辛格對于傾訴者們移情的展現,具體可分為從最初傾訴者們的簡單認知階段到角色承擔的高級認知階段。辛格在傾聽過程中的沉默為所有的傾訴者的任意解讀提供了條件,并讓他們感覺到了舒適,自在和前所未有的社會歸屬感。
1.簡單認知階段
在簡單認知階段,辛格對米克所表現的出來的是直接聯系:Waggoner 認為與其他傾訴者不同,辛格與米克的交流并不是單向的,而是一種互動的關系。辛格作為米克家的房客,無疑米克與之接觸最為頻繁。對于不能向家庭成員坦白的秘密,她毫無保留的告訴辛格;而當辛格知道米克喜歡音樂時,他則主動買了收音機去讓米克在自己的房間聽音樂。所以辛格和米克之間的移情更易產生。對于杰克,在聽完他對于資本主義邪惡的譴責,如今社會上人們的麻木以及對社會缺失追求真理的熱情的失望時,辛格則將其貼上“政客”的標簽并反問“你是民主黨人還是共和黨人?”辛格能夠感知到杰克在談論政治并且能夠積極地給予反饋。對于科普蘭醫生,辛格則是經典條件反射——不用過多的交流,即對作為黑人的科普蘭產生了同作為社會邊緣人物的共情:當聽到科普蘭醫生要舉辦資助有志青年的派對時,辛格是唯一一個送來禮物的白人,這除了辛格寬厚友好的性格外,他內心深知,與米克和杰克不同,科普蘭醫生和自己同屬于備受迫害的種族;而在派對結束所有人都離開后,辛格甚至還想再對科普蘭醫生說些什么。辛格對科普蘭醫生的移情不言而喻。
2.高級認知階段
在高級認知階段,移情并不僅僅從辛格的層面來進行展現,還可以通過三個傾訴者的情感依存來反襯出辛格的移情。而在這個階段,辛格則是承擔起不同的角色來為他們“排憂解難”。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并不希望辛格的“聾和啞”被治愈,相反,所有人都希望辛格繼續保持“聾和啞”,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繼續自己的排遣。而在Waggoner看來,“聾和啞”并不是缺乏創造力或是能力的體現,相反,辛格是一個強有力的發言者,是一個非常有技巧的交流者。
對于米克來說,辛格比父親更了解她,理解并支持她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她將自己所有最深刻的想法都告訴辛格,她所認為的人生中的選擇,她都會事無巨細的咨詢辛格的意見,并深信無論辛格告訴她什么或者即將告訴她什么,全都是對的。米克從內心覺得每天和辛格呆在一起的時光總是那么不同,并且從早上醒來的瞬間,一天都會想要和他呆在一起。每天一遍遍的重復辛格的名字,而她自己也發現,對于辛格的感情,不同于愛自己的哥哥和爸爸,而是一種之前她從未體會過的愛。對于杰克而言,辛格處于比知己還要高的地位,杰克將辛格與幼年時的“女性導師”相提并論,認為辛格是唯一一個賦予了他生活的意義的存在。在認識辛格之前,他是一個內斂,郁憤,不被外人理解的青年,而當他面對辛格時,他像變了一個人,他從辛格和藹可親的表情中能獲得平靜和安詳。而對于科普蘭醫生,辛格比其他沒有夢想的黑人更像是科普蘭在黑暗中為自己的民族爭取正義而為之奮斗的同伴,給與他勇氣和動力。每次與辛格的“交談”,都讓他內心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靜。在他周圍的所有人中,辛格是唯一一個他愿將自己的秘密和盤托出并無條件的支持自己的人。
三.移情結果
移情的結果可以分為人際間移情和內在移情反思。人際間移情主要是指從移情的觀察者到移情目標主體在情感及行為上的回饋和改變;內在移情反思則側重于剖析移情觀察者在對目標進行觀察后,自己在各方面的反映。就人際間移情而言,辛格對于米克,杰克和科普蘭醫生的幫助無疑都是巨大的;而對于辛格來說的內在移情反思則無疑是個巨大的失敗,因為最后辛格仍然選擇了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1.人際間移情結果
根據戴維斯的理論,人際間移情是指移情主體對外界展現出的行為舉止。在辛格自殺之后,雖然三個傾訴者都悲痛欲絕,但是在辛格的鼓勵下,他們都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之路。而辛格作為三個傾訴者的靈魂導師,在他們的人生路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并且以自己的行動影響和感染著那些他甚至從未知曉的人們。
辛格對于三人的人際間移情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當米克聽說辛格去世的噩耗,她覺得這世界上最不可能的兩件事情發生了:一個是辛格自殺,另一件是辛格死了。盡管最后米克為辛格之死痛不欲生,但她內心仍有希望,對鋼琴還有音樂的熱情仍然占據她。相比起之前的幼稚和無知,所有她現在獲得的堅定都來自于辛格對她的鼓勵,并帶著這些繼續她的追夢之旅。在辛格去世之后,之前所有的孤獨和空虛又重新占據了杰克。但是當杰克又重新面對自己未來的道路時,他既堅定又充滿自信,找到了自己清楚的目標。不過,他也并不會去太遠的地方。他是不會離開南方的。這是肯定的。他心中滿懷希望...。帶著這些,杰克重新開始他的追求真理之路。科普蘭醫生作為一個黑人,從不相信所謂的公平正義,然而在辛格的“鼓勵”下,他不僅開始相信能賦予本民族的公平正義,更有去大聲呼喊正義的熱情:我相信公義會為我們伸張,公義會為我們黑人伸張......他感受到了心中的那團火焰,心潮澎湃,完全無法平靜下來。盡管科普蘭醫生已經醒悟,可是世上再無辛格,沒有人會再去聆聽他的想法,而辛格對他的鼓勵和支持也就此止步。
辛格的移情就人際間方面來說是非常成功的,通過辛格的聆聽,米克,杰克及科普蘭醫生都在自己本來迷惘的人生道路中逐漸明確了方向,幫助他們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可就內在移情方面,對于辛格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失敗,他一心只想要安東尼帕洛斯的陪伴,可世上從未有任何一人去了解辛格之需,嘗試走進他的內心。與此同時,隨著安東尼帕洛斯的病重到去世,辛格也一步步走向死亡。
2.內在移情反思結果
根據戴維斯的理論,內在移情是指涉及觀察者自己的態度和心理,通過對目標對象的觀察而對應產生的變化和改變。其中一個移情的層面就是與被觀察者產生相同的情感。而情感的不對等,是辛格對米克,杰克和科普蘭醫生移情的失敗展現方面。米克將其看作是比自己的父親還要重要,但是當辛格給安東尼帕洛斯寫信時,他講到“但是當最后辛格回憶起米克時只有一個模糊的印象:她當時表情十分迫切,說自己有一筆不錯的交易,但他卻完全不明白她說的都是什么”。辛格對于杰克移情的失敗也體現于此。杰克將辛格視為自己的人生導師,而辛格卻認為他與其他拜訪者甚至鎮上的許多人一樣,當給安東尼帕洛斯寫信時,他講到:“那個蓄胡子小胡子的丑家伙翻來覆去的說著這些。說著說著,他開始前言不搭后語...”。盡管和科普蘭醫生作為社會邊緣人物且失去心愛之人,但是辛格一心只想要安東尼帕洛斯的陪伴,無法理解科普蘭醫生為民族為種族奮斗崛起的大義。
也是在得知安東尼帕洛斯死訊后,辛格選擇了自殺。這讓所有人都為之震驚,他們從未關心過辛格且潛意識以為辛格沒有心靈上的渴求,其實自從安東尼帕洛斯被送進精神病院后,辛格一直是處于將自己封閉的狀態:他一直將手插在自己的口袋里。在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倒后,辛格也選擇結束自己的性命。辛格之死其實恰恰反映了Jay Timothy Dolmage認為這部小說的應屬分類:殘疾人在“正常”社會中,要么被殺死要么被治愈(kill or cure),無法以最初的姿態被社會接納。換句話說,辛格確實是被這個社會所拋棄進而導致了自殺,旁人絲毫不理會將他人生中唯一的希望——安東尼帕洛斯從他身邊奪走,也絲毫不理會辛格創傷之后內心的想法,他們只關注自己是否能找到一個合適的傾訴對象。
哈珀·李在《殺死一只知更鳥》中寫道:“你永遠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從他的角度去看問題……”“……除非你鉆進他的皮膚里,像他一樣走來走去”。所以由于人情感本身的局限性,完全的共情其實難以企及,但是聆聽可以作為一個強有力的武器來盡可能的使心靈貼近。人們在對別人傾訴并希望別人為自己提供建議的時候,其實只是心理暗示,我們所真正需要的只是一個聆聽者,因為在訴說的過程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內心想要的答案,而這個訴說的過程其實也正是傾訴者理清自己邏輯的過程。
通過對辛格的移情研究分析得出盡管辛格作為一個聾啞人,在被定義為“人”之前,先被定義為了“他者”,但他一反其邊緣地位,受到了大家歡迎,繼而為“正常人”提供了傾訴的平臺,而通過聆聽,邊緣人物可以重新取得與社會的聯系。人格局的大小其實就在于能接受別人和自己不同的程度。而在面對殘疾人時,我們能做并且必須要做的是盡可能的去以其原有的樣子接納他們,而不是想盡一切辦法去改變,去把他們變成我們所謂“正常群體”中的一員。而辛格之自殺又讓我們意識到對于殘疾人,我們僅僅只看到和利用了邊緣化人物的價值,卻沒有看到他們的需求,我們所給予的心靈關懷還遠遠不夠。關注主流社會之外的邊緣的弱小的群體和他者,看到他們的需求和價值,了解他們內心的角落,拒絕本質主義,并且盡力與之達到共情,這是我們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十分重要的認知因素。
參考文獻
[1]Davis,Mark.H. Empathy:A Social PsychologicalApproach.Boulder,Colo:Westview Press.1996.
[2]Dolmage,Jay Timothy.Disability Rhetoric.Syracuse,NY:SyracuseUP,2014.
[3]Reece,Stacey.“Hopelessness and Despair Alienation and Oppression in The Heart Is a Lonelv Hunter by Carson McCullers.”MA Thesis, East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 2003.
[4]Rozier,James Travis. “Mourning and Melancholia of CarsonMcCulllers's in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MA Thesis,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2005.
[5]Waggoner,Kassia.Embodied Listening: Singer as Feminist Listener in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Mississippi Quarterly,vol.70/71,no.1,2018,pp, 61-80.
[6]麥卡勒斯著,文澤爾譯,2021,《心是孤獨的獵手》[M].南京:譯林出版社。
[7]李著作,高紅梅譯,2012,《殺死一只知更鳥》[M].南京:譯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