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瑋 凱麗比努
內容摘要:流行稱謂語由稱謂語系統(tǒng)異化產生。近十年漢語流行稱謂語研究的熱點是詞語模形式化、性別化、擬親屬化的稱謂語。傳統(tǒng)稱謂語系統(tǒng)正在逐漸被流行文化滲透,關注流行稱謂語的動態(tài)變化有利于了解稱謂語系統(tǒng)的發(fā)展狀況。
關鍵詞:流行語 稱謂語 變異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將“稱謂”定義為人們因親屬或其他關系建立起來的稱呼、名稱[1]。流行語則指短時間內被廣大民眾自發(fā)接受,迅速傳播后繼續(xù)發(fā)展或逐漸消亡的用語。我認為流行稱謂語是受流行語影響形成的,區(qū)別于傳統(tǒng)稱謂語的一種用語。漢語流行稱謂語論文數(shù)量年度變化的整體趨勢看2012—2021這十年間流行稱謂語的研究經歷了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趨勢。這十年的流行稱謂語已發(fā)展成為社會文化發(fā)展的一面鏡子,形成了對傳統(tǒng)稱謂語系統(tǒng)的一種挑戰(zhàn)。旨在對近十年來漢語流行稱謂語研究情況做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和分析,理出當前流行稱謂語研究的熱點并提出當前研究的不足和建議。
一.詞語模形式的流行稱謂語
以“XX子/X子、X友、X+擬親屬(姐、哥、大媽、大爺、小哥、大哥)、XX人”等這類就可以被認為是由模標和模槽兩部分構成的流行稱謂語,李宇明提出“詞語?!蹦芘慨a生新詞語,并使其產生的新詞語形成詞語簇[2]。楊捷提出像“X哥、X女、X男、X族”等群體類流行語是語言模因,其詞綴化的過程就是模因在復制傳播過程中的變異[3]。詞語模形式的稱謂語特色鮮明,共有13篇研究成果,其中較突出的個體研究成果占比為:“XX子/X子”占比33%、“X友”占比9%、“X+擬親屬”占比50%、“XX人”占比8%。
“XX人”是2020年網絡上產生的流行稱謂語,例如“打工人、尾款人、干飯人”?!癤X子/X子”形式也產生于2020年,例如靜靜子。此類研究成果有6篇,占詞語模類流行稱謂語的33%。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成果是陳章絮在《2020年漢語流行語“XX子”探析》一文中提出“XX子”是采用重疊來強化語用表達的稱謂語[4]?!癤友”是對朋友的一種幽默稱呼,如“豬隊友、損友”,表達風格幽默以及反映人的感情。
“X+擬親屬稱謂”這種類型的研究成果占比50%,占比很大?!癤+擬親屬”表現(xiàn)為修飾成分“X”和中心成分“擬親屬稱謂”構成的一類新型的稱謂語。“X+擬親屬稱謂”是擬親屬稱謂語的一種特殊形式,主要表現(xiàn)為“X哥/姐、X大媽、X小哥、X叔、X爺”后綴式親屬稱謂詞,其中擬親屬稱謂語是“X哥/姐、X大媽、X小哥”的研究成果較多。在馮紅梅和楊振蘭的《從詞媒體視角探析新興“X姐”》一文,發(fā)現(xiàn)“X姐”是通過凸顯參與者“Who(誰)”來激活特定事件現(xiàn)象的詞媒體,具有語言學和社會學的雙重價值[5]。
“X小哥”與“X哥”語義特征共性為[+男性],其余義項均有差異?!癤小哥”的產生于新媒體,之后 “小哥”開始泛化成為服務行業(yè)中的流行稱謂語。由于其借用了親屬詞“哥”,因此也將其歸類為擬親屬稱謂語,部分研究成果將其歸于“社會稱謂語”的研究范疇,但是“小哥”一詞曾經也屬于親屬稱謂詞,因此社會稱謂語和擬親屬稱謂語之間有此類“中間詞”。流行稱謂語“X小哥”對用于稱呼服務行業(yè)的男性,其語義和稱謂語“店小二”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還未發(fā)現(xiàn)有文獻去討論兩者的關系。
二.性別化稱謂語
性別化稱謂語是當前流行稱謂語的一個典型現(xiàn)象,受網絡影響此類性別化稱謂語在2017年之后文獻成果較之前明顯增加,越來越多的性別化流行稱謂語產生,性別流行稱謂語還研究歧視性的污名化稱謂語,探究性別視域的稱謂語所體現(xiàn)人們的審美情態(tài)、價值觀念和社會文化心理的變化。
1.女性稱謂語
女性稱謂語是流行稱謂語的一個熱點,近十年研究的對象主要為“小姐姐”“女漢子”“妹妹”“女神”“小三”。分析流行女性稱謂語的文獻資料能清晰的看到了女性流行稱謂語的演變過程,例如姬辛欣在《近十年新媒體語境下常用女性稱謂語研究》一文認為這些女性稱謂語的語義都具有模糊性,且部分借用了親屬稱謂語[6]。經過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小姐姐”在2018年研究頻次最高,從2014-2021研究頻次達到8次,占總體研究成果的1/2,是當前最受大眾歡迎的稱謂語?!芭疂h子”和“女強人”的研究成果也比較多,有對比分析也有個案分析,而關于“女神”“妹妹”的研究占比較少,都只有一篇作為個體案例分析,其余基本在多個流行稱謂語的研究中提到?!芭疂h子”和“女強人”一般多用于背稱,在特殊情況下會用面稱。劉冰鑫在《網絡稱謂語“女漢子”的多視角研究》中提出“女漢子”中的“漢子”表示男性特征的義素凸顯,其他義素脫落,在語用表達方面“女漢子”也略微帶有對女性污名化[7]。在田佳惠《社會化媒體中的女性稱謂語研究與性別話語建構》提出了稱謂語作為在男性統(tǒng)治下存在的一種書寫,在看似中性的敘述中處處充斥著性別刻板模式,從話語的最前端——稱謂語開始固化性別秩序的觀點[8]。還有關于女性污名化的稱謂語,例如“小三”專指女性“第三者”,而男性“第三者”我們一般不會稱為“小三”。“小三”是男權社會下對女性的一種污名化。
2.男性稱謂語
目前男性流行稱謂語有“哥、小老弟、男閨蜜、小鮮肉、小奶狗、老臘肉、宅男、暖男、偽娘、家庭婦男”等。其中擬親屬稱謂語“哥”已經探討過,不再贅述。男性稱謂語研究成果數(shù)量少于女性稱謂語,研究最多的是“小鮮肉”,泛指年輕、青春活力、顏值高的男性。與之相反和相似語義的還有“老臘肉、小狼狗、小奶狗、舔狗”,都是女性視角下對部分男性的流行稱謂語?!芭小币话阒傅氖羌毿捏w貼,能給人溫暖感覺的男性,新時期女性對男性品質的具體化分類,也是對男性寄予了更高的期望?!皞文铩敝覆⒎钦嬲呐曰蛐愿裥袨轭愃婆缘哪行浴牧餍械姆Q謂語我們可以看出男性形象特征正在某種程度上被重塑,對男性的稱呼也反映多元化的男性形象。
3.共用稱謂語
共用性稱謂語是指無性別指向的稱謂語,其研究范圍廣,數(shù)量多,此文主要從研究較多的個例分析2012-2021年的稱謂語研究現(xiàn)狀。
“親”是2012-2015年之間共用稱謂語的熱點研究問題,2012年對“親”的研究成果最多,占10年內研究成果的35%,之后研究數(shù)量逐年降低。對“親”的研究主要是從語義演變、語用特征、流行動因等角度?!坝H”是由“親愛的”縮略形成的稱謂語,此時“親”還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稱謂語。“親”作為流行稱謂語是從淘寶興起后,“親”成為了淘寶客服的專用稱謂語,意在拉近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流行稱謂語“親”的使用人群傾向于女性,傾向于年輕人。流行稱謂語“寶寶”是2015年12月15日,《咬文嚼字》官方微博公布了2015年十大流行語,“寶寶”位列第四,當前“寶寶”的稱呼含義和對象已經泛化,近兩年“寶寶”逐漸演化為“寶、寶子”等,還未進行語義語用研究。
三.擬親屬流行稱謂語
擬親屬稱謂語指的是對親屬稱謂語的泛化,是一種流行的禮貌性的稱呼。親屬稱謂語變異的主要表現(xiàn)是語義泛化,既表親屬血緣關系的義項脫落,且這一變化是親屬稱謂語詞群性的類變而不是個案變化。親屬稱謂語的語義泛化逐漸向社會稱謂語轉移,并在一段時間內發(fā)展為流行的稱謂語。擬親屬化流行稱謂語包含了部分性別化稱謂語中的內容,兩種表征略有交叉。傳統(tǒng)形式的流行稱謂語是指形式上還保留了一定表示親屬的類型,例如“小姐姐、妹妹/妹兒、爸爸、父親”是屬于傳統(tǒng)形式的流行稱謂語。這一類你親屬稱謂語是基于親屬稱謂語語義的異化。
流行稱謂語“小姐姐”的研究成果占比較大,“小姐姐”本屬于親屬稱謂語,即語義特征為[+親屬]、[+年長]、[+女性],近些年語義特征發(fā)生了變化,表現(xiàn)為[+年輕]、[±年長]、[+女性]的流行稱謂語?!鞍职帧币辉~跨越了親屬稱謂語范疇,附帶著新媒體語境下網絡新詞“喜劇”“戲謔”的獨特功能跨越成為流行稱謂語,例如“金主爸爸”。
四.研究存在的問題及反思
1.流行稱謂語的定位
學界將稱謂語分為社會稱謂語和親屬稱謂語,然而從文獻內容分析發(fā)現(xiàn),稱謂語可以從研究的側重點分為社會稱謂語、親屬稱謂語、性別稱謂語等。他們三者之間相互交叉,流行稱謂語包含了由傳統(tǒng)親屬稱謂語泛化成為的擬親屬稱謂語(泛親屬稱謂語),而擬親屬稱謂語中又存在一定數(shù)量的社會稱謂語,性別化稱謂語中既有親屬稱謂語還有社會稱謂語。從文獻的題目來看,以“流行”和“稱謂語”為關鍵詞共同檢索發(fā)現(xiàn)還有可以指代面稱的流行稱呼語類文章,如“靜靜子”“打工人”等研究,因此流行稱謂語的界定是未解決的一個難題。
曹煒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稱謂語和稱呼語》一文中提出稱謂語是一種相對稱呼語而言處于相對貯藏狀態(tài)的靜態(tài)詞匯現(xiàn)象,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穩(wěn)定性、社會性、全民性,其本質上具有書面語的特征[9]。我認為這是對傳統(tǒng)稱謂語的性質分析,而當前的流行稱謂語則逐漸失去了系統(tǒng)性、穩(wěn)定性和書面語性。例如“姐妹”,既屬于親屬稱謂語,又屬于社會稱謂語,還屬于性別稱謂語,并不總是具有系統(tǒng)性。例如“X姐”中“房姐”在2013年的使用頻次極高達到5050詞,而2014年的使用率就下降為127詞,穩(wěn)定性有待考察。書面語性更是流行稱呼語所不具備的特點,況且書面語和口語的概念界定本身就存在問題,不具備判斷流行稱呼語的標準。因此稱謂語或許可分為傳統(tǒng)稱謂語和流行稱謂語,以語義作為界定標準,若稱謂語的語義特征接近于本義可已定為傳統(tǒng)稱謂語,若稱謂語語義從本義泛化則可稱為流行稱謂語,而對傳統(tǒng)或流行稱謂語的下屬分類則可以會根據(jù)該稱謂語的特性去界定。
2.流行稱謂語的使用規(guī)范問題
流行稱謂語的產生是一把雙刃劍。一是流行稱謂語能反映大眾的社會文化心理變化,是受新舊文化影響下的人際關系對立的產物;二是沖擊了傳統(tǒng)稱謂語構建的中華禮儀文化,尤其是擬親屬稱謂語的廣泛使用,使親屬稱謂語變味了,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原有親情關系。要重視對擬親屬稱謂語的語義語用特征分析和語言使用引導。流行稱謂語勢必隨社會不斷發(fā)展或消亡,因此如何對一段時間內的流行稱謂語進行引導顯然是個問題。流行稱謂語之所以流行受到語言模因的影響非常大,流行稱謂語規(guī)范引導可以從流行語模因的五個影響因素的社會語境、文化氛圍、心理情感、語言表達四個角度入手,把握好流行稱呼語的發(fā)展方向,豐富稱謂語系統(tǒng)。
近十年來漢語稱謂語系統(tǒng)已經發(fā)生巨大變化,流行文化正以不可阻擋之勢向傳統(tǒng)稱謂語系統(tǒng)蔓延,形成了具有時效性、大眾化的流行稱謂語,此類稱謂語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傳統(tǒng)稱謂語的空缺,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和社會性。流行語作為亞文化雖能發(fā)揮補充主流文化的作用,但無法代替?zhèn)鹘y(tǒng)稱謂語的語義,因此稱謂語系統(tǒng)要辯證的吸納流行稱謂語,做好對個體流行稱謂語的語義語用分析是語言學本體研究的重要任務。流行稱謂語的研究也是以稱謂語的結構、語義、語用變化和演變原因分析為主,但少有調查流行稱謂語對傳統(tǒng)稱謂語的沖擊程度和大眾使用情況的研究。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七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2]李宇明.語法研究錄[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1-5.
[3]楊婕.模因論視角下群體類流行語的詞綴化[J].山東外語教學,2014,35(02):20-24.
[4]陳章絮.2020年漢語流行語“XX子”探析[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1(05):74-80.
[5]馮紅梅,楊振蘭.從詞媒體視角探析新興“X姐”[J].語言文字應用,2018,(03):77-86.
[6]姬辛欣.近十年新媒體語境下常用女性稱謂語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36(03):161-162.
[7]劉冰鑫.網絡稱謂語“女漢子”的多視角研究[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20,27(04):58-63.
[8]田佳惠.社會化媒體中的女性稱謂語研究與性別話語建構[D].暨南大學碩士研究生論文,2019.
[9]曹煒.現(xiàn)代漢語中的稱謂語和稱呼語[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2:62-69.
(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