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關鍵在人。改進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是順利實現鄉村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農村基層干部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不足、教育內容脫離農民現實需求以及教育方式上缺乏雙向互動的短板。針對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農村基層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在思想上強化對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認知,其次在教育內容選擇上要結合農民的現實需求,同時在教育方式上要加強農民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間的互動,從而切實改變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更好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民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在2022年3月6日的政協聯組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不能只盯著經濟發展,還必須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重視農民思想道德教育。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是黨和政府在農村開展經濟和政治工作的生命線,關乎農村工作的正常開展以及農村的健康發展,也是社會轉型時期農民端正思想、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途徑。為了充分激活農民的活力,增強農民的主人翁意識,必須充分開展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尊重農民自身的想法,并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為農民提供表達意見的平臺,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激發農民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內生動力。
一、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農村經濟發展除了需要技術、資金等支持,在精神上也需要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農民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通過一系列宣傳教育活動為農民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增強農民為農村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決心和努力實現鄉村振興的信心。農民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改善農民存在的“等靠要”“躺平”等消極想法和懶散行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思想上擺正了,農民才能以積極的行動致力于鄉村建設與發展;只有打通思想通道,農民才會更加積極主動地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而努力奮斗。行之有效的農民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通過一系列對農民有利的新政策、新理念的宣傳,可以增強農民振興鄉村的信心,鼓勵農民努力發揮自身才智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二)有助于加強鄉風文明建設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和靈魂,抓住鄉風文明建設,就抓住了鄉村振興的關鍵。對于部分農村仍殘留的一些不利于建設新農村的封建落后的思想觀念,可以通過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宣傳黨的新思想、新理念,積極引導農民自覺進行觀念轉變,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到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農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長期堅持才會取得成效。通過長期的顯性和隱性宣傳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幫助農民學習新思想,引導其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特別是在社會轉型階段,農民極易被各種錯誤思想腐蝕心靈,導致形成錯誤的價值觀,這不僅會嚴重阻礙農民自身的健康發展,也會影響到農村的整體建設。為了有效改善農民的精神面貌,抓好鄉風文明建設,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形成積極向上、富有正能量的農村風貌,建設和諧文明新農村,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
(三)有助于激發農民的內生動力
農民的內生動力是指農民努力建設新農村的動力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自其自身對于農村發展的美好期望。基于這種期望,農民會自覺地努力學習、增長才干,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而努力奮斗。簡而言之就是農民基于對農村發展的美好期望,愿意為農村發展盡心盡力的一種強大的內在驅動力。從人的本能來看,每個個體多多少少都會對自己的家鄉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和依戀感,這種親切感深藏在個人內心深處。農民內生動力的產生正是依賴于這種對家鄉的情懷,而要充分激發這種基于情感的內生動力,就要對農民進行長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達到從內心深處疏通和引導的目的。這一系列的宣傳教育活動,可以促使農民感受到鄉村振興離不開自身的努力,感受到自己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性,從而更好地激發農民的內生動力。
二、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理念:對農民思想政治教育不夠重視
農民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順利開展關鍵在于農村基層干部能否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一些基層干部對于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認識不到位的問題,有些基層干部甚至還持有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無、只要經濟搞上去就行的錯誤觀念。思想上的不重視必然帶來行動上的忽視。由于一些基層干部對于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比較片面,導致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且由于部分基層干部對農民思想政治教育不夠重視,導致在開展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很多相應的軟硬件設施不夠完善,不能為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提供配套支持。要想充分發揮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首先農村基層干部要對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線”的地位有著非常清晰的認知,只有認知正確了,才會重視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行動上貫徹落實,所以當務之急是要強化農村基層干部對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認知。
(二)教育內容:脫離農民的現實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脫離農民的現實需求也是目前阻礙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開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旨在通過宣傳教育的方式提升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對農民心理需求的把握就顯得格外重要。大部分農民只關注學習新理論能給自己帶來什么實質性的好處,能否讓自己擺脫貧困或者解決面臨的困境,但目前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農民的所思所想有一定脫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沒有了解農民的不同需求,沒有考慮到大部分農民所關心的都是實實在在的與利益掛鉤的問題。農民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簡單的理論宣傳,而是應該將滿足農民的現實需求擺在首位。脫離農民現實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達不到理想效果,可能還會讓農民產生抗拒心理。
(三)教育方式:采用傳統的灌輸教育方式
不論是農民思想政治教育還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都面臨很現實的一個問題,即傳統的灌輸教育方式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和人的發展,在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日新月異的背景下,轉變教育方式顯得十分必要。在革命年代,農民思想政治教育以傳統的灌輸方式為主,旨在激勵農民的反抗斗志,通過各種宣傳爭取到廣大農民的支持。在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下,這種灌輸教育方式的確是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民的思想呈現出復雜性、多樣性等特點,傳統的灌輸教育方式已經不適用現代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目前大部分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是采用單向灌輸的方式,缺乏互動交流。這種單方面的灌輸忽略了農民的個性特點,更多的是一種流于形式的教育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充分了解教育對象的特點,僅僅靠單向灌輸的教育方式而忽視教育對象的特點,無法取得好的效果。
三、改進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一)強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知
針對農村部分基層干部缺乏對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強化基層干部對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認知,讓其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是被我們過去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所證明了的居于“生命線”地位的實踐活動。要想讓農民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基層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努力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只有在基層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思想素質的基礎上,農民才能在其帶頭作用下形成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認知,讓農民通過基層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言傳身教認識到農村各方面要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甚至可以說是關鍵一環。只有提高基層干部和農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才能為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結合農民現實需求豐富教育內容
根據農民的現實需求豐富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提升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必要舉措。目前許多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據不太符合實際的教育目標對農民進行純知識性、純概念性的理論灌輸。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是針對農民的所思所想來進行的一種教育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慮農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他們的現實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為了達到所謂的教育目標進行毫無意義的宣傳教育。因此,農村基層干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本著為滿足農民的現實需求來進行有實效的農民思想政治教育這一理念,力求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幫助農民排憂解難,提升農民的獲得感、滿足感和幸福感,進而更好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農民現實需求選擇教育內容,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入農民生活中做調研,充分了解他們的現實需求,從而切實增強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三)轉變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考慮到農民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群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改變傳統的灌輸教育方式,充分認識到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同時也要讓廣大農民認識到自己不是單純的被動接受的角色,同樣擁有表達與質疑的權利,讓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在平等交流互動的前提下進行。從單向灌輸向雙向互動的轉變體現了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尊重教育規律和教育主體心理規律的特點,同時也讓農民感受到自己是受到尊重和重視的。加強農民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間的雙向互動,既是對農民主體性的尊重,也是推動思想政治教育順利開展的有效手段。在雙向互動下,農民會對教育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促進農民主動、自覺地參與教育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能夠將教育內容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遞給農民。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網絡,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通過與時俱進的教育方式來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讓農民改變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刻板印象,進而不斷提升和強化農民思想素質,為鄉村振興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
四、結語
21世紀的今天,經濟快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社會思潮也更加多元化,我們黨帶領人民繼續朝著第二個百年目標奮力前進。在新時代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需要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助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迎來了新的機遇,但同時也在實踐中遇到了很多挑戰,傳統的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也難以適應農民的新需求和新特征。農民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轉變教育方式和優化教育內容的現實需求。農村基層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從認知根源上強化自身對于農民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和重要性的認知。同時在網絡時代下,要不斷創新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載體,轉變傳統的灌輸式和說教式的教育方式,結合信息技術擴展和豐富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尊重農民的主體性,采用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宣傳教育,讓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與時代接軌,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EB/OL].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2-03/31/c_1128515304.htm,2022-03-31.
[2]劉養卉,劉路國,牛誠誠.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22(21):23-26.
[3]李可世.以農村為本,增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新視角[J].文教資料,2016(30):95-96.
[4]馬曉鴿.鄉村振興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意義[J].記者觀察(上),2020(21):108-109.
[5]查慧.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探析[J].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4):76-80.
作者簡介:向琴(1999—),女,湖南桃源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