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圓錐曲線是歷年高考的必考內容.其中與角度有關的問題,近幾年頻頻出現,牽涉知識較多,包括直線的斜率、相似三角形、解三角形、角平分線、平面向量等內容,綜合性強這類問題可以結合等價轉化、數形結合等思想,采取一些特殊策略解答.
關鍵詞:角度問題;化歸轉化;數形結合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2)28-0040-03
收稿日期:2022-07-05
作者簡介:賀鳳梅(1979-),女,湖北省隨州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中學數學教學研究.
1 問題呈現
題目(烏魯木齊地區2021-2022學年度第一學期重點中學高三聯考第21題)已知點A為橢圓x2a2+y2b2=1(a>0,b>0)的左頂點,點F(1,0)為右焦點,直線l:x=4與x軸的交點為N,且AF=FN,點M為橢圓上異于點A的任意一點,直線AM交l于點P.
(1)求橢圓C的標準方程;
(2)證明:∠MFN=2∠PFN.
2 總體分析
解析幾何中的角度問題有些可以轉化為斜率來處理,比如角度是與坐標軸的夾角;也可以采用余弦定理解答;還可以利用平面向量解答;如果涉及到2倍角關系,還可以采用角平分線的性質或到角公式來進行求解.
3 試題解答
3.1 第(1)問解析
解析由c+a=4-c且c=1,解得a=2.
所以b2=a2-c2=3.
從而橢圓C的標準方程為x24+y23=1.
3.2 第(2)問解析
視角1借助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的關系及正切二倍角公式解答.
解法1由(1)知點A(-2,0).
設點M(x0,y0),所以kAM=y0x0+2.
直線AM的方程為y=y0x0+2(x+2).
不妨設點P在第一象限,當x=4時,y=6y0x0+2.
所以點P(4,6y0x0+2).
結合圖1可知,
tan∠PFN=kPF
=6y0x0+24-1
=2y0x0+2.
利用二倍角公式,得
tan(2∠PFN)=2tan∠PFN1-tan2∠PFN
=2·2y0x0+21-(2y0x0+2)2
=4(x0+2)y0(x0+2)2-4y20. ①
又x204+y203=1,②
結合①②,解得tan(2∠PFN)=y0x0-1.
又tan∠MFN=kMF=y0x0-1,
所以tan∠MFN=tan(2∠PFN).
由條件知∠MFN,∠PFN∈(0,π),
故∠MFN=2∠PFN.
評注此解法屬于常規解法,要證兩角相等,結合角的范圍,只需求兩角的正切值相等即可.而由圖象可知,兩角的正切值又與對應直線的斜率密切相關,于是問題等價轉化為:先求相關點,再求出相關直線的斜率,即得兩角的正切值,最后借助正切二倍角公式進行運算求解即可.這種解法充分體現了化歸與轉化和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視角2借助到角公式解答.
解法2由解法1,知
tan∠MFN=kMF=y0x0-1,
tan∠PFN=kPF=6y0x0+24-1=2y0x0+2.
結合圖1,并利用到角公式可得
tan∠MFP=kMF-kPF1+kMF·kPF
=y0x0-1-2y0x0+21+y0x0-1·2y0x0+2.
與②聯合,化簡,得tan∠MFP=2y0x0+2.
所以tan∠MFP=tan∠PFN.
結合角的取值范圍易得∠MFP=∠PFN.
從而∠MFN=2∠PFN.
評注現行教材對到角公式不作要求,感興趣的讀者可查閱到角公式,注意公式結構的特征和正切差角公式一致.很多題目用此公式還是切實可行的.建議學有余力的學生掌握,并能靈活運用.
視角3利用角平分線的性質解答.
解法3 ?由解法1可知P(4,6y0x0+2),kMF=y0x0-1.
所以直線MF:y=y0x0-1(x-1).
即y0x-(x0-1)y-y0=0.
設點P到∠MFN的兩邊FM,FN距離分別為d1,d2,
則d2=PN=yP=6y0x0+2.
顯然,點P在FM的右側,
所以d1=4y0-(x0-1)6y0x0+2-y0(x0-1)2+y20.
與②聯合,x0<4,化簡,得
d1=6y0x0+2.
所以d1=d2,FP為∠MFN的角平分線.
所以∠MFP=∠PFN.
從而∠MFN=2∠PFN.
評注此解法結合圖象及待證結論,發現只要證明FP為∠MFN的角平分線即可.而根據角平分線的性質,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d2=PN=yP易求,求d1時,結合圖象的位置關系及x0的取值范圍,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較高的運算求解能力.
視角4借助向量的數量積解答.
解法4由前面的求解可知F(1,0),M(x0,y0),P(4,6y0x0+2),N(4,0),且
x204+y203=1.
故FM=(x0-1,y0),FP=(3,6y0x0+2),FN=(3,0).
所以cos∠PFN=FP·FNFP·FN
=39+(6y0x0+2)2,
cos∠MFP=FM·FPFM·FP
=3(x0-1)+6y20x0+2(x0-1)2+y20·9+(6y0x0+2)2,
欲證∠MFP=∠PFN,只需證cos∠MFP=
cos∠PFN,
只需證39+(6y0x0+2)2=3(x0-1)+6y20x0+2(x0-1)2+y20·9+(6y0x0+2)2,
即證(x0-1)2+y20=(x0-1)+2y20x0+2,③
結合②整理可得
左邊=(x0-1)2+3-34x20
=14x20-2x0+4
=14(x0-4)2=12(4-x0),
右邊=(x0-1)+2y20x0+2
=(x0-1)+6-32x20x0+2
=12(x0+2)(4-x0)x0+2
=4-x02.
所以等式③成立,即∠MFP=∠PFN.
從而∠MFN=2∠PFN.
評注欲證∠MFN=2∠PFN,結合圖象,即證∠MFP=∠PFN,設法找到相關點的坐標,得出對應向量坐標,由向量的數量積公式可得cos∠MFP,cos∠PFN,通過以上求解得到cos∠MFP=cos∠PFN,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也是等價轉化的思想.
在新課程背景下,課程強調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多視角、多策略處理問題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而圓錐曲線涉及的概念多、性質多,在解答圓錐曲線類試題時經常會有多種解答方法. 因此,在學習這部分知識的過程中,我們要重視一題多解,整合知識,將問題轉化為函數、向量、不等式等代數問題來求解.幫助學生完備知識體系,提高學習質量,深挖他們的潛能,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胡文文.例談圓錐曲線中角相等問題的解法[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7(33):36-37.
[2] 楊寧.挖掘試題的根源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例談高中數學圓錐曲線一題多解[J].知識文庫,2018(09):130.